APP下载

走出游戏中的“我”

2016-11-24陈越龙

大众健康 2016年11期
关键词:本能危机个体

文◎陈越龙

最近网瘾事件又被翻出来炒成热点,对于深陷网瘾的人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网络游戏而沉溺其中的,为什么人会对网游如此上瘾呢?

游戏是人的天性,人在何时何地,都会不自然的去娱乐自己,在感官上达到一种自我满足,可这种满足需要适度和自我觉察,否则就是一种自恋型夸大人格障碍的体现,玩家会把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进去,把自己想象着成为游戏中的那个“我”,从而开始对其产生强烈的依赖,就进入一种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宣泄个体的本能

在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中,本能来源于人的状态或需要,是人生命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在驱力,存在于精神现象背后,是精神结构中固有的动力能量。本能的目的是消除身体的欠缺并重建平衡,对人的行为方向和进程起决定作用。游戏玩家大部分为青少年,正是身体和心灵迅速成长时期,对于外界事物了解的欲望越发的强烈,这其中就包括“性本能”的需求。可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的“性本能”常常受到自我意识、社会伦理、道德准则的制约和压抑。而被压抑的“性本能”会以攻击性行为指向机体内部时,个体会收到来自自我的谴责、痛恨、惩罚,甚至是自伤自杀;当它指向外部世界时,就会表现为战争、殴斗、争吵、竞争、嫉妒、对权威的反抗等。当个体的攻击性能量无法指向外部世界,又不愿指向自身时,就要寻求其他的替代方式。网络游戏中,有很多暴力、竞争的内容,恰好可以吸引青少年宣泄攻击性能量。

其实,人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产物,在生物发展史上和一般动物一样有着延续性。既然一般动物的活动都主要受本能支配,那么本能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人的行为和心理。因此,我们要接受并正确地看待我们的本能的行为,首先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常的男女生交往,合理地释放本能的力量;其次,应当走出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文艺演出、体育竞技、演讲辩论或电子竞技等活动,这样不但有效地转移和宣泄了本能,同时也提高了综合素质;再次,阅读相关的书籍,了解“性本能”,改变谈性色变的现状,用正当的渠道获得性的知识,而不是用非主流的渠道去获取,进而采取不恰当手段释放本能力量。

逃避社会环境的压力

上世纪30年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妮认为:“我们的情感和心态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取决于不可分割交织在一起的文化环境和个体环境。个体受环境压力的影响会形成焦虑,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是为了减轻基本焦虑所带来的痛苦,使用的方式常常是麻醉自己或沉迷于某件事情,避免一切导致焦虑的处境、思想和感受。”青少年在进入校园或走入社会时,所处的环境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需要妥善处理好心理适应、环境适应和生活适应的问题。当出现学习成绩和求职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和经济负担压力时,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并且对未来的茫然以及安全感缺乏的问题会更为普遍。特别是遇到考试受挫、恋爱失败、人际关系破裂、求职困难时,一些缺乏勇气的青少年会通过网络游戏来麻痹自己、逃避困难。

当个体承受较大的环境压力时,拥有较高外部支持的人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关怀和帮助,排解消极情绪,防止心理疾病的产生。因此,社会、学校、家庭应当创造条件,构建有效的支持和服务体系,为陷入困扰的青少年提供客观可见的支持服务,减少压力事件的实际危害。对青少年社会支持感的调查显示:感受到来自父母、朋友的肯定与支持最少,也最容易失望。这表明,在我们的教育体质和社会系统中,父母和朋友只把自己放在一个单一的位置,履行的是衣食住行或吃喝玩乐的职责,而关心、爱护、尊重,做知心朋友和引路人方面还很欠缺。

消极应对“自我同一性”的危机

“自我同一性”是自我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古典精神分析“自我”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概念。他认为:“健康的自我必须确立一种同一性。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意味着个体能够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自我处于完整、一致、和谐状态。同时对社会拥有良好的认知和适应,能够将个人的内部状态与社会的外部环境进行整合和协调。自我的同一性发展分为相对独立的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矛盾和危机,危机如果得到积极解决,就能增强自我的力量,有利于个人对环境的适应,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如果用消极的方式解决危机,就会削弱自我的力量,使人格发展不健全。青少年时期,自我同一性的危机是寻求情感归属和建立友谊,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肯定,实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统一。这时,青少年生活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在以成绩、地位、经济收入和家庭背景为主要标准的评价体系下,很多人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足够的尊重。此时,同一性危机无法通过积极的、现实的方式解决,就要寻求消极、虚幻的手段加以解决。而网游可以让青少年在虚拟世界里找到自我、获得尊重,每一次胜利都是对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肯定的有效补偿;而游戏里的网络交际也给了青少年倾诉心灵的隐蔽空间,让他们易于获得满足感和归属感。

那既然游戏成瘾是自于青少年消极应对同一性危机的手段,那么通过干预,激发自己内在成长动力,培植个体积极的自我同一性,防止或减少同一性混乱的产生,就可以有效预防游戏成瘾。一是认知性干预。通过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方式,给青少年提供清晰认识自我的平台,唤起青少年的主体意识,使之了解自我、善待自我、悦纳自我。二是满足性干预。青少年急于想知道别人眼中自己的情状,急于获得他人的认同。所以无论父母、学校和社会在对待他们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考虑他们的主体性,并承认和理解他们的不足,擅于发掘个体的长处,进行有效的沟通和适时的表扬,以此激发主体存在感和身份感,避免其在虚拟空间消极实现自我同一。三是升华性干预。“升华是把某种冲动和欲望通过某些高尚的行为转表为社会所接受的东西,可以使人的自我获得变相的、象征性的满足,一方面对社会做出来贡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对本能欲望的直接压抑,使心理得到了变相满足”。”比如做各种形式的义工就是以一个很好的方式,不但升华了心理能量,而且使得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所以,游戏成瘾是我们消磨了游戏和“自我”的边界,在游戏中创建了一个虚假的“自我”,并且持续获得各种现实中得不到的满足感。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能够承认并正视现实,领悟到其中的危害而主动改变或寻求帮助。与此同时,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要重视青少年自己的主张和个性化的意志,有理有节、循序善诱地进行引导和帮助。

猜你喜欢

本能危机个体
本能的表达与独特的个性
逆本能
逆本能
吉米问答秀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