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莫西林对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疗效观察

2016-11-24孙志永杨广德

兽医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恩诺沙星嗜血

杨 辉 孙志永 杨广德

(江苏省洪泽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洪泽 223100)

阿莫西林对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疗效观察

杨 辉 孙志永 杨广德

(江苏省洪泽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洪泽 223100)

为了观察阿莫西林对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疗效,在同一地区选择四十头已感染副嗜血杆菌病的猪随机分成四组,每组十头,分别为阿莫西林肌注组、恩诺沙星肌注组、头抱拉定口服组、不治疗对照组,以及十头健康猪对照。感染猪疗程均为一周,实验结果表明,在该地区阿莫西林对猪副嗜血杆菌病治疗效果优于恩诺沙星和头抱拉定,治愈率在80%以上。所以在该地区治疗猪副嗜血杆菌病应优先选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

阿莫西林;猪;副嗜血杆菌病;感染

副猪嗜血杆菌病(HPS)是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中的一种没有运动型的小型多态杆菌,本菌可引起多种动物呼吸道疾病,尤其对猪更为严重,可引起猪的格氏病(Glasser disease),表现为多发性浆膜炎,包括心肌炎、腹膜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同时会伴有高热、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该病死亡率较高,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以上,给我国的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β一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最主要的兽医临床抗感染药物,是氨苄西林的对羟基同系物。其抗菌谱及对大多数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与氨苄西林基本相同。但对多种细菌的杀菌作用较氨苄青霉素迅速而强,对肠球菌和沙门菌的作用较后者强1.8倍。因其性质稳定、吸收迅速、分布广泛、杀菌力强、副反应少、制剂多样、联合用药方便、价格便宜等,现已经广泛被应用于兽医临床上。为验证阿莫西林对副猪嗜血杆菌的疗效进行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0.5g/支(浙江国邦兽药公司生产),恩诺沙星注射液 20 mg/mL(山东兽药有限公司生产),头孢拉定粉剂(安徽瑞森兽药公司生产)。

1.2 试验动物及实验分组

淮安市某猪场自然发病大白三元杂交仔猪,主要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生长缓慢、眼睑出现水肿,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出现跛行或一侧性跛行,到了后期病猪被毛粗乱无光、消瘦虚弱 、咳嗽、呈腹式呼吸,严重的皮肤发红,不能站立。病死猪剖检主要表现为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多见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胸水、腹水增多。

发病后经上述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实验室诊断(分离培养和生化实验)确诊为猪副嗜血杆菌病。选择有治疗价值病猪50头,日龄 40~50 d,体重 11.8~14.6 kg,出生后均未接种过猪副嗜血杆菌疫苗的仔猪,试验前按常规饲养,自由饮水,随机分成5组:阿莫西林肌肉注射组,头孢拉丁对照组,恩诺沙星对照组,感染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 10头。

1.3 给药

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每组每天按治疗剂量给药,并在每次用药前测量直肠温度及观察临床症状,并对每头猪进行实验前后体况观察,总疗程均为一个星期。

2 结果与分析

2.1 感染对照组情况

感染对照组仔猪均出现体温升高(39.4~41.1℃),精神沉郁,皮毛粗乱,食欲不振或废绝,反应迟钝,发病后 2~4d,有病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 跛行、 爬行或不愿站立。10头猪中 5头在病后 3~7 d死亡,剖检主要可见败血型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病变,表现为皮下水肿,体表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肿胀、切面外翻,支气管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也有明显肿胀,有 2头猪肺脏发生粘连、肿胀、出血、淤血,部分可见胶胨样水肿,有3头猪气管内可见浓状分泌物。肿胀关节皮下呈胶胨样变(主要见于腕关节、 跗关节),关节腔有浆液性炎性渗出液,四周也呈胶胨样变化。胸腔、 腹腔浆膜及肺部发炎,胸腔内有大量的淡红色液体及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块,有3只死亡猪只心和肺表面覆盖有大量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并与胸壁粘连。多个浆膜损伤有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未死亡的 5头猪在实验结束时仍有跛行等症状,7d增重几乎为零,成为人们常说的僵猪。

2.2 用药组治疗情况

1~3组在给药后,与感染对照组比较,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一般给药2~3次左右,大多数猪只的体温和食欲基本恢复正常。开始用药后,各组猪的死亡率、治愈率、有效率和增重率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阿莫西林肌注组有效率都达到 90%,治愈率比其他用药对照组有优势,达到 80%,7天增重率比头孢拉定组和恩诺沙星组高。阿莫西林组有死亡猪只出现(死亡率 10%)远低于其他用药组和感染对照组。头孢拉丁、恩诺沙星组与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阿莫西林组与感染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5),说明阿莫西林在控制猪副嗜血杆菌病死亡有较好效果;阿莫西林组与恩诺沙星组在治愈率上差异显著(P<0.05),说明阿莫西林在猪副嗜血杆菌病治愈率上高于恩诺沙星。阿莫西林与头孢拉定口服组在治疗率上差异显著(P< 0.05)。各治疗组与感染对照组的相对增重比较,差异显著(P<0.05),都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阿莫西林肌肉注射组最高,其次是头孢拉定组和恩诺沙星组。从实验结果来看,阿莫西林肌肉注射组对病猪治愈率、有效率和增重率上都比其他两种抗生素有优势。

3 防治与讨论

(1)本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饲养环境不良时本病多发,仔

猪断奶、转群、 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诱发因素。本菌首次感染的猪场,症状可能很严重,没有免疫的猪场或健康的猪群特别容易受到侵袭,所以加强和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可降低猪副嗜血杆菌的发病率。早期断奶并不能完全控制猪副嗜血杆菌的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是尽量减少猪群转运和应激源,如合理的饲养密度、加强保温和保持通风,防止舍内氨气、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防止饲料霉菌毒素的感染,给仔猪提供优质新鲜的饲料,可在仔猪料中添加柠檬酸、 VC等微量元素;引进种猪时要先隔离观察,种猪入群和小猪合群前使用疫苗免疫或用药物净化体内细菌性病原体,及时隔离有临床症状的猪只并进行治疗。

表1 试验结果

(2)本病属于传染性疾病,所以最保守的预防措施还是接种疫苗,这样能有效控制疫病的全面爆发,疫苗的使用是预防副猪嗜血杆菌造成损失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疫苗在西班牙、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应用极广泛。在我国,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病毒室已成功研制出副猪嗜血杆菌多价油乳剂灭活苗。大量报道指出,通过商业疫苗接种或使用特异性灭活菌苗,可以成功地控制该病的发生,但也有少数使用灭活菌苗预防失败的事例,这可能是由于病程中出现的菌株血清型不同而缺乏交叉保护。已有的资料表明,副猪嗜血杆菌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疫苗免疫在不同的血清型之间所引起的交叉保护率很低。因此,在一个给定的地区,清楚地知道最流行的血清型对于有效控制该病至关重要。

(3)猪场发生本病时可采取下列措施:①将猪舍内所有病猪隔离,淘汰无饲养价值的僵猪或严重病猪;将猪舍冲洗干净,严格消毒,改善猪舍通风条件,疏散猪群,减少密度,严禁混养。②全群投药:阿莫西林400g,5%普乐健1000g,金霉素2000g/t,连喂7d,停3d,再加喂3d。或者任选泰妙菌素50~100PPM,氟甲砜霉素50~100PPM,除病杀1000PPM,利高霉素44~1000PPM,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各100PPM,林可霉素200PPM,环丙沙星150PPM等一至两种药物拌料。③对隔离的病猪,能吃料者按以上方法处理,不吃料或食欲差者,可改于水中加阿莫西林200g/t,并肌注沙星类药物或30%普乐健注射液3.5~7.0ml/10kg体重。④消除各种诱因,改善饲养管理与环境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尤其要做好猪瘟、伪狂犬病、蓝耳病等预防免疫工作。⑤免疫:预防可用灭活苗免疫母猪,初免猪产前40d一免,产前20d二免。在经免猪产前30d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从10日龄到60日龄的猪都要注射,每次1ml,最好一免后过15d再重复注射一次。

4 结论

对于猪副嗜血杆菌病,猪场平时防疫的基本原则是防止引进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猪群的抵抗力。贯彻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彻底消毒的方针。治疗用抗生素药物如:阿莫西林、头孢拉定、诺氟沙星、氟喹诺酮类等进行肌肉注射。其中阿莫西林对猪副嗜血杆菌病治愈率、有效率及增重率均较高,而且半衰期相对较长,无论口服还是肌肉注射只需要每天给药一次就能保证血药浓度,还可以减少对猪的应激反应,总的来说阿莫西林对猪副嗜血杆菌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该地区进行推广应用于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治疗上。

[1] OLIVEIRA S.BLACKALL P J,PIJOAN C.Characteization of the diversity of Haemophilus parasuis field isolates by use of serotyping and fenotyping [J].Am J Vet Res,2003,64(4):435-442.

[2] 陆承平.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M].兽医微生物学,2006:258-261.

[3] DEL RIO M L,GUTIERREZ C B,RODRIGUEZ FERRI EF.Value of indirect hemagglutination and coagglutination tests for serotyping Haemophilus parasuis [J].J Clin Microbiol,2003,41(2):880-882.

[4] 朱模忠.兽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4.

[5] 陈杖榴.兽医药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98-205.

[6] Donald C.,Plumb,et al.Veterinary Drug Handbook[J].Pharma Vet Publishing,1996,(27):1328.

[7] 尹秀风,张书霞.副猪嗜血杆菌病人工感染猪的病理学观察[J].中国兽医学报,2007,27(1):91-93.

[8] 马增军,芮萍,杨宗泽,等.副猪嗜血杆菌主要生物学特性测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1):91-92.

[9] 姚火春.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6-45.

[10] 季芳,宋长绪,杨增岐.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研究进展[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4,29(1):19-22.

猜你喜欢

恩诺沙星嗜血
生物质炭及草炭吸附模拟废水中恩诺沙星特性的研究
浅述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响应面法优化TiO2光催化降解马波沙星的研究
非那沙星混悬滴耳液
无氟喹诺酮:奈诺沙星
恩诺沙星的特性及其在猪病防治上的应用
副猪嗜血杆菌病及其诊治体会
河市某规模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一起猪圆环病毒病并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探讨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