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复习好数学
——“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2016-11-24钟华
钟华
(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第二小学)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复习好数学
——“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钟华
(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第二小学)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事物间有联系可转化的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
2.继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正确、灵活应用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点
1.出示校园里的一些图片
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数学知识吗?学生从这些天天见的校园景色中找到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学生发现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的平面图形,教师接着学生的话题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2.板书课题: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3.设计意图:教师设计了从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各平面图引入,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大大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态势进入后继的梳理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要。
二、引导构建,梳理知识点
(一)回忆各零散的知识点
1.回忆六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从校园里找到了哪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用课件出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和长方形。
教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回忆六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六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同桌议一议。
指名回答,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展示各种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复习课的知识广,课堂容量大,常常要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利用动画演示图形的平移、旋转、剪拼过程,形象直观地演示了每个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以点联面,构建知识体系
1.合作交流,以点联面
教师:我们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时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这些基本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是有联系的,然后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利用学具和手中的彩笔在展板上表示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
2.提问质疑,建构知识
将各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建构图张贴在黑板上,请几个小组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当一个小组展示完后,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质疑中一步步地将知识建构图完善。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动手建构网络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现对旧知的重新组织和建构。通过小组交流让生生之间充分交流,从而达到构建知识体系的目的。自始至终,教师只是他们学习过程中适时给予帮助的一位伙伴。
三、综合应用,培养创新点
教师:这6种图形之间的面积计算有紧密的联系,平面图形的面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是否紧密呢?
你能求出校园里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吗?
(一)巩固练习,夯实基础
填表
已知条件面积长4米宽2米推拉门上的平行四边形底3分米高1 . 2分米三角板底3分米高3 2分米梯形窗格子上底1 0厘米下底2 0厘米高3 0厘米方砖边长4 5米名称乒乓球桌面
指名汇报计算结果,微机显示答案,全班核对。再出示续表。
圆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半径或者是直径或是周长。学生出题,学生解答。
(二)综合运用,提升能力
1.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几种平面之间的底和高的相关知识。
(出示题目)推拉门上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12.5B.25C.50
学生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复习从一个平面图形中取下最大图形的相关知识(出示蓝天白云图)。
教师:我们每天都看见它,有两个小朋友那天就聊了聊这幅图。
出示学生聊天内容:
同学甲:这是一块铝塑板。
同学乙:它是从长5米,宽4米的长方形铝塑板上切割下来的一个最大的圆。
教师:请你描述这幅装饰图画有多大?
学生可能有以下描述:半径2米、直径4米、面积12.56平方米。
引导学生归纳:这个最大的圆是以较短的边为直径。
教师: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又想到了什么?
(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教师:学校新买了一些花卉和24米篱笆,如果要在校园内用篱笆围一个最大的花圃,可以怎样围呢?(边长是整米数)请在草稿纸上自己画一画,算一算。
学生的答案有很多种,做完后让同学们说一说从这道题里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课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要学到不一样的数学。练习设计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几个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灵活开放,起到了良好的检测效果。
四、回顾总结,体验成功点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1]宋春艳.自主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
[2]曹艳君.自主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华少年,2016(8).
·编辑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