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互通
2016-11-24
编读互通
由“尺度”说开去
我们做了个“尺度”城市策划,把杂志的“尺度”也拉得更大了。《现代苏州》7月5日刊封面上简洁的“尺度”二字愣是把好多读者给镇住了。中国人有个词,叫尺度。有“尺”,又有“度”。很多读者就好奇,这么抽象的两个字,你们是怎么分解成几十个版面的呢?翻开杂志,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尺度还可以分解出这么多道道来。谁说不是呢?苏州人的生活遵循的可不就是尺度二字!
有读者就说了:做个鸟笼子居然还有那么多尺度规矩,真是领教了。
还有读者说,俗到吃喝做生活,雅到调色调音,富到收藏造园子,闲到养鸟闻香,原来都有尺度!
也有读者发现了《红楼梦》的好,反馈我们说打算以《红楼梦》里的宝钗做榜样,跟着学做人做事!
有尺度,方能分辨得出该做不该做,今天我们的尺度有了些晃动,动不动就冲动失去了控制,掌握不了分寸,没有了分寸感,所以,不妨大家一起看着我们的尺度策划,找找尺度的感觉。
(小编:波波)
编辑部的故事
作为西交利物浦大学传播学专业的一名学生,我一直以来都期待能够体验一下媒体工作者的真实生活。大学教给了我理论和知识,进入社会实践,才能让我将所学与实际衔接。这个暑假,我有幸进入了《现代苏州》杂志实习,虽然短短一个月,但我格外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作为实习记者,我参与完成了多项采访任务,不仅采访了美食家、工程师、青年志愿者等各种社会角色,还参与考察了青年创业公社,得以与创办人对话。
采访不同领域的人是一种充满趣味,又让人受益匪浅的体验。通过采访,美食家向我分享烹饪心得,工程师吐露他的成功秘诀,青年志愿者描述他的支教经历,创办人更是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和创业历程。与这些人对话,就像置身于一间真人图书馆,每一个受访者都是一本趣味盎然的书,在等我翻阅,待我领悟。
我学会了如何与被采访者交流、沟通,了解了很多写作方法和技巧。实习经历让我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无法获得的知识, 同时也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我会为我热爱的记者这一职业而努力提高自己,从而能够与更多不同社会角色的人对话,学到不一样的人生智慧。
——吴笛实习感言
吴门苏宴的故事仍在继续
7月31日,吃货圈里发生了一件不小的事情——位于潘儒巷的吴门人家大酒店搬迁了。不少前去品尝苏帮菜的食客,看到的是空荡荡的院落和地上尚未搬走的电器、桌椅。据悉,这次搬走,是因为吴门人家为苏州民俗博物馆做的食文化展示厅的服务期到7月31日结束。
面对它的离开,不少老苏州都表示舍不得,从传统小吃糖粥、糖芋艿、糍毛团到大菜松鼠鳜鱼、叫花鸡、清溜虾仁等,地道的味道都给人们带来了姑苏美食舌尖上的回忆。除了提供的菜品味道好,老宅子环境地道,它还完成了两件对苏州美食史来说意义深远的大事,那便是还原了康熙给琉球国王册封时的册封宴和清朝宫廷苏宴。
目前分店在继续营业,新店也即将开张(具体见本期《“宫廷苏宴的 “复活”与探秘”》)。但离开这个位于拙政园与狮子林中间的老地方,会不会给这个努力还原并传承苏州传统美食的企业带来什么影响呢?在市场经济之下复原苏帮菜的道路到底有多艰巨?本刊将持续关注,并将答案呈现给大家。
(小编: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