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毛首线虫与猪痢疾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2016-11-24张树阁
张树阁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畜牧技术推广站,辽宁葫芦岛 125001)
猪毛首线虫与猪痢疾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张树阁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畜牧技术推广站,辽宁葫芦岛 125001)
2015年8月,葫芦岛某规模400头基础母猪的猪场保育仔猪发病,笔者赶赴到现在诊治,为找到病原确诊,带4头发病仔猪送到辽宁健康养殖研究中心。通过对病猪进行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最后确诊为猪毛首线虫和猪痢疾混合感染,现将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症状
该猪场主要为断奶仔猪转床到保育舍后10d左右发病,尤其40~70日龄猪多发,保育阶段过后病情好转。病猪主要表现为排红棕色稀粪,表现腹痛、腹泻或下痢,后躯粘有红棕色粪便,高度消瘦、皮肤苍白,生长发育障碍,严重者死亡。据猪场技术员报告有个别猪因腹泻而衰竭死亡,在一周内死亡12头保育猪。经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治疗无效。
2 病理剖检
对4头病猪进行剖检,沿腹白线切开,心脏、脾脏和肺脏未见异常。肝脏有大量白色坏死,呈“乳斑肝”。肾脏表面有大量乳白色坏死点。盲肠和结肠肠壁增厚,黏膜弥漫性出血,内容物呈红棕色,肉眼可见盲肠和结肠浆膜下有大量乳白色黄豆大结节(见图1)。剖检可见盲肠和结肠内有大量乳白色线虫,虫体呈乳白色,长约45~70mm前部呈细长的丝状为食道部,约占全长的2/3,前端钻入肠黏膜内,造成肠黏膜大量出血。后部粗短为体部,约占全长的1/3,在肠腔,形状似马鞭,初步诊断为猪毛首线虫,又称“鞭虫”。(见图2)。
图1 结肠浆膜下有大量结节
图2 结肠内有大量鞭虫
3 实验室检查
取盲肠和结肠内容物分别直接涂片镜检和草酸铵结晶紫染色镜检。直接涂片可见呈棕黄色虫卵,腰鼓形,卵壳厚,两端有塞(见图3)。结合临床发病特点和虫体形态以及寄生部位等,诊断为猪毛首线虫感染。草酸铵结晶紫染色镜检可见,大量蓝染的螺旋体,呈3~5个弯曲(见图4)。结合临床发病特点和病理变化,诊断为密螺旋体感染,即猪痢疾。
根据猪场为发酵床的饲养管理模式,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以及以保育猪高发病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合剖检结果综合判断,确诊4头病猪均为猪毛首线虫和猪痢疾混合感染。
图3 鞭虫的虫卵
图4 猪痢疾密螺旋体
4 防治
根据猪毛首线虫和猪痢疾的传播方式、流行特点和临床检验,防治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其综合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搞好猪舍和运动场的清洁卫生,保持干燥,及时清理粪便;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避免幼虫污染。因为猪毛首线虫的虫卵抵抗力强,感染性虫卵在土壤中能存活5年。猪痢疾蛇形螺旋体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25℃粪便中能活7d,5℃粪便中能活61d。
(2)丙硫苯咪唑或左旋咪唑,剂量为10~15mg/kg,内服。也可用伊维菌素,剂量为0.2mg/kg体重,肌肉注射。
(3)痢菌净(MAQO,3-甲基-乙酰基-喹恶林-1,4-二氧化物)5mg/kg,内服,每日2次,连服3日为一疗程,或按0.5%痢菌净溶液0.5ml/kg,肌肉注射;二甲硝基咪啶、硫酸新霉素、呋喃唑酮、林可霉素、四环素族抗生素等多种抗菌药物都有一定疗效。
诊治后回访,该猪场采取伊维菌素进行治疗7d后,结果发病猪腹泻症状停止,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停药10d后,又有猪腹泻。分析可能是再次感染所致,因为该猪场采用发酵床的饲养管理模式,每次都是在潮湿垫料的基础上添加新垫料,而且由于害怕杀灭微生态制剂菌株而消毒不彻底,导致虫卵不能被杀灭而再次感染。须要指出,猪痢疾治后易复发,须坚持疗程和改善饲养管理相结合,方能收到好的效果。根据笔者临床诊治发现,虽然发酵床饲养管理模式有很多优点,但是它的缺点就是,一旦猪场引入肠道寄生虫和猪痢疾,会由于消毒不彻底等造成,仔猪腹泻,给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建议采用发酵床饲养管理模式的猪场要做到:(1)经常彻底更换发酵垫料,之后对猪舍进行消毒;(2)定期对母猪及仔猪全群药物预防性驱虫。(3)对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加强腹泻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