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六大领域夯实小康基础

2016-11-23周家洪邹美伦

当代贵州 2016年34期
关键词:小康

周家洪?邹美伦

平坝区以“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治、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大提升工程为工作抓手,深入推进行政体制、园区、国资、土地、农村金融和干部人事管理等改革,全面小康创建工作取得较大突破。

自2013年开展全面小康创建工作以来,平坝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实现‘531、同步达小康”和安顺市委、市政府“三步走、‘231、提前一年达小康”的总要求,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确立了“一年强基础、两年大提升、三年见成效”的小康创建工作思路,以“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治、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大提升工程为工作抓手,大力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旅游兴区”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行政体制、园区、国资、土地、农村金融和干部人事管理等改革,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全面小康创建工作取得较大突破。

2015年,平坝区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由2013年的79.5%提高到97.6%,提高了18.1个百分点。其中,经济发展小康实现程度97.4%,社会和谐小康实现程度99.4%,生活质量小康实现程度98.9%,民主法治小康实现程度93.3%,文化教育小康实现程度97.7%,资源环境小康实现程度100%,将率先在安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平坝区按照“一产抓特色扩规模、二产抓提升增效益、三产抓突破创品牌”的思路,加快推动经济发展。

坚持“工业强区”,投入68亿元用于“两区三园”建设,核心区基本实现“八通一平”,共有230家企业入驻,其中156家建成投产,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30.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1.35亿元,年均增长15.2%,带动2万余名城乡居民就地就近就业。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三年共引进项目130个,实际到位资金654亿元。引进了迎宾城、东联名车广场、贵安新医药产业园等一大批企业项目。实现华兴玻璃、铝镁国际、思特技术等一大批重大项目拔地而起,“一镇两馆”电商发展平台建成投用,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强势崛起。

坚持农业主体地位不动摇,紧紧围绕“两带、三区、九特色、十基地”农业布局,建成3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打造了金凤徕、黔昌粮油、德康农牧、康农生态、黔中生猪交易市场的农业“五之最”,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5391元提高到2015年的7639元。

坚持“旅游兴区”,重点推进白水龙、喜客泉、天龙屯堡、小河湾、邢江河“五朵金花”建设,逐步成形全域旅游格局。从2013年初启动率先全面小康建设到2015年,平坝地区生产总值从62.2亿元提高到102.77亿元,人均GDP从21014元提高到33910元,财政总收入从7.83亿元提高到13.3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51.57亿元提高到206.34亿元。

社会更加稳定和谐。为了让全民共享发展创建成果,平坝区紧紧围绕城乡居民收入比、贫困乡镇发展率、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和民族团结和睦指数4项社会和谐核心指标做文章。

统筹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增收问题,城乡居民收入比控制在3以内,实现程度达100%。大力实施精准扶贫,3年共减少贫困人口3.2万人,3个乡镇完成“减贫摘帽”。基本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完成规划目标,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

充分利用“三月三”“六月六”“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少数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加大对少数民族聚集区的经济投入,积极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平坝区按照“一核两翼”城镇空间布局,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主城区面积扩大到16.4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46.46%,相继建成了迎宾路、贵安大道平坝段等一批重要骨干道路,完成了沪昆高速平坝站、夏云站、天龙站改扩建工程,快速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城市宜居指数明显提升。

夏云镇成功列入全国第三批综合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和全省42个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之一;天龙镇成功入选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荣获“寻梦·2015中国最美村镇”文化遗产奖和全国第一届小城镇建设高峰论坛最美乡村奖;乐平镇被列入省级示范小城镇,被国家住建部等7部委认定为“全国重点镇”。完成了61个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培育了3个省级示范村、6个市级示范村,带动农村加快发展。

深入开展城乡居民增收计划,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2013年至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699元提高到2250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391元提高到7639元,恩格尔系数由44.5%下降到27.83%。

全力抓好住房保障,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638户,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5938套,人均住房面积由2013年的25.8平方米提高到2015年的35.3平方米。

大力实施村村通油路和农村饮水安全两年决战工程,建成通村公路197公里,建制村通沥青路(水泥)路比重、通客运车辆比重达到100%,解决了4.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硬化路)和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区人民医院、303医院住院综合楼等医疗设施相继建成,医疗水平大幅提高,2013年至2015年,全区千人拥有职业(助理)医师数由1.27人提高到1.56人,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由3.2张提高到4.6张。

民主法制更加完善。多年来,平坝坚持以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社会稳定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导向,加快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严格督促落实“四议两公开”,组建村务监督队伍,实现城乡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完善率“4个100%”,即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完善率100%、农村社区建设覆盖率100%、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100%、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完善率100%。

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工作,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实施“大天网”和“小天网”工程,实现治安防治设施城乡全覆盖。严格实行区级领导包案督访、定期接访和机关干部大下访,开通区、乡、村三级视频接访,认真落实“三级调处”制度,进一步畅通信访和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成立“复退军人之家”、乡(镇、街道)法治和群众工作中心,强化矛盾纠纷化解。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人民调解工作全覆盖。加快推动依法治区,组织开展“雷霆行动”“织网行动”“扫毒行动”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

文化教育持续发展。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平坝区还着重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加快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成88个村(社区)农家书屋建设,率先在全市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建成1个区老年体育活动中心、9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1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08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加大对文化资源的包装和推广力度,大力支持重彩真丝等特色文化产品的市场开发,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3年的2.93%提高到2015年的3.53%。

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基本普及十五年义务教育,投入3.8亿元建成平坝一中并成功申报为省级示范性高中,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达86.6%。

资源环境有效保护。平坝区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在大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

成立区耕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分别与乡、村、农户“三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强化责任落实,耕地保有量指数由2013年的95%提高到2015年的102.5%。

建成焦家桥、麦翁2个水质自动检测站,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3年达100%,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达100%。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夏云镇污水处理工程建成投用,白云镇、天龙镇2个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7.8%。

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完成营造林1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53%。充分发挥空气自动监测站的监测作用,加强对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控,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9.9%。

大力提升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台泥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设施建成投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5%。

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全区有6个乡镇获省级生态乡镇命名,5个村获省级生态村命名,31个村获得市级生态村命名,省级生态区创建工作稳步提升。(作者单位:安顺市平坝区委办 平坝区新闻传媒中心 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小康
草房子(三)杜小康(上)
小康之年的“小康”
头雁展翅抖风流
流浪汉
小康微博互动
小康微博互动
贵州28个县(市、区)同步小康创建达标
告读者
豌豆小姐和树洞先生
只要充满自信,做什么工作都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