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舍不得孩子远离

2016-11-23马志国

现代家长 2016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意见女儿

马志国

女儿一心留学

通常,关于家庭教育的心理咨询,为全面了解情况,保证咨询效果,都是父母和孩子一同来访,这个案例却只有家长来访。家长说,孩子认为自己没有问题,拒绝来访。既然孩子说自己没有问题,那么家长为什么还迫切地要求来访呢?

我带着疑问,接待了这对父母。他们人到中年,很有素养,脸上却挂着愁苦。

刚坐稳,母亲就迫不及待地说:“我们摊上大事了,很多人都帮不了我们,现在我们只能指望您了。事情是这样的,我们有个女儿,今年在重点高中上高一。本来孩子很懂事,平时生活上我们照顾得多一些,学习上则根本不用我们管,很省心。孩子有理想,有目标,学习努力,成绩一直很好,是尖子生。初中毕业后,凭实力考进了重点高中,到高中后成绩依然拔尖儿,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我们为此也深感欣慰。

“可是,让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有天晚上孩子突然提出,等高二上完就去日本留学。起初我们以为她是随便说说,没在意,等弄清楚孩子是认真的,我们都有点慌了。孩子好好的,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她怎么啦?问来问去,原来孩子迷上了一个日本男歌星,她的房间里贴满了那个日本男歌星的海报。我没想到,自己好学的女儿居然也成了浅薄的追星族!”

这时,我插话问:“孩子想去日本留学就是因为盲目追星吗?”

父亲接过话茬儿,说:“也不能这样说。孩子的确非常喜欢那个歌星,但她要去日本留学跟这似乎也没有太大关系。她说出国留学是她向往已久,并且一定要去做的事情。起初具体去哪个国家没有确定,但是由于喜欢那个日本歌手的缘故,她对日本有了较多的了解,并萌生了去日本留学的念头。同时,她也了解了其他国家的留学情况。跟去英美留学相比,去日本留学的费用相对便宜,不会给家里增添太多负担,所以才决定去日本留学的。

“听孩子这么一说,我感觉孩子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心血来潮做出的决定,而是经过考虑,想法比较成熟之后才提出来的。她从网上、朋友圈里,了解了大量关于日本以及日本留学的信息,并且已经着手开始学习日语了。还有,她现在的学习,也侧重学习去日本留学要考试的科目。她还让我帮她报有关的培训班。总之,孩子不是像她妈妈说的那样是浅薄狂热的追星族。我知道,孩子还是比较懂事的。”

父母坚决反对

我再次发问:“那么,孩子想去日本留学,对此你们持什么态度?”

父亲说:“我们当然反对了。我和孩子她妈妈分工,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起初,我唱白脸,激烈反对,让孩子的妈妈当好人唱红脸,和孩子好好说。结果,孩子不听劝。本该唱红脸的孩子的妈妈急了,干脆不唱红脸了,开始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最近,家里因为这件事每晚都发生争吵,她们娘儿俩连说带吵,连哭带闹,搞得家里乌烟瘴气。事情演变成这样,我想我不能再唱白脸了,不然日子怎么过?于是,我改变态度,开始给女儿说软话、好话。可照样没用,孩子就是不回头。”

这时,母亲已经以泪洗面了:“前几天,我们娘儿俩又为这事吵了起来,孩子哭我也哭,最后我对女儿说,如果你非去不可,我就不活了!没想到,孩子说如果你非拦着我不让去,我也不活了,反正好多学校都有学生自杀的!闹到这份儿上,我也不敢再强烈地反对孩子了。可是,我心里还是盘算着怎样拦住孩子,劝她不要去日本。没想到有一天,孩子突然说,你们总拦着不让我出国,就不怕耽误我一辈子吗?你们真自私!您说,我们不全是为孩子好吗?我们怎么自私啦?”

父亲接着说:“后来,我们做出了让步,说她可以等到大学毕业后再去。孩子却说高二以后是最好的出国时机,等大学毕业后再去就没意思了。如果非让她等,她就不上学了,什么也不做,等到18岁。孩子不光嘴上这样说,这几天还真的不去上学了,就在家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做。我们也不敢来硬的,甚至不敢提出国的事了。”

母亲接过话头,说:“后来看我们不提这事,孩子反倒有时有意无意地和和气气地跟我们说,日本如何如何好。我知道这是孩子在搞渗透,想让我们同意她去日本留学,看来她还是没改变主意。我们无计可施,只好发动所有的亲朋好友去劝说,包括孩子的班主任,可是谁劝说都不管用。孩子撂下话来,你们谁也甭找了,找也没用,没人能让我回头!”

反对的背后是什么

我再次发问:“亲友们都站在你们这边,是吗?”

女孩的父母异口同声地说:“是啊,是我们求人家这样帮我们的。”

我半玩笑半认真地说:“那就是说,在这场战争中,父母找了很多同盟军,可孩子一直孤军奋战。今天,二位来访是不是也想让我和你们站在同一战壕,与你们结成同盟,然后我们大家一起对孤军奋战的孩子发起新的更猛烈的攻击?”

女孩父亲听出我话里有话,迟疑片刻,说:“我们来找您,是想听听您的意见和建议。看看在这件事上,我们两代人究竟谁有问题,谁需要改变。”女孩母亲虽然还处在情绪化中,却也说:“对,我们主要是想听听您的意见和看法。”

想听听我的意见和看法?如果我把意见和看法说出来,他们真的能听进去吗?这很难说。因为人在天性上都是不愿意听从别人意见,而更愿意听从自己内心的。

于是,我以问代答:“很高兴二位开始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了。那么,请二位扪心自问,你们究竟为什么反对孩子去日本留学?”

女孩母亲说:“日本不好,不安全,总闹事。可是我跟孩子说这些,孩子却说那是日本政府不好,日本的老百姓还是非常有素质的,还举了很多例子。”

女孩父亲说:“其实,孩子说的我们也知道。说心里话,我们就是不放心,不是不放心日本,而是不放心孩子。孩子小,又从未离开过家,一下子去外国那么远的地方,我们看不到又管不到,哪能放心?我们关键是舍不得孩子。”

我笑了:“那就是说,你们反对孩子出国留学的理由,一是不放心日本,二是不放心孩子,其实就一个原因,就是舍不得孩子。对吗?”

女孩父母一起点头:“是啊,就是舍不得孩子。”

回归理性选择

我顿了一下,说:“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次心理咨询的问题,就不是孩子去日本留学好不好,而是应该怎样处理亲子关系了。”

父亲说:“您说得对,我也觉得我们家的亲子关系有问题。特别是孩子妈妈,对孩子总是不放心,这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生怕孩子一个人不会生活,离开父母活不了,总想让孩子按照她的想法生活。”

母亲有些不满地说:“我想让孩子按照我的想法生活,不也是为了不让她走弯路,不也是为了她好吗?可孩子不领情,非要坚持自己的选择,给自己安排未来,并表示出国后会照顾好自己,让我们不要担心。唉,孩子怎么就这么不理解大人的心呢?”

我看火候已到,便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很多父母都和你们一样,高举爱的旗帜,对孩子说,因为我爱你,所以你必须听我的。其实,这种逻辑不仅错误,而且可笑。这类父母,说好听点,是太爱孩子了;说不好听点,是太爱他们自己了。这种爱是自私的,背后是想控制孩子的生活,完全忽视了孩子是独立的人,完全剥夺了孩子的独立思考,剥夺了孩子为自己选择生活的权利。所以,我建议你们不要再干涉女儿的选择了。通过你们的述说,我感觉你们的女儿有头脑,有思想,有目标,她的选择不是一时冲动做出的,而是深思熟虑做出的。所以,你们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不是去不去日本留学的问题,而是怎样处理好亲子关系的问题。”

父母再次异口同声地说:“那我们该怎么办?”

我再次以问代答,把问题推了回去:“请你们二位自己想想该怎样办才好?”

这次,父亲有了比较明确的理性态度:“好吧,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再干涉和阻拦她了。不然,真闹出大麻烦来就糟了。”

母亲虽然心有不甘,却也表态说:“只好这样了,我也不再干涉孩子了。”

我说:“有一种爱叫放手。你们需要赶紧放手,停止干涉。所谓不干涉,就是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找个时间,和孩子好好谈谈,表达一下对孩子的充分信任,表明不再干涉的态度。更重要的是,一旦没有了来自父母的阻力,孩子的选择反而会更加理性。不管怎样,因为是自己的选择,迈出这一步是对是错,孩子都会无怨无悔。即便选择错了,也是她的权利。如果父母总对孩子不肯放手,孩子啥时候才能学会走路呢?”

起身握别时,这对父母终于下定决心:“我们听您的,我们会放手,不再干涉孩子的选择。”

我笑了。我为他们终于肯遵从自己的理性选择而欣慰,所谓“听您的”,其实是听他们自己的。如同孩子的人生要她自己做主一样,这对父母最后决定不再干涉孩子留学,从根本上说也是他们自己内心的选择。心理咨询的意义,是帮求助者驱散蒙蔽理智的迷雾,帮他们看清并坚定自己的理智选择。心理咨询能给人的只能是帮助,而真正让求助者走出迷雾的,是他们自己。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意见女儿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评“小创”,送好礼
评“小创”,送好礼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图解《意见》明晰要求
和女儿的日常
心理咨询不简单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