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的方法
2016-11-23程树芸
程树芸
作文本是源于对生活的感悟,流露的应该是作者个人的真实情。而现在呈现出来的现状则是要么写的是流水账,要么则是一味地模仿优秀作文,满分作文等等。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写作指导的效果,就要针对性地对于提出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的现状
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写作课的内容局限于静态教学,只是停于作文题目的分析,作文要求的讲解以及优秀作文的赏析。而写作指导也只停于那些作文水平中上的学生身上。例如提到“第一次……”大部分学生的思路都会是第一次学骑自行车,从摔倒流泪到想通坚强最终学会,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受优秀作文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限制。
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的途径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催化剂。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母亲河”的写作时,先为学生播放光未然的《黄河颂》,因为学生刚刚学过这篇课文,现在以歌曲的形式呈现,学生不仅在熟知的歌词中感受了音乐美,也很自然地再次体会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然后再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有黄河的视频,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辅以写作指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对我国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尤其是了解今天的黄河遭到污染的严重情况,学生自然就产生了对母亲河——黄河倾诉的冲动。写作时可以以倡议书的形式来写,也可以用童话、寓言、书信、诗歌甚至是戏剧的形式来表达。最后,作文的展示效果是令人欣喜的,有的学生善于抒情,笔下自然就会流淌出滔滔的黄河情结;有的学生善于思考,就以“一滴黄河水的诉说”这种特殊方式,来警醒世人对黄河的保护;有的学生善于想象,就以“我心中的黄河”这题,写满了对黄河的憧憬。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触动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开拓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拥有了自己的灵魂。试想,我们面对这样的写作内容,不为学生创设情景,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远离大海的山村孩子来说,那是无从写起的。
2.对学生进行鼓励政策,为其提供平台。在写作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见的情景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朗读固定几个学生的作文,读完之后开始分析这篇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坐在下面的其他学生流露出羡慕的眼光,悄悄地将自己的作文本藏进课桌里。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今天作某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也就是说,通过学生的习作,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洞察学生的思想,甚至是学生的困惑。因此,在作文批阅过程中,不仅要合理评价,更要针对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或困惑,给予更多的鼓励,这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北京市某小学提出“每日一文”的政策,意思就是每天请一名不同的学生在讲台上读出前一天自己写的作文,请学生和教师共同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这个政策一经执行,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刚开始读的学生还有些羞涩和胆怯,听到了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赞叹之后,开始慢慢地自信起来。半个学期下来,整个班的写作成绩提高了一个大的幅度,学生们最期待的时间也成了“每日一文”的时间。由此可见,对学生的鼓励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担当多么重要的一个角色,给予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不仅能够增强其自信心,也能从别人的意见中获得能量,以备以后更好的努力和发挥。
3.加强课外实践时间。作文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只有从生活中真正经历过,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感受。学生的写作灵感是最重要的,而灵感最大程度地来源于生活经历中的某一个瞬间。学生害怕作文,常常是因为没有鲜活的材料可写,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向课外,学会观察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学会接触课外生活,感受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学会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真谛。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走出教室课堂,走进自然课堂也是重要方法之一。
越来越多的学生害怕写作文,其原因既在于自身,又不在于自身。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引导角色,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并肯定其写作意义,并且带领孩子去感受作文中发生的一切,才能使学生们激发起对写作的热情,为以后的初高中写作打下扎实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铅山县虹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