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16-11-23刘艳清
刘艳清
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主导者,学生只是旁听者,被动接受知识。这使大部分听障学生认为数学抽象、枯燥,遥不可及,因而缺乏兴趣。“云课堂”平台为听障学生提供了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学习、资源共享的环境,使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师生、生生答惑解疑的舞台。在这种互动氛围中,听障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一、 传统环境下聋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不当,容易降低听障学生的探究兴趣。听障学生由于听力的损失,只能“以目代耳”去感知事物。他们的注意主要以无意注意为主,并且容易受新异刺激的影响而转移视线和目标,且维持的时间较短。传统环境下,教师主要通过实物展示和口述形式创设问题情境,且素材有限。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往往会出现部分实物展示时部分学生看不清具体情境;口述内容时,听障学生由于在看语时为了准确把握和理解教学内容,必须集中注意力,连续不断地看讲话人言语器官的可见运动,很容易视觉疲劳,使其只掌握部分教师所述内容,并且对内容的理解相对模糊。
(二)对学生要求统一,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听觉损失的时间和程度不同,听障学生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听觉损失得越晚,程度越轻,语言形成得越完善,他们的认识方面就要优于后天致聋的学生。而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容易忽视听障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其要求往往是统一的。这样对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长极为不利,也不利于因材施教。
(三)授课方式单一,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传统的聋校数学课堂教学较多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讲解为主,很少要求学生自己独立或指导学生在论证某个观点上下功夫,学生基本上是被灌输知识。并且由于听障学生的听觉障碍,他们的有声语言发展受到限制,语言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低,叙述事情往往原因、结果交织无序,条理性差。久而久之,听障学生对教师的讲课产生了依赖性,学习基本上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而无趣。
(四)探究过程过于形式化,不利于听障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解题学习是从“模仿”到“分析提高”的一个层次转化过程,而听障学生的解题学习一般都处于“模仿”的层次。由于他们有声语言的缺失,交流方式主要以手语为主,因此大部分听障学生的思维不是建立在汉语思维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语思维的基本上,但手语思维颠三倒四、逻辑不清,并且手语有时表达概念不准、语汇贫乏、词序颠倒、表达困难,这就使得他们理解语句表达的意思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存在较大困难。聋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往往是僵化式的模仿性,不会对问题的理解进行有效地规划和提升。他们在学习解题时仅仅是记住其表达方式或语句的表达,没有把握解决问题的本质特征,较少使用问题模型策略,因此题目形式一旦变化,就处于“无从下手”状态,或者盲目解题。而传统环境下,部分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在探究活动中总牵着学生鼻子走,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机会,这使学生处于被动探究的境地,探究过程只是形式化,从而忽略了听障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评价方式片面、随意。传统环境下的数学探究教学,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教师很难全面把握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保护”学生的“独到见解”,即使学生回答明显有误,教师也不予以纠正,而是一味地夸奖。这种不切实际的、缺乏针对性的评价,对稍具感悟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学生来说,将对探究学习失去乐趣。
二、应对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云课堂”教学模式中的自主线索、互动交流、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环境,为听障学生提供了多种互动活动方式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锻炼,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听障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从而有效改善传统环境下聋校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云课堂”为学生营造更生动的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由于有声语言的发展受到限制,单纯依靠教师的言语描述,往往不能够激发听障学生探究的兴趣。并且在情景式教学中,我们常常为如何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而反复思考。而利用“云课堂”平台,可突破时空限制,轻松实现一些难以具体化的情境,把现实生活中的或动画世界中的某些情境搬到课堂,真实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资源整合,实时跟踪自主探究。实施探究教学的核心是问题的设置。传统环境下,教师为了避免部分学生遇到难题,探究学习无法顺利进行,往往参与“问题串”的形式提醒全体学生进行下一步操作,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云课堂”平台为听障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资料实时储存,教师可以随时调用或查看储存在“云课堂”平台资源中心的大量资料,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自主学习时提供选择和阅览,从而确保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
(三)分层教学、练习,及时反馈让学习更有效。“云课堂”平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了听障学生以往对教师依赖传授的学习方式为以师为辅,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教师将图像、动画、文字、声音及手语教学等融合制作视频资源并推送给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也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且“云课堂”提供的即时反馈也为课堂增色不少。教师利用“云课堂”平台,可以根据听障学生的生理特点及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设置不同层次的闯关游戏练习推送给学生,学生在平板上答题提交后呈现出答题情况和正确率,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即时的统计数据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继而随时调整课堂探究教学进度,提高课堂效率。
(四)巧妙促成师生、生生互动。通过“云课堂”平台教师将资源推送给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选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充分参与实践,自由发表见解,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听障学生可以看到更多相关资源,思路变得更加开阔,变的“敢想”“敢问”“敢表达”,让学生获得知识的体验,更好地激发听障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不同程度使学生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及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五)评价主体多元化,提高学生探究的成就感。传统环境下为了节约时间,探究教学评价仅限于个别学生,并且评价比较片面。而“云课堂”平台的评价体制是多维度、多方式的,它可以实现教师评价学生、生生互评、学生评价课程构成的多元评价方式,并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性评价相结合。如课前预习表现的评价,让班级管理者和生生进行,通过长期的合理监控,能够改善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开始逐渐热衷于课下自学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学能力。针对性练习的成绩、自主探究的表现等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如发现学生只是对结果进行评价,师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评价者练习的每一步骤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的成就感。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