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的现状与教育方法探究
2016-11-23王贱苟
王贱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使许多孩子处于无人监管或隔代监管的“真空”状态,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学生”队伍。“留守学生”的大量存在,因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其现状分析如下:
一、缺乏父母关爱,人格扭曲
农村学生的父母大量外出务工造就了目前初中留守学生在青春期的成长中,既与父母长期分离,缺少关爱,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又因为初中生的情感、性格正处于明显的转折期,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了人格扭曲的隐患,致使大多数留守学生软弱无助,自卑封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情绪异常,对老师、同学甚至亲人产生了隔膜感。
二、隔代监护,学习情况不佳
“留守学生”大部分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很差逃学、旷课,甚至沾染打架、赌博、酗酒、泡网吧等不良习气。由于存在难以抹平的“代沟”, 教育管理吃力,大多数留守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较常见。
三、问题严重,道德不明确
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农村社会风气的不佳,使得他们道德观和价值观念模糊。对于读书的意义认识不深刻,甚至会厌学,产生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
从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留守学生的教育形势是十分紧迫的。留守学生家庭大多数是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感情沟通,极易造成学生的身心发展偏差,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另外,农村学校对留守学生不够重视,没有充分关爱他们和帮助他们,让留守学生无法感受学校教育的温暖和教育的公平性,从而让他们觉得学习是无用的,只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打击了留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一些留守学生的教育出现问题。
留守学生的出现是由于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造成的,如何来教育留守学生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想方设法给予留守学生以“心灵良方”。
(一)强化沟通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外出父母要经常与自己孩子的老师和学校取得联系并沟通,实现家校联管,掌握孩子的新动态,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并及时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学校要为留守学生搭建一个健康发展平台,经常性地和学生进行交流,班主任要更多的重视留守学生的师生感情,以师情弥补学生缺失的亲情,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此同时,加强留守学生之间的相互的情感和思想交流,让他们的情感有所依托。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自身就是教育宣传的阵地,以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帮助留守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鼓励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不怕困难努力学生,诚实为人。教师在这里应该做留守学生的朋友,充分尊重留守学生,用真诚的心和他们交流,对每一名学生一视同仁,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让他们树立起自主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另外,学校要做好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帮扶管理教育,召开家长会,经常与家长沟通。
(三)引导留守学生慎重交友
现在的网络文化泛滥,对留守学生的影响特别大,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留守学生容易感染不良社会陋习。所以,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心实意,以防学生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
(四)使留守学生学会感恩
当前,许多教师开始重视农村留守学生的感恩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积极地寻找留守学生感恩教育的方法并进行推广,让每一个农村留守学生都能够学会感恩。我们通过教育他们感恩父母开始逐渐学会关心身边的同学,关心生活中的事物,培养留守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并通过合理的教育渠道让这种意识转变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县八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