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洽食品的雪球如何变大?
2016-11-23文迪
文迪
通过新品研发、外部收购、渠道拓展,打破产品主打品系遭遇天花板造成的围城状态,是洽洽食品的主要挑战。
洽洽食品(002557.SZ)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3%,EPS为0.54元;第三季度单季收入8.76亿元,同比下降1%;净利润9908万元,同比下降17.75%,EPS为0.2元。公司预计全年业绩变动区间为-10%至10%。
三季度的数据显示增长并不喜人。而且,单看第三季度,收入再次下降,利润下降比例更大,展望全年,很可能出现负增长。这是2013年出现扣非利润负增长后再次出现业绩放慢的迹象。
在董事长陈先保回归之后,自2015年公司实行事业部制度改革,在业绩评比的驱动下,各事业部竞相研发新品,在丰富产品线的同时,也维持了消费者对洽洽品牌持续不断的新鲜感,新品“蓝瘦香菇”酱市场反馈良好。
除了单品增加,洽洽食品还有另外一条腿走路——电商的发展。公司在2015 年中期确立大力发展电商的战略,并成立子公司运营电商,当年实现收入约8000万元。
目前看似红红火火,新品层出不穷,电商似乎也是正确的方向,而经营数据却不给力,究竟该如何认识洽洽食品?
2010年到2015年,洽洽食品的长期净利率分别为7.54%、8.18%、10.74%、8.58%、9.39%和11.03%,平均净利率9%多一点,六年来提升幅度不到30%,这是其根本性局限。同为休闲食品的中国旺旺(00151.HK)、达利食品(03799.HK)净利率要比洽洽食品高出100%,这是洽洽食品自上市以来长期横盘的根本原因,背后反映的是管理、成本、新品、电商发展的不尽人意。
再看销售额增长率。2010年到2015年,主营业务增长率即销售额增长率分别为29.98%、27.76%、0.40%、8.68%、4.18%和6.36%,表明为冲击上市冲高增长率之后出现了长时间的回撤,进入微增长阶段。2016年前三个季度的增长率分别为13.02%、10.06%和5.94%,冲高之后继续回落,显示增长之难。
上半年分产品来看,葵花子业务实现收入11.45亿元,同比增长0.91%;薯片实现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5.74%;葵花子销售额占比69.17%,利润比例76.15%。2014年半年报显示,葵花子的销售额为10.6亿元,2015年半年报是11.3亿元,说明公司单一品系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而且增长非常艰难。而新品,被寄予厚望的薯片,也陷入增长缓慢的境地。此前大力宣传的果冻,在亏损2000多万元之后项目取消,牛肉酱和很多单品被打包在其他项目里,但在总量增长很低的情况下也不乐观。
电商2015年即实现8000多万元的销售额,但2016年上半年仅仅达到1.08亿元,这与三只松鼠等电商的发展速度相去甚远,尽管投入巨大。如果电商进展困难,那么意味着洽洽食品所谓的多单品、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再次受到挑战。
洽洽食品寻找新雪道的努力并不顺利,意味着销售额增长率解决不了,企业在增长上再次面临天花板的局限。
而销售额折射出的电商进展不大,实际上印证了电商正在进入红海时代。缺乏电商基因,作为传统企业的后来者想分一杯羹的难度正在增加,而且产品同质化,在运营的经验方面,洽洽食品并不占优势。
并购方面,收购牛肉酱的行为也应该受到质疑,尽管签订了对赌协议,但是牛肉酱很少提及,在报表中也从未单列。洽洽食品是典型的休闲食品行业,而牛肉酱属于调味品行业,公司贸然收购,这是股市获得资金之后典型的盲目多元化行为,从营销角度显示企业管理层的轻率。
洽洽食品的长期毛利率六年来呈现的是僵化状态,从27.35%到32.54%,提升幅度非常小,还经常波动,平均下来29%左右。再次提示依靠葵花子毛利率的格局没有变化,新品的研发成长不成功。
洽洽食品其实陷入三率的负循环,一个品系独大、销售到顶、新品不成功、电商不顺利等等导致销售额增加缓慢,成本降低缓慢,净利率增加缓慢,盈利能力低下,毛利率僵化,企业开始原地打转,突破很难。最精明的机构高瓴早已悄然离去,它们看到了什么?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