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中全会:治党承前启后

2016-11-23蔡如鹏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40期
关键词:严三实治党问责

蔡如鹏

“经过了四年实践探索,在治党方面的一系列做法、经验,已经到了需要

系统整理、提升至执政党纲领文件的阶段。而六中全会就将完成这项

任务,并进而用制度固定下来,指导今后一段时期的从严治党工作。”

从10月17日起,一部由中纪委宣传部策划的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晚间的黄金时段播出。

在第一集《人心向背》中,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落马之后的画面曝光,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三人更是罕见地接受采访并在镜头前忏悔,多起案件的细节也在节目中首度公开。

专题片播出当晚,就引起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这传递出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同时,也在为即将召开的六中全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根据播出安排,《永远在路上》一共八集,播完的那一天正好是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的日子。

庄德水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反腐正在朝深层次推进。在他看来,这个纪录片的播放有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指在十八大以来,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总体成果的一种展示;启下是指奠定了六中全会以后从严治党的基本基调和思想方向。”

为六中全会预热

为六中全会预热的不仅是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近日,各地司法机关集中起诉、审判了数十名贪腐官员,包括白恩培、申维辰、谭力、金道铭等一批“大老虎”。其中,贪腐额超过2亿的白恩培被判终身监禁。这也是《刑法修正案(九)》实施以来,首例被判终身监禁的案例。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研究所所长阮齐林在采访中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六中全会召开前,对贪腐官员实行终身监禁,传递出强烈的反腐败信号:在慎用死刑的背景下,仍可以用终身监禁的方式来达到惩处腐败的目标。

除此之外,中纪委还从10月11日起开始,集中公布第十轮巡视组对全国人大机关党组、全国政协机关党组、中央统战部、中央对外联络部等32个单位党组织的巡视反馈情况,并于10月17日,也就是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播放的第一天,全部公布完毕。

“这种安排意图在六中全会召开前,在全社会营造其管党、治党的浓厚氛围,在全党、全社会形成政治共识,为开好六中全会奠定良好的政治环境。”庄德水说,“这应该是最直接的目的。”

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6日会议的决定,六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六中全会将主题锁定为从严治党,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拓认为,这既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体现,也是总结十八大后中央在治党方面一系列探索和实践的需要。

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当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将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列,形成了“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

李拓认为,六中全会后,中共全面从严治党将进入新的阶段。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十八大以来,中央以空前气魄和力度重拳反腐,整顿吏治,严明党纪,重塑官风,在从严治党尤其是反腐败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经过了四年实践探索,在治党方面的一系列做法、经验,已经到了需要系统整理、提升至执政党纲领文件的阶段。”李拓说,“而六中全会就将完成这项任务,并进而用制度固定下来,指导今后一段时期的从严治党工作。”

多位受访学者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均表示,十八大以来,中共在从严治党方面取得的历史性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打虎拍蝇,整顿吏治;严明党纪,重塑官风;加强制度建设。

打虎拍蝇“成绩单”

2012年12月6日,十八大结束后仅仅不到一个月,中纪委发布消息称,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

李春城的落马,也拉开了新一届中央“打虎”的序幕。近四年来,先后有100多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因贪腐落马,包括像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周永康这样的高级官员。

据统计,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中管干部,覆盖了31个省区市。截至目前,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开发布的纪律审查消息中,接受组织调查的中管干部共计109人,其中省区市70人。此外,不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也有被查处的中管干部,涉及司法、金融、环保、安监、体育等多个领域。

在“打虎”的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没有放松“打苍蝇”,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据中纪委监察部10月2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从2013年至2016年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01.8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1万人。

其中,2013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7.2万件,结案17.3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8.2万人;2014年共立案22.6万件,结案21.8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3.2万人;2015年共立案33万件,结案31.7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3.6万人。2013至2015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结案、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数量逐年上升。

中国人民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周淑真认为,十八大以来,中央以大无畏魄力和勇气推动反腐败,有两条特别不简单:一是重拳惩治军队内部腐败,二是推动海外追逃追赃。

“军队腐败其实不是偶发新问题,过去多年存在,但以往军队是禁区,军队腐败基本上是不能过问的。但现在不同,接连查处了郭伯雄、徐才厚两位军委副主席。”周淑真说,“军队不同于其他部门,能如此大规模去整顿军队,进行改革,确实不容易做到,需要非凡的勇气。”

另外一个是天网行动,海外猎狐,追逃追赃。过去,许多贪官把贪污受贿巨额钱财转移海外,司法部门似乎对他们束手无策,老百姓意见很大。这里面也有原因,一是许多国家的法律制度与中国不同,缺乏合作机制;再者,国内有些人避讳谈海外追逃这个问题。

“十八大之后,中央下定决心做这项工作,采取各种措施,发布‘红色通缉令,全球通缉,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建立健全各种合作沟通机制。APEC北京峰会建立了APEC反腐网络框架。今年G20杭州峰会批准通过《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逃追赃高级原则》。”周淑真说,“中国领导人也利用其他外事场合,去推动合作反腐工作,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和高压态势。”

治党层层推进

除了打虎拍蝇之外,十八大之后,中央还下大力气、动真格地加强作风建设、净化政治生态。“对于大部分党员干部来说,并不存在贪污腐败的问题,但是在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党员干部身上,或多或少存在各种各样的工作作风问题,比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一把手独断等,在转变这些问题方面,中央也做了大量工作。”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东超说。

四年来,中央先后提出了“八项规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一系列举措。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建研究室主任陈志刚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这些举措虽然针对不同的问题,但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形成了一个内在逻辑严密的整体布局。

针对“四风”问题,中央在2012年12月4日十八大结束后不久,就率先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从2013年6月18日起,用一年多的时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脱离群众的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中,”陈志刚说,“因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

这次活动在部署阶段就明确,中央政治局要带头开展。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政治局常委都要分别联系一个省,第二批活动中分别联系一个县。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尾数月,中央又印发了《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对2015年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安排。

“三严三实”是习近平2014年3月9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即“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在陈志刚看来,部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就是在“四风”问题得到有力整治的基础上,继续聚焦不严不实的问题,进一步查实整改,让广大党员干部立根固本。

“它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伸深化,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抓手。”陈志刚说。

2016年2月,中央又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陈志刚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同,“两学一做”是面向全体党员,“就是要推动党内教育从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既是整体的有机布局,又是有序的层层推进。”陈志刚说。

制度建设提速

制度建设是十八大后党的建设总布局的重要一环。李拓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全面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制度治党,建设完善的党内制度体系。”

为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中央和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或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50余部党内法规,尤其是在2016年6月28日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规定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要严肃问责。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制度反腐专家、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李永忠在解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时说,该条例最重要的进步,就是“看到了管党治党不严问题的严重性”,它的出台“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由动员阶段进入问责阶段”。

即将召开的六中全会,将讨论研究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这两项新规定将构筑中共全面从严治党的两根“柱子”。

中央党校党史研究部主任谢春涛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也表示,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已经陆续出台不少文件,比如巡视条例、问责条例等等,都是某一方面比较具体的。六中全会将审议的两份文件,则是从更高的全局高度,来确定立党的基本原则,来规范整个政治架构的正常运行。

十八大以来强力反腐,使政界、军界、经济界很多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党内政治生活中不仅有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经济腐败问题,而且还存在着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非组织活动等问题。

“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党组织,也就会有什么样作风的党员。比如山西的腐败问题,就是因为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出了问题,而且是不小的问题。”谢春涛说,从党内政治生活的角度看,一些党组织没能有效开展健康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是重要原因。

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央曾制定过党内生活准则。30多年过去了,该准则已经不适应当下形势,需要总结成效和得失,根据新形势重新制定一个准则。谢春涛相信,新的准则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相关的规定也会更加细化,更具有操作性。

对于即将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外界也寄予厚望。

“中共有望以重新修订党内监督条例为龙头,加上即将制定的党内政治生活新准则,以及中央之前公布的问责条例、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等法规,逐步构成党内乃至整个国家的系统完整的监督体系。”汪玉凯说。

猜你喜欢

严三实治党问责
问责不缺位也不越位
制度治党,让“沉疴毒瘤”无处藏身
研讨话题二:全面从严治党,是否严过了头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准确把握“三对关系”
关键词:督察问责
六个关键词助你领会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筠连县:联动问责整治基层干部顽疾
怎样开好“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
“三严三实”,好干部的人生指南
三严三实党员干部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