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的毒液

2016-11-23肖诗白

森林与人类 2016年9期
关键词:蝮蛇蝎子毒液

肖诗白

尖吻蝮蛇是一种排毒量较大的毒蛇,又称百步蛇,意指人类只要被尖吻蝮蛇咬伤,踏出100步便会毒发身亡。尖吻蝮蛇全长1.2米-1.5米,大者可达2米以上。它们的毒牙较长,性格凶猛,而且头部可大幅度旋转,攻击性极强。

当自然界的现象需要通过科学技术去解答时,必须要依托准确的数据支持。其实,对于毒液的研究与其他领域学科并没有太多不同,人类虽然获取了各种毒液的成分数据,但其中的蛋白质成分始终让人匪夷所思。

被蝎子蜇伤,

强直性脊柱炎病痛神奇消失

在北美,一个名叫迈克尔的中年男子被“北美最毒的物种”之一——雕纹刺尾蝎蜇伤之后,这种可以致命的节肢动物却给他带来了离奇的遭遇。迈克尔比较走运,这种蝎子在当地很多见,抗毒血清是常备的。医生给他打了一针,几小时后就放他出院了,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没人能想得到。

8年来,迈克尔一直忍受着强直性脊柱炎病痛的折磨。这是一种发生在骨骼中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没人知道它的发病原因。严重时,甚至可以把脊椎一节一节地“焊接”起来,使病人从此驼背,并且痛不可忍。“我每天早晨后背都会疼,有时候闹得厉害,疼得我都走不了路。”迈克尔说。但被蝎子蜇后过了几天,疼痛居然神奇地消失了,而且直到两年后的今天,病痛基本上没复发过,早先吃的药大多数都停了。迈克尔自己也是医生,不肯一口咬定是蝎子的毒液令自己病愈的,但他仍说:“要是又疼起来了,我会让那只蝎子再蜇我一针。”

我一直存疑毒液会消除人类很多棘手的疾病,迈克尔的离奇遭遇可以给我们更多想象甚至实际操作的可能。

鲁塞尔氏蝰蛇,

毒液会造成永久损伤

张亮是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的研究员,对生物界毒液的痴迷由来已久。他说:“这些从牙缝、针状尾巴、皮肤甚至内脏分泌出来的毒液就像一碗成分复杂的浓汤,那里富含有各种蛋白质、肽,以及各种长短的氨基酸链条。它们结合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攻击各种其他的蛋白质目标,有的可能会攻击神经系统,通过阻断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而导致瘫痪,还有的专门破坏对方体内的部分分子。这些精密的分子结构使得细胞和组织崩溃,使血液凝固,甚至让心脏停止跳动。”

张亮与他的同事何明亮近年来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恐怖现象:一些毒蛇的毒液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2016年6月,中国广东江门的一起案例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一名女性“蕉农”在香蕉地里工作的时候,不慎被鲁塞尔氏蝰蛇咬伤。患者当时就出现了昏迷现象,这通常是神经毒素抑制神经系统功能的结果。在亚洲,每年大约会有上万人死于鲁塞尔氏蝰蛇的毒液。这种毒蛇哪怕是疯狂的毒蛇专家也要敬畏三分,就算活过来的患者也会因为毒液导致的神经组织大面积坏死而造成垂体机能减退。

鲁塞尔氏蝰蛇也叫圆斑蝰蛇,是一种生活在印度和中国南部的毒蛇。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于鲁塞尔氏蝰蛇的研究是把它划分为蝰科中的一种,其毒液成分上也是以血液循环毒素为主。但鲁塞尔氏蝰蛇的血液循环毒素成分很特殊,会给人体造成更多恐怖的后遗症。即使患者在治愈后也会出现反青春现象,例如:毛发脱落,智力减退,发育不良,甚至是不孕不育。

在医学上,这种现象目前可以通过另一种方法来应对——注射激素替代剂。对于很多具有血液毒素的毒蛇来说,它们的毒液性质具备很多的摧毁功能,会融化掉伤口周围的组织,让人的脏器坏死而导致死亡。何明亮调查过被尖吻蝮蛇咬伤的患者,除了伤口周围的肌肉组织被融化,患者康复后并没有出现任何不良症状。但鲁塞尔氏蝰蛇的毒液怎么会造成身体内重要机能的永久性损伤呢?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推测这个问题。第一是食物链导致,第二是受到环境变化的刺激,第三是生物本身的遗传和进化的结果。

食用毒物的毒蛇,

毒性远高于同属物种

越南是东南亚国家中的毒液大国,这里甚至随处都可以见到有毒的生物。如蝎子、狼蛛、蜈蚣、水母和各种毒蛇。越南人有这样一种危险的行径:他们认为毒液虽然危险,但却是一种难得的药物。他们会把孟加拉眼镜蛇的毒液放在自己酿制的白酒里,在保证口腔和消化道无破损的情况下吞下这些混合物。越南河内就有很多人有这样的癖好,据说可以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避免癌症发病的几率。这听上去并没有任何的科学理论作为依托,但东南亚地区很多地方依然保持着这种我们认为是很危险的习俗。因此,如果作为一名有神论的生物学家,这种现象也许还是能够说明某些客观存在的问题。

在毒蛇的圈子里,喜欢食用其他毒物的毒蛇其毒性要远远高于其他同科或同属物种。就拿竹叶青和尖吻蝮蛇来说,它们生活的海拔、生境都非常类似,都是以小型啮齿类动物为食物。我曾经被竹叶青的血液循环毒素攻击过,虽然肿胀得很厉害,但并没有出现组织消化或坏死的现象。而尖吻蝮蛇却比竹叶青的食谱中多了一项,那就是有毒的蟾蜍。

张亮曾经饲养过尖吻蝮蛇,主要用实验小白鼠作为饲料。根据他的观察,尖吻蝮蛇在经过长时间实验小鼠的喂养后,毒液的毒性成分开始明显退化。当蛇在进攻野生老鼠后,野生老鼠存活的概率会明显增加。有意思的是,如果偶尔给尖吻蝮蛇喂上一只野生蟾蜍,蛇的状态会很快恢复如初。这种状态是指精神状态和毒液状态。何明亮推测,有些动物对蛇来说就像是富含高营养的毒品,进食这种食物后不但精力充沛,而且也可以使自身的毒液储备增加,甚至变强。

台湾中央研究院的蛇类专家曾在野外观察到,鲁塞尔氏蝰蛇在幼年时主要的食物包括各种有一定毒性的节肢动物,比如球形蜘蛛等。与其他蝰蛇不同,鲁塞尔氏蝰蛇在成年后才回归到以鼠类作为主要食物。就拿台湾毒性最强的银环蛇来说,它的食谱中甚至包括了幼年的尖吻蝮蛇。

自然进化

使毒液成分变得更复杂

我们不能将毒液的强弱或改变只归结到食物链中,况且人类只是通过这类现象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假设,而把客观环境忽略掉。鲁塞尔氏蝰蛇是东南亚造成死亡案例最多的物种,尤其是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广东江门的案例出现后,我们也特意采访了马来西亚的毒液专家安德鲁。他在泰国进行第一次鲁塞尔氏蝰蛇毒液采样时发现,泰国和印度的鲁塞尔氏蝰蛇都进化出了神经毒素,而且泰国品种所占据的神经毒液成分比重最多,且成分也非常复杂。中国南部的品种确实具有神经毒素成分,但没有泰国和印度的比重多。

这完全可能是环境所带来的进化,这样可以更快速地杀死猎物或是入侵者。人口数量的增加,让野外捕猎变得更加复杂,鲁塞尔氏蝰蛇又是以平原环境为依托生存的毒蛇,因此少不了与人类狭路相逢,这就是环境可能对它造成的影响。还有就是毒蛇自身的进化,更准确地说是自然层面上的进化。虽然这些毒性物质的进化时间在1亿年以上,其间不断发生细微调整,但它们的分子构架存在于世的时间还要长得多。大自然只是利用了有毒生物体内的一些关键分子——血液、脑、消化道等,并加以改造。原料到处都有,可用来辅助它们猎食或自保。“大自然借用已有的分子构架是有道理的”, 安德鲁说,“要想制成一种摧毁神经系统的毒素,最高效的办法就是从大脑中寻找一个已然参与神经系统运作的模板,稍加修改就可完工——一种新毒素就这样诞生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蝮蛇蝎子毒液
英国“毒液”战斗机
天上有只大蝎子
Bian Que
40年坚守只为2万条蝮蛇有个家
快乐的发现
万蛇之岛
与毒液共生
首周2亿美元,“毒液”怎么做到的?
刺蛙的营救
你是不是那只非理性的“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