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音乐韵味浓郁的活五调
2016-11-23杨清波
杨清波
(潮州市文化馆,广东潮州521000)
潮州音乐韵味浓郁的活五调
杨清波
(潮州市文化馆,广东潮州521000)
潮州音乐是潮汕地区民间音乐的总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之一,是中国民间音乐之精粹,也是人类的文化遗产,被称誉为“华夏正声”和“唐音遗响”。
潮州音乐;记谱法;活五调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历代郡、州、路、府之治所,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的美誉,是潮州民间音乐的策源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今天这种既具本地区独特艺术风格,又具外来音乐文化痕迹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潮州音乐是潮汕地区民间音乐的总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之一,是中国民间音乐之精粹,也是人类的文化遗产,被称誉为“华夏正声”和“唐音遗响”。
20世纪60年代,周总理曾将一套中国音乐唱片,作为国礼赠送给前来我国访问的瑞典国王,国王听后觉得中国音乐很好听,很有特色,因此珍藏起来。后来,我国著名古筝演奏家赵玉斋先生到瑞典访问时,受到瑞典国王的亲切接见,国王兴致勃勃地把这套中国音乐唱片拿出来展示,赵玉斋先生一听,竟然全是潮州音乐。从此,国王珍藏潮州音乐成为佳话。
在了解潮州音乐的活五调之前,应先了解潮州音乐的记谱法:
一、潮州音乐记谱法
潮州音乐多种音乐形态的存在方式各不相同,有各自的谱式。过去除潮州弦诗乐和潮州细乐使用二四谱外,其他如祭孔的大成乐、潮州锣鼓乐、潮阳笛套古乐、潮州庙堂音乐、潮州外江音乐均用工尺谱,现在又一概使用简谱。二四谱与工尺谱、简谱对照如下:
1.二四谱。二四谱是潮州音乐独有的而又最古老的谱式。用“二、三、四、五、六、七、八”(即简谱的5、6、1、2、3、5、6)等七个音阶来表示乐器的弦位,因为弦各有音,便依据定弦的音调用方言读唱而成。
2.工尺谱。工尺谱的历史悠久,从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写本“唐人大曲谱”起,经过宋代的俗字谱,一直发展为明、清以来通行的工尺谱。潮州音乐现今通行的工尺谱为“合、四、乙、上、尺、工、凡、六、五”(即简谱的5、6、7、1、2、3、4、5、6)等,其中“六”、“五”字为“合”、“四”字的高八度。
二、潮州音乐的活五调
潮州音乐的调式,除具我国民族五声音阶调式外,还存在轻六、重六、活五、反线等调的不同特点。潮州音乐的调式韵味独特,如《柳青娘》一曲,我国一些地方和剧种都有,同一个曲调,唯独潮州音乐可以演奏出轻六、重六、活五、反线、轻三重六等5首不同调体的乐曲,每首乐曲都由“头板、扣拍、三板”组成,且各曲段都固定为30板。其轻六曲还可以反线,反出七个不同调门的乐曲。同一首乐曲,可以奏出几首甚至十几首不同特点、不同风格、不同韵味的乐曲,这也是潮州音乐的独特之处。
由于潮州音乐过去是以二四谱和工尺谱来记谱,而二四谱原出于无码乐器的古琴,用“二、三、四、五、六、七、八”(即简谱的5、6、1、2、3、5、6)等七个数字来表示,工尺谱则用“合、四、乙、上、尺、工、凡、六、五”(即简谱的5、6、7、1、2、3、4、5、6)等谱字来表示,所以二四谱中没有工尺谱的乙、凡(即简谱的7、4)二音,至于二四谱的“三、六”二音是以对古琴的轻按或重按而产生了轻三、重三(即工尺谱的四、乙,简谱的6、7)和轻六、重六(即工尺谱的工、凡,简谱的3、4)的变音差别。潮州音乐的曲调以轻六、重六为母体,其余曲调是由它们派生而来。
活五调也称活三五调、秋五调,是潮州音乐独有的曲调。“五”是指二四谱中的“五”(即简谱的2音),“活”是指弹奏上的活指或揉音的意思。活五调特殊音阶“7、2”二音与西洋十二平均律音高颇有差异,“2”音比西洋“2”高1/4至2/4音上下,“7”音比西洋“7”音稍低,而且“4”音则比普通潮乐用的“4”音略高。由于活五调是由六声音阶组成,没有工尺谱的“工”音(即简谱的3音),故也称绝工调。
活五调的曲调多用于凄清、悲怨、委婉和深沉,是一种悲调。潮州弦乐有文、武、病、狂四大弓法,活五调用的是病弓,如泣如诉。如潮州弦诗乐《柳青娘》、《深闺怨》、《愁丝长》、《福德祠》等乐曲。1956年8月,由杨广泉二弦领奏的潮州弦诗乐《柳青娘》(活五调)参加在京举办的全国首届音乐周汇演,以其曲调独特、韵味浓郁而被列为优秀节目特地到怀仁堂献演,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许多外国贵宾的高度评价,引起国内外音乐界的重视。
潮州音乐自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潮州民间音乐团也于2008年3月被确定为潮州音乐的保护单位。值得一提的是潮州音乐独有的而又最古老的谱式——二四谱和独有的曲调——活五调,这都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份珍贵艺术遗产,是全国绝无仅有的。2002年,在北京国际音乐节潮州音乐专场上,琵琶艺术大师刘德海深情地高呼:“潮州音乐万岁!绿色音乐万岁!万岁!”这就是潮州音乐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J632.32
A
1005-5312(2016)29-01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