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适应杂交遗传算法的CO2地质封存的储层参数反演研究
2016-11-23郝艳军杨顶辉程远锋
郝艳军,杨顶辉*,程远锋
1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北京 1000842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01
基于自适应杂交遗传算法的CO2地质封存的储层参数反演研究
郝艳军1,杨顶辉1*,程远锋2
1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北京 1000842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01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手段.二氧化碳封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地震监测,即用地震的方法监测封存后的二氧化碳的分布变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建立储层参数与地震性质之间的关系(岩石物理模型)和从地震监测数据中反演获得储层流体的饱和度等参数.首先,本文以Biot理论为基础,结合多相流模型研究了多个物理参数(孔隙度、二氧化碳饱和度、温度和压力等)对同时含有二氧化碳和水的孔隙介质的波速和衰减等属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度和二氧化碳饱和度对岩石的频散和衰减属性影响强烈,而温度和压力通过孔隙流体性质对岩石的波速产生影响.然后,本文基于含多相流的Biot理论,应用抗干扰能力强、且具有更好的局部搜索能力和抗早熟能力的自适应杂交遗传算法对实际数据进行了反演研究.对岩心实验数据的反演研究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而且表明含多相流的Biot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水和二氧化碳饱和岩石的波速特征.最后,我们将自适应杂交遗传算法应用于实际封存项目的地震监测数据,获得了封存后不同时期的二氧化碳饱和度,达到了用地震方法监测二氧化碳分布的目的.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Biot理论;多相流;遗传算法;储层参数反演
1 引言
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利用使大量的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层,由此导致的碳循环不平衡引起了严重的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CCS)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减缓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Metz et al.,2005;Bachu,2008;郝艳军和杨顶辉,2012).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众多的试验性二氧化碳封存项目证明CCS可以大幅减少从煤电厂和水泥厂等工业设施排放的二氧化碳,从而减缓温室效应.可行的封存方式主要有三种:地质封存,海洋封存和矿化封存,其中地质封存具有最大的封存潜力,并且实施起来也最容易.矿化封存的封存量较少,而海洋封存会使海水酸化,对环境以及生态造成未知的影响,因此二者在实用性上都远不如地质封存(Metz et al.,2005).完整的地质封存包括三方面:从碳源(煤电厂、水泥厂等)将二氧化碳从废气中分离并运输到封存地点,将二氧化碳持续注入地层中,以及注入之后对二氧化碳的分布进行监测以保证安全性.适合于封存二氧化碳的地质构造包括深部咸水层、枯竭油气田和不可开采的煤层,其中深部咸水层具有最大的潜力,据估计可以封存多达104Gt二氧化碳(Metz et al.,2005).为了监测注入地下的二氧化碳的分布变化,首先需要对封存之后地层中的所有物理和化学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注入二氧化碳后,储层流体(水、CO2、油、气等等)形成复杂的多相流,在重力以及各种流相的压力差驱动下流动,较轻的CO2会上浮并受到盖层的阻挡而留在储层中.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形成碳酸,进而与储层岩石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矿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改变储层的岩性、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属性.由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对于温度和压力十分敏感,注入二氧化碳导致的温度和压力变化会使整个物理和化学过程变得更加复杂.针对影响这些复杂物理和化学过程的重要因素(诸如相对渗透率、毛管压力、化学反应种类和速率、储层温度和压力等)的模拟研究已有很多(Rutqvist et al.,2001;Pruess,2005;Doughty,2007;Gaus et al.,2008;Birkholzer et al.,2009),这些工作揭示了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的特殊性,为储层地震监测打下了基础.
在二氧化碳封存过程中和封存后,需要长时期的监测以确保封存的安全性,避免泄露对周围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因此监测方法至关重要.经过长时期的实践,地震方法已被证明是最有效且便宜的对二氧化碳分布进行监测的手段,且已经在很多封存项目中被成功运用(Michael et al.,2010).在美国德克萨斯州Frio构造进行的实验性CO2封存项目中,时移VSP方法和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对CO2的监测结果与数值模拟所预测的结果相符,显示出大量CO2因相对渗透率降低而被封存在储层中(Hovorka et al.,2006).挪威Sleipner的CO2封存项目是4D地震成功实施的典范,由于CO2被咸水层中的薄泥岩层所阻挡,不同时期的地震剖面上显示出非常明显的反射振幅增强以及时间下推效应(Chadwick et al.,2009).In Salah气田的CO2封存项目综合使用了地震方法、InSAR以及地球化学方法等来监测封存后储层的变化,而4D地震方法为项目提供了高质量的储层剖面图像(Mathieson et al.,2011).Zhang等(2013)应用全波形反演的方法对德国Ketzin封存项目的时移地震数据进行了反演研究,反演的CO2分布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Bergmann等(2016)总结了在德国Ketzin地区的CO2实验性封存项目的地球物理监测结果.在这个欧洲首个陆上CO2封存项目中,研究者综合使用了各种地球物理方法来监测地下CO2的运移,例如4D地震调查、VSP方法、井间调查、MSP方法以及电阻率层析成像等方法.其中,4D地震技术被证明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为观测井位置选取以及封存量估计提供了重要依据(Bergmann et al.,2016).
二氧化碳注入之后,储层的各种属性,如流体组分、饱和度、压力、温度、孔隙度、渗透率、岩石骨架和岩性等,都会经历一定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反映在储层的地震属性上,所以我们需要发展能够描述这些地质属性变化对地震属性影响的理论,即岩石物理模型.岩石物理模型是连接储层中流体组分和饱和度等属性与地震属性的桥梁,也是地震监测成功的关键.适合于封存二氧化碳的储层属于典型的含流体孔隙介质,针对这种双相(流-固耦合)介质中的波传播理论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大量的研究工作中,Gassmann(1951)和Biot(1956a,b)的工作,即被后人称为Biot-Gassmann理论的工作,奠定了含流体多孔隙双相介质理论的基础.Biot通过引入地震波导致的流体宏观流动(Biot流),建立了双相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Biot(1956a,b)理论,并预测了慢P波的存在.模型的有效性需要实验的验证,近几年涌现出了很多测量含二氧化碳的岩石储层中的波速和衰减实验研究(Lei and Xue,2009;Siggins et al.,2010;Shi et al.,2011;Lebedev et al.,2013;Nakagawa et al.,2013;Mikhaltsevitch et al.,2014;Zhang et al.,2015).目前多数研究更偏向于测量超声波段(0.2~1 MHz)的数据,而低频的波速和衰减测量则存在技术上的困难(Zhao et al.,2013).直接使用超声波段测量的数据对地震数据进行校正是有问题的,因为波速存在频散的现象.就我们所知,Mikhaltsevitch等(2014)针对含有二氧化碳和水的砂岩储层进行的低频(0.1~100 Hz)频散和品质因子的测量是我们目前已知唯一的地震频段实验.
地震监测的目的是获得封存之后的随时间变化的二氧化碳分布(MacBeth et al.,2006;Azuma et al.,2011;Queißer and Singh,2013),而储层参数反演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岩石物理模型提供了储层参数与地震数据之间的关系,因此应用储层参数反演方法可以从地震数据中反演得到储层参数,尤其是CO2饱和度分布.根据选取的岩石物理模型的不同,储层参数反演可能是有很强非线性的计算过程,一般的局部搜索算法例如共轭梯度法、最速下降法和单纯形法等可能很难得到全局最优解.在这种情况下,随机算法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遗传算法作为一种随机算法已经被用到很多反演问题中,在地球物理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杨磊等,2014;Fang and Yang,2015).但是诸如遗传算法等随机算法也面临着容易早熟和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Fang 和 Yang(2015)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杂交遗传算法,通过引入罚函数来自适应地调整个体的适应值和交叉概率,然后利用模拟退火的方法对接受概率进行评价.通过这些综合的改进,有效提高了遗传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和预防早熟的能力,从而在进行反演的时候可以有效提高反演成功率和计算效率.
本文以Biot理论为基础,结合多相流模型来分析CO2和水饱和岩石中的多个物理参数对波速和衰减等属性的影响,并应用杂交遗传算法对Mikhaltsevitch等(2014)的岩石物理数据进行参数反演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应用杂交遗传算法对实际的二氧化碳封存项目的储层地震监测数据(Queißer and Singh,2013)进行储层参数反演,获得了不同时期的二氧化碳饱和度分布,实现了地震监测的目的.
2 含多相流的Biot理论及其分析
在本节中,我们将详细阐述含多相流的Biot理论,并分析多个物理参数:CO2饱和度、孔隙度、温度、孔隙压力和有效压力对于快P波和S波的速度和衰减的影响.
2.1 含多相流的Biot理论
部分应力形式的三维Biot方程为(Biot,1956a,b;杨磊,2014)
(1)
其中u和U分别是固体和流体的位移向量,λdry=Kdry-2μdry/3和μdry是岩石骨架的拉梅系数,Kdry是岩石骨架的体积模量,φ和k分别是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η是流体的黏度.α=1-Kdry/K0称为Biot系数,其中K0是岩石矿物的体积模量.F=[1/Kf+1/(φ Q)]-1,其中Kf是流体的体积模量,参数Q的表达式为[(1-α)/Kdry-(1-α+φ)/K0]-1.密度项可以表达为ρ11=(1-φ)ρs+ρa,ρ22=φ ρf+ρa,ρ12=-ρa,其中ρs和ρf分别是岩石矿物和流体的密度,ρa是固流耦合密度.将谐波解代入Biot方程中,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两种P波和S波的频散和衰减表达式,详细表达式见附录.
由于岩石中同时含有两种流体(水和二氧化碳),为了使用Biot理论计算波传播性质需要将两种流体等效为一种流体,将两组流体参数整合为一组流体参数.混和流体的等效流体密度等于两种流体相对于饱和度的加权平均,即ρf=Slρl+Sgρg.其中S代表饱和度,下脚标l和g分别代表液相和气相,在我们所考虑的问题中水是液相,二氧化碳是气相(虽然在深部咸水层中二氧化碳一般处于超临界流体状态,但是为了简便仍用气相来称呼).对于混合流体的黏度,我们采用Carcione等(2006)中的关系式来计算:η=ηg(ηl/ηg)Sl,其中ηl和ηg分别是液相和气相的黏度.混合流体的体积模量在计算波度和衰减时是一个很关键的参数.通常来讲,两种流体混合之后的等效模量处于Ruess平均和Voigt平均之间(Mavko et al.,2003),公式为
(2)
(3)
由Brie公式计算的模量介于Ruess平均和Voigt平均之间.研究表明在计算波速时使用Brie公式计算的混合流体模量能够得到和实际数据更匹配的结果(Lumley,2010),但是也要注意其中的参数e的选择.在实际中,岩石的弹性性质是受到多方面因素控制的,例如岩石的压实、沉积历史、黏土含量、岩性和孔隙形状,孔隙流体的黏度、密度、浸润性、流体种类和比例,以及环境的温度和压力等等.因此Biot理论的适用性要取决于储层岩石本身的物性,在应用时需要根据储层条件谨慎选择合适的岩石物理理论.
2.2 CO2饱和度对波频散和衰减的影响
为了分析CO2饱和度对波频散和衰减的影响,我们根据Carcione等(2006)中二氧化碳封存的地震模拟的一个算例选取如下一组参数:岩石干骨架体积模量为Kdry=1.37 GPa,剪切模量为μdry=0.85 GPa;岩石矿物的模量为K0=40 GPa,密度为ρs=2600 kg·m-3.孔隙度为φ=0.3,渗透率为k=10-12m2.水的密度为ρl=995.72 kg·m-3,声速为vl=1549.4 m·s-1,黏度为ηl=6.3019×10-4Pa·s;CO2的密度为ρg=665.37 kg·m-3,声速为vg=278.0 m·s-1,黏度为ηg=5.1743×10-5Pa·s.固流耦合密度是ρa=200 kg·m-3.在公式(3)中,选取指数e=2.0.岩石骨架的这组参数对应于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的未固结砂岩.
图1和图2给出了当CO2的饱和度分别为0.1,0.3,0.65和0.8时,快P波和S波的频散和衰减曲线.其中,图1a和1b分别是当饱和度取4个不同值时快P波波速和逆品质因子随频率变化的曲线.从图1a中可见,在某一固定频率下,快P波速度随着CO2饱和度的增加而减小,这说明快P波速度对岩石整体的可压缩性较为敏感,而当CO2饱和度增加时,岩石整体的可压缩性减小;当CO2饱和度为定值时,随着频率的增加,快P波的速度略有增加.4条曲线对应的最大频散分别为(按CO2饱和度从小到大排列):28.9 m·s-1,12.4 m·s-1,2.0 m·s-1,12.0 m·s-1.从图1b中可见,逆品质因子在较高频率时(>104Hz)随着CO2的饱和度增加而减小,但是频率较低时没有表现出类似的关系.逆品质因子的峰值所对应的频率随着CO2饱和度的增加而降低,这可以通过对附录A中的临界频率的表达式进行分析而得知;逆品质因子的峰值随着CO2饱和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对比图1a中4条曲线的最大频散值可以发现,频散越大,逆品质因子的峰值越高.
图1 当CO2饱和度取不同值时快P波的(a)频散和(b)衰减曲线Fig.1 (a)Dispersion and(b)attenuation curves of fast P-waves at different CO2 saturation values
图2 当CO2饱和度取不同值时S波的(a)频散和(b)衰减曲线Fig.2 (a)Dispersion and(b)attenuation curves of S-waves at different CO2 saturation values
图2a和2b分别是当CO2饱和度取不同值时的S波波速和逆品质因子随频率变化的曲线.从图2a可见,在某一固定频率下,S波速度随着CO2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S波速度对岩石整体的密度更加敏感,对于CO2饱和度的增加而引起的岩石可压缩性变化不敏感;当CO2饱和度为定值时,S波的速度随着频率的增加.4条曲线对应的最大频散分别为(按CO2饱和度从小到大排列):27.4 m·s-1,24.9 m·s-1,20.7 m·s-1,19.0 m·s-1.从图2b可见,较高频率下(>104Hz),逆品质因子随着CO2的饱和度增加而减小,在较低频率时则呈现相反的趋势.逆品质因子的峰值所对应的频率随着CO2饱和度的增加而降低,这和快P波的表现相同;逆品质因子的最大值随着CO2饱和度的增加而减小.与图2a中4条曲线的最大频散值对比可以发现,频散越大,逆品质因子的峰值越高.
2.3 饱和度和孔隙度对波速的影响
现在我们来分析饱和度和孔隙度两个参数对快P波和S波速度的影响.频率固定为50Hz,其余参数和2.2节中相同.图3a和3b分别展示了当CO2饱和度为0.1、0.3、0.5、0.7和0.9时快P波和S波的波速随孔隙度的变化.从图中可见,当孔隙度固定时,随着CO2饱和度的增加,快P波的速度减小,而S波的速度增加,这与图1a和图2a一致.当CO2饱和度小于等于0.7时,快P波速度随着孔隙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当CO2饱和度为0.9时,快P波速度随着孔隙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对于S波并没有这样的表现,即若CO2饱和度固定,S波速度随着孔隙度的增加而增加.综合图1、2和3可知,P波和S波波速受到岩石可压缩性和密度的共同作用,而孔隙度和流体饱和度的变化对于岩石可压缩性和密度的影响是互相耦合的,所以二者对波速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
2.4 温度和孔隙压力对波速的影响
由于二氧化碳的各种物理参数:密度、声速和黏度,对温度和压力比较敏感,所以含有CO2的岩石的波速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比较大.为了模拟温度和孔隙压力对快P波和S波速度的影响,需要获得水和CO2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各种物理参数值.一般来讲,需要通过状态方程来计算某一种流体的物理参数,不过这是一个很耗时和复杂的过程,所以我们使用NIST Chemistry WebBook的数据库(Linstrom and Mallard,2001)来获得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水和CO2的物理参数.设定二氧化碳的饱和度为0.5,频率为50 Hz,除了水和CO2的物理参数通过数据库获得外,其他参数和2.2节中相同.我们分别计算了温度T为303.15 K,308.15 K,313.15 K,318.15 K,323.15 K,孔隙压力从7 MPa增加到15 MPa时的快P波速度和S波速度.图4a和4b分别给出了快P波速度和S波速度.图4a显示,在较低压力下快P波速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较高压力下,快P波速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对于同一温度,快P波速度随着孔隙压力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对于S波,速度随温度和压力变化的规律比较清晰.对于同一压力,S波速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同一温度,速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减小.从图4a和4b中可见当T=303.15 K,压力在7至8 MPa之间时,波速变化最为剧烈,而且显示出随压力的非单调性变化.这是因为CO2的物性在其临界点(304.13 K,7.38 MPa)附近变化很大,密度等物理量随压力和温度是呈现非单调性变化的,而在其他区域变化则较为平缓(Linstrom and Mallard,2001).从P波和S波不同的表现来看,P波速度对于CO2的声速和密度变化都比较敏感,所以在CO2的临界点处会发生非单调的变化;S波则只对CO2的密度变化比较敏感,所以其变化趋势则比较单一.
图3 不同CO2饱和度下(a)快P波波速和(b)S波波速随孔隙度的变化Fig.3 (a)Fast P-wave and(b)S-wave velocity as functions of porosity at CO2 saturations
图4 不同温度下(a)快P波波速和(b)S波波速随孔隙压力的变化Fig.4 (a)Fast P-wave velocity and(b)S-wave velocity as functions of pore pressur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3 应用自适应杂交遗传算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反演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优化问题的解编码转化为遗传空间的基因,初始化生成一定数量的种群,计算它们的适应值,然后通过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生成新一代的个体,如此迭代直到最优解(适应值最大).传统的二进制编码的遗传算法的解精度不高、存储量大、计算效率低,容易产生“海明悬崖”问题,而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此外,传统遗传算法还具有易早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问题.为此,Fang 和 Yang(2015)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杂交遗传算法,引入罚函数调整个体的适应值和交叉概率,以保护种群多样性和避免早熟现象,同时利用模拟退火的方法对接受概率进行评价.对合成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反演研究表明,这种自适应杂交遗传算法具有更好的局部搜索能力,更高的精度,更快的收敛率和计算速度.我们将应用此算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反演研究.
3.1 对岩心数据的反演
我们选取Mikhaltsevitch等(2014)的数据进行反演研究.针对澳大利亚Donnybrook砂岩样本,Mikhaltsevitch等(2014)测量了超声频段的干岩石、水饱和岩石以及水和CO2混合饱和岩石的波速随有效压力变化的数据,以及三种岩石的低频(0.1~100 Hz)下的波频散和衰减的数据.
首先考察岩石干骨架的波速随有效压力的变化关系.有效压力是围压和孔隙压力的差值,Eberhart-Phillips等(1989)指出,砂岩的波速是有效压力的指数函数.相应地,岩石的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也是有效压力的指数函数.因此我们采用如下的指数函数关系,公式为
(5)
用P波和S波速度随有效压力变化的数据来分别反演其中的参数:a1,b1,c1,a2,b2,c2.定义目标函数为
(6)
一般情况下标准的遗传算法求解的是一个极大值问题,因此通过下面的公式将(6)式转化为极大值函数(杨磊等,2014),求解相应的优化问题,公式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