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祭蓝釉描金花卉纹筒瓶
2016-11-23图文蔡楷
图文/蔡楷
同治祭蓝釉描金花卉纹筒瓶
图文/蔡楷
A pair of lidded and elephant-leg shaped jars with cobalt blue glaze and painted gold flowers/patterns, Tongzhi mark
在今年上半年的各地博物馆展览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首都博物馆的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妇好是商王最宠爱的王后,也是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巾帼女将。特展中所见大量玉器、青铜器再现了中国第二个王朝的殷商盛世,但其中妇好自己的玉器造型却是简约的、不华丽的。与这位不喜奢华为人低调的巾帼女将相比,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的生活却奢靡繁冗,相对妇好,慈禧的时代离我们更近也更为熟知,而她所留下的器物无不彰显了她华丽尊贵的皇室生活和不平凡的人生,尤其慈禧的瓷器更是同治、光绪年间最具代表性的官窑精品。
如果说同治大婚所烧造的大量精美瓷器反映了慈禧身为一位母亲的用心,那么这对寓意“江山已定”的祭蓝釉描金花卉纹筒瓶便代表了慈禧平定太平天国、缓解了清王朝的政治危机之后,作为统治者的心境。
这对祭蓝釉描金花卉纹筒瓶,盖顶带有圆钮,直口,短颈,肩部宽与口相若,身如直筒状,平底,造型如粗壮的象腿,又名象腿瓶,这种器型于明代万历年创烧,“筒”与“统”谐音,暗合“一统江山”的意思。瓶身带盖高29cm,盖外沿直径14cm。瓶身通体以祭蓝釉为地,因最初祭祀的用途而名“祭蓝釉”,也有极富文采的“霁蓝釉”一称。祭蓝为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高温颜色釉瓷,著名的扬州博物馆藏祭蓝釉白龙纹梅瓶正为元景德镇窑蓝釉瓷名品。祭蓝釉和青花瓷的青花料一样都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但是原料和施釉方法不同,高温蓝釉原料含较多的氧化铁和氧化锰,生坯上釉,高温一次烧成,不再施透明釉。青花是用较纯的氧化钴,上面要罩一层透明釉再经高温烧成。祭蓝釉面的特点是釉汁不流动,釉面无片纹,浑然一体,色泽匀净而优雅深沉,再与明艳的金彩相配,更显庄严高贵。筒瓶瓶身绘各式花卉,疏密相间,线条流畅,有牡丹、荷花、玉兰、梅花、菊花、凌霄花、鸡冠花……品种繁多,却无一重复。瓶身上下绘如意云头纹和变体莲瓣纹,底部施蓝釉,“吉祥如意”青花款识。分两次烧造,第一次施祭蓝釉,烧至1280°,第二次用纯金粉调和大蒜汁的金彩描绘纹饰,再烧700°至750°完成。这对筒瓶是景德镇御窑厂专为慈禧定制的观赏瓷器,百花绽放象征国家安定、人才辈出,祭蓝则有告慰上苍之意。
这对筒瓶原藏在慈宁宫,后被八国联军掠到法国,2006年在巴黎一个小拍卖行出现,被一位浙江商人购得,后被卖至福建省厦门市文物商店,现为私人收藏。
作为统治者,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之一,慈禧的野心与威严不亚于其他男性领导者,精于权术,独揽朝纲。但在朝庭之外,她的生活是丰富的、有情趣的,她嗜京戏、好摄影、怡情翰墨,对瓷器也情有独钟,是一个讲究生活品质、享受生活乐趣的人。而这件瓷器正如它的女主人一样优雅高贵、刚柔并蓄,刚强的身骨之内也有女子的三分柔情。这件官窑瓷器里仿佛住着一个静默的老灵魂,曾经深藏皇宫内院看尽不同花容,姹紫嫣红,又在落花飞散中将一个王朝落幕前的刹那芳华永久地镌刻在身上,成了仙。如今她住进寻常百姓家,潮落又潮起,回想过去,是为了见证新的时代,如人生柳暗又花明。看百花洒落在幽蓝天地间,只为春泥,叫人留于心,才为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