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域
2016-11-23
传媒视域
■ “家庭医生”应让医患都有获得感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该如何“落地”?6月14日的《光明日报》刊发文章称,“家庭医生”应让医患都有获得感。
文章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个新事物,能否见到成效,取决于患者和医生两个群体。首先,要调动居民家庭的积极性,赢得信任。患者是否选择这项服务,一是收费是否合理,与医保衔接是否顺畅;二是医生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准;三是可靠的机构认证和申诉机制。如果这三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再辅以相应的医保倾斜政策,相信居民会更加信任这样一项制度设计。其次,要调动医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一方面,要给家庭医生较好的待遇保障,建立公平的绩效考核,激励医生提升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为家庭医生职级提升、学术研究等提供良好平台,消除他们的职业焦虑。
■ 别让临床医生当创新看客
如何加快我国新药研发的进度,需要制度和政策层面的支持,更需要创新的源头动力。6月1日的《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别让临床医生当创新看客。
文章称,新药研发,老跟风不行。源头创新能力不足,与缺乏临床参与不无关系,临床与研发两层皮。一方面,研发新药不能有效满足临床需求,不能得到广泛临床应用,激发不起研发动力;另一方面,临床需求总要填补,进口药依然是“杀手锏”,国产药总是步人后尘,无法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实力。放眼国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始终将“满足临床需求”导向贯穿其新药审评理念中,即和已有药物相比能显著让患者获益、具有临床优势的药物才能获得批准上市,实现临床和研发的良性互动。当然,打通临床和研发的梗阻,不是让医生搞研发,而是帮着精确校准方向。让创新力量充分涌流,让大国的药物定价权不会旁落,降低老百姓的用药负担才会落到实处。
■ 门诊输液有了“紧箍咒”
近期,全国多地传出控制门诊输液治疗的声音。据6月6日的《健康报》报道,不管是医改控费政策使然,还是遵从医学科学的体现,门诊输液都有了“紧箍咒”。
据报道,从各地实践来看,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取消门诊输液的直接原因。一项关于“医院门诊输液患者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前瞻性调查显示,在640名患者中,分别有66.1%、18%和11.6%的患者使用了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超适应证用药占比高达62.3%。在我国的门诊输液处方中,大约80%涉及抗菌药物,限制门诊输液是限制抗菌药物使用的重要途径。另外,一位药物政策专家表示,轻症或初诊患者直接使用二线药物,甚至价格昂贵的三线药物的现象,在临床中并不少见。有专家认为,无论从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的专业层面,还是从控制药品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政策层面,严控门诊输液都是必由之路,也是医改政策逐步推进的结果。
■ 医改迫切需要反映市场需求的定价机制
6月13日的《京华时报》反思了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问题,并刊发文章称,医改迫切需要反映市场需求的定价机制。
文章称,药品“零差率”被认为是撬动医药分开的重要手段,由此,医生及医院才可能从药品的利益中解脱出来。但是,“零差率”后,可行的补偿机制是什么?在北京朝阳医院等地试行的医事服务费,虽然获得了一定成功,但随着人员成本的不断提高,医事服务费也出现了“跟不上形势”的境况。今年,北京将在600多家公立医院全面推开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医院的利益该如何维系将是巨大难题。不管是医事服务费还是护理费、诊疗费,其实都可以成为很好的补充,关键是,如何建立一个能够真正反映医疗市场需求的定价机制,这是决定医药能否分开的基本前提。
■ 两保合一归属权争夺
6月18日的医药网刊发文章,关于两保合一,不少省份有了更清晰的路线图。近几日,内蒙古、青海、湖北、河北陆续公布了本省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方案或意见。
文章称,今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意图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要求各省(区、市)于2016年6月底前作出规划和部署,于2016年12月底前出台具体实施方案。从四省公布的方案来看,均以《意见》为蓝本,做出了整合工作的规划与安排。《意见》要求理顺管理体制,但并未明确两保整合后的管理权归属。目前从四省的方案看,均将管理权纳入人社部门。其他已进行两保合一的7省和新疆建设兵团的方案,均明确城乡居民医保由人社部门管理。迄今,已完成和即将完成的12个省(单位)的城乡居民医保进入人社体系。卫计委和人社部“两保合一”的拔河比赛中,那朵小红花已经慢慢朝人社部方向移动,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 “违法犯罪医疗费入医保”的溢出价值
近日,《关于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发布,违反计划生育的诊疗项目、违法犯罪或因个人过错所承担责任的医疗项目费用等将纳入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6月15日的南方网发表评论文章称,征求意见稿有其更多的溢出价值。
文章多地医保政策中,明确规定自杀、自伤、自残、酗酒、斗殴或本行为造成伤害的,不在医保报销之列,公众似乎已经习惯了医保制度对这些群体的忽视。因此,广东的“征求意见稿”也遭到了一些异议。其实将超生、酗酒、戒毒等纳入医保,并非是在鼓励这种行为,让他们享受医保,不仅是在挽救生命,同样也能让他们改变不良恶习。最为重要的是,在生命面前应该人人平等,对待生命也不应该有道德洁癖,更不能分三六九等,而要一视同仁。“征求意见稿”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充分尊重,是在实现对医保应保尽保的承诺。这是医保制度的一大进步,于此而言,“征求意见稿”意义也突破了医保范畴,而有了更多溢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