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原因分析及措施

2016-11-22易彬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3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措施

易彬

摘要:通过数据分析某高校读者借阅情况,发现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时探究了影响借阅量下降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067-02

图书借阅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统计分析读者借阅情况,可以发现图书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我校读者图书借阅情况,发现高校图书馆借阅量呈逐年下降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探究了影响借阅量下降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图书借阅状况数据分析

1.2010—2014图书借阅量。统计分析,2010—2014年5年间我馆图书借阅总量(见表1)发现,在入馆人数总体变化不大的情况下,2010—2014年间图书借阅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比2010年借阅量下降了近30%。

2.各类型读者人均借阅册数。通过分析2013—2014各类型读者人均图书借阅量(见图1)发现,各类型读者的人均图书借阅量均在下降。本科生人均借阅册数从2013年的14.3册下降到11.2册,人均下降了22%;研究生人均借阅册数由19册下降到13.3册,人均下降了30%,下降的最多。

从以上统计数据来看,我馆无论是借阅总量还是人均借阅册数均在下降。不仅仅是我馆存在这种现象,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借阅量也都在下降。

二、图书借阅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图书借阅量下降既有图书馆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1.电子资源的快速发展。由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资源出版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促使各个图书馆每年都在提高电子资源的购置经费,电子资源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此外,与纸质资源相比,电子资源具有内容丰富、更新快、检索方便、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喜爱。以我馆为例,2010-2014年电子下载量分别为:150万篇、210万篇、300.9万篇、281.6万篇、504.7万篇。从这组数据可以发现我馆电子下载量逐年上升,尤其是2014比2013年下载量陡增了约80%。电子资源的大量使用,势必影响纸质图书的使用量。

2.读者阅读方式多元化。无线网技术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使得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数字阅读和移动阅读越来越普及。以前学生想读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图书馆借一本,而如今读者不再局限于这种阅读方式。数字阅读和移动阅读没有借阅册数和借阅时间的限制,更不需要去图书馆办理借还手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于这种无纸化的移动阅读和数字阅读。这种多元化的閱读方式降低了读者借阅纸质图书的热情。

3.馆藏结构不够合理,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通过统计分析华北电力大学馆藏结构可以发现,利用率高的E(31.43%)、B(29.13%)、H(25.99%)、O(23.92%)、K(22.59%)类别图书的馆藏占比仅有0.2%、3.1%、4.38%、7.55%、3.7%,而馆藏占比较高的T(33.35%)、F(15.27%)类别图书利用率仅有19.89%、15.68%并不高。这种状况说明采购数量少的E、B、H、O、K类图书的馆藏质量较好,符合读者需要的图书数量多,而采购数量大的T、F类图书符合读者需要的并不多。这种不够合理的馆藏结构造成的后果就是读者需要的书数量少,甚至是没有,导致读者总借不到自己满意的图书。久而久之,读者对到图书馆借书失去了兴趣,图书借阅量自然下降。

4.图书馆可外借馆藏减少。每年出版的书籍品种在增加,书价也在不断上涨,高校图书馆由于经费问题,为了增加种类,不得不减少复本,而且很多图书馆设置了保留本图书,造成可外借馆藏逐年减少。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可外借馆藏2010年是73.82%,到2014年可外借馆藏已降到了66.64%,有近1/3的馆藏不可借。一方面,购置的大量新书闲置无人借阅;另一方面大部分馆藏不能外借。这也是图书借阅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图书馆应对措施

高校图书借阅量下降,并不意味着学生阅读需求的下降,图书馆应与时俱进,转变观念,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现有的状况。

1.资源合理配置,满足读者需求。图书借阅量虽然逐年下降,电子资源的下载量逐年增加,但纸质图书有其特有的优势。纸质图书可以深阅读,且阅读纸质文献更舒适,不易疲劳,因此电子资源并不能完全取代纸质图书。图书馆应均衡发展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既要每年适当增加电子资源的购置量,同时又要保持纸质文献的完整收藏,以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

2.扩大读者借阅册数,提高馆藏图书借阅量。现有的借阅制度和流通政策大多基于人工借阅模式,有些借阅制度和流通政策已成为阻碍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障碍。比如借阅册数的限制,高校图书馆的借阅册数一般在15册左右。随着FRID技术和自助借还机的普及,我们可以大幅度提高读者图书借阅册数。据了解,已经有不少图书馆将读者每次可借阅图书数量调整到了20册以上,有些学校甚至达到了40册。读者借阅册数的扩大,可以刺激读者借阅更多学科和品种的图书,让图书最大限度留在读者手中,处于“用”的状态,将图书在书库中闲置的时间降到最低,从而提高图书馆藏借阅量。

3.增加可外借馆藏,推动借阅量提升。改变现有的流通模式,实行“全流通模式”,即取消“保留本”,所有图书进入流通。图书馆设置样本书是为了保证读者的阅览需要,而现在学生来图书馆主要是自习,真正来看书的很少,而样本图书占每年新入藏图书的比例已经高达30%,这些图书既无人阅览,又无法借出,其实是一种浪费。让样本图书进入流通状态,可提高可外借图书数量。另外,图书馆不能一味地增加品种,无差别减少复本。复本的减少,意味着可借馆藏的减少。对复本量要采取有差别的政策,对于可读性大和读者需求大的图书要适当增加复本,以增加可借馆藏数量。

4.优化馆藏结构,提高图书利用率。图书借阅量下降和馆藏结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馆藏结构是否合理又和图书采购密不可分。要想优化馆藏结构,就要从图书采购入手。首先,采访人员要深入基层,了解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和科研计划,并且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把握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倾向,这样采购图书才能有的放矢;其次,改革現有的采购模式。我们现在订购图书主要是采访人员根据电子书目上的内容介绍来提交图书订单,由于书目内容介绍比较简单,采访人员很难了解图书是否符合读者需要,因此订购的图书很难符合读者需求。久而久之,我们的馆藏越来越不合理。所以图书馆可以请书商定期把样书送到图书馆,由采访人员和广大读者现场看书,读者喜欢的、符合要求的留下,不合适的交由书商处理。这种现场选购的图书比较具有针对性,更能符合读者需求;最后,做好每年馆藏评价工作。通过馆藏评价,工作人员可以了解读者使用量大、很少使用和不使用的图书,及时补充紧缺类及热门图书,减少“无用”图书的采购量。

通过以上措施,我想图书借阅量应该会有所提升,对推动读者使用图书馆也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毛汉玉.纸质图书借阅量下降与读者工作应对策略[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3,(4):118-120.

[2]王秀英.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服务工作创新探讨[J].

[3]徐树文.高校图书馆服务营销之我见[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11):68-70.

[4]覃燕梅.创新图书流通策略以提高高校图书馆办馆效益[J].情报探索,2014,(7):92-95.

[5]邹梅.图书借阅量下降原因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7):54-55.

[6]余海宪.变革,数字环境下的纸质馆藏的发展与利用——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3,(10):39-42.

University Library Borrowing Decline Reason Analysis and Measure

——In a University Library as an Example

YI Bin

(Library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eijing 102206,China)

Abstract:A university readers borrowing through the data analysis,found that the university library books borrowing by years of decline,explore the various influence factors of borrowing decline,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measures.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Borrowing;Decline;Reason;Measure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