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程里的大情怀
2016-11-22李敏凌耀东
李敏 凌耀东
“学习不只是为了技能的获得,更重要的是通过技能去改变些什么。我们学习制冷专业的学生,会在节假日去镇上的老人家里,为他们义务修空调。其实他们很开心的,因为帮助了别人,因为觉得自己有用。”岭东职业技术学校的副校长刘为民在提到自己的学生时,神情意味深长。
技术培养不是岭东职校的育人宗旨,人的素养才是他们的终极关怀。窥一斑而知全豹,南沙全区始终将人文关怀作为教育根基。2016年5月9日,记者一行来到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开启了为期五天的“教育探索之旅”。南沙教育从整体统筹,以人文关怀为基本,从大课程着手,着力培养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校本课程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校园文化与实践活动也在其列。美国著名的课程学者威廉F.派纳认为:“课程是一种特别复杂的对话,课程不再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过程。它已成为一个动词、一种行动、一种社会实践、一种个人意义及一个公众希望。”南沙区教育局将区域传统特色文化项目与学校特色课程相结合,按照“优势项目-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发展轨迹,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先导,促进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各学校从焕发孩子的生命光彩出发,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幸福,不断创新德育新形式。
校本课程:世界视野里的中国情怀
广州的气候在这个季节好像总是变化无常,上午还乌云密布、黑云压顶,转瞬就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披着好天气,带着好心情,我们走进了充满现代气息的市属中学——广州外国语学校。在与德育主任郭坤峰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学校在走国际化的道路上揣着的是中国灵魂。
广州外国语学校的文化内核是“博雅和”,即“博学、雅正、融合”的缩略。《说文解字》中言:“博,大通也。”博学,一曰获取知识,乃动词也,一曰广博的知识,乃形容词也。博学,动形兼备,因果共存也;《白虎通·礼乐》有云:“雅者,古正也。”雅正,三义也。一曰规范、典雅纯正也,二曰正直、方正也,三乃请人斧正之敬辞也;《说文》:“和,相应也。”融合,乃融化和合也,融化和合以至于和谐也。博学、雅正、融合,三者因果相生,实为一体,其最高境界是对“教育的美”和“美的教育”的追求。有人说过,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与美相遇的过程。
围绕着学校文化内核,广州外国语学校推出一系列“雅育”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中国灵魂”学生读本在校园里被广泛诵读。23个“中国灵魂”故事,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要义。“凿壁偷光”教人学会自强;“程门立雪”教人懂得礼数;“缇萦上书”教人明白孝亲。故事大家总是爱听的,每一次的校本课堂,同学们都收获满满,寓教于故事,他们更容易吸收和内化。郭主任说:“我们的孩子很多将来都可能要出国,不管是学校的教育定位要求还是南沙的地理优势带动,又或是当前的国家发展所需,走出去必是一种趋势。但你出去了代表的就不是你一个人,也不只是你的家庭和你的学校,而是你的国家。所以,一旦走出去,我们就要发扬华夏儿女的美好品格,力求在世界各地打下中国的印记。”
地处凤凰大道的广州外国语学校,在“中国灵魂”与“国际视野”的兼容并蓄中,走出了特色之路。学校在校本课程上下功夫,在校本教材上巧用心。除了展示经典故事,还有家长的美文推荐。此外,家长还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进校本教材里,以身示范。“家长课堂”自开课以来,也深受学生喜欢:会计妈妈告诉你如何提升自己的财商;律师爸爸告诉你如何做守法公民;医生叔叔告诉你如何日常急救……“孩子们喜欢,家长们更跃跃欲试,这不,前两天有个家长还和我说,什么时候可以给他安排一下,他要讲讲怎么教孩子树立环保意识。”郭主任被他们的热情“打败”了。
与郭主任相谈甚欢,采访过后,他带我们去校史馆转了转。馆门正对着的是学校的发展史墙,历史悠悠。右侧一首《凤凰赋》,笔者正在脑海里搜索这是何人之作,只见郭主任笑了笑,“这是我为学校贡献的一点力量。”“……赞曰:博哉凤凰,历览万方;雅哉凤凰,其步其翔;和哉凤凰,品扬其香……”
临行远望,仿佛看见一群群凤凰正翔于万仞之上。
南沙区的教育人很早就意识到了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国家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与局限,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众多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及其学习特点,无力在学法指导与策略教学方面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而校本课程能够带动教师的积极参与,考虑学生的需要,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南沙第一中学开设《海魂育新》特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的发展历史,向学生普及海洋科普知识,了解南沙本土文化,培养学生崇尚力量的品格、崇尚自由的天性,以及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竞争意识和开创意识。《海魂育新》课程,每周开设1节课,学校针对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海洋精神的特点,开展一系列的德育课程。课程分三个模块,分别是:以宽博、坚毅之魂扬帆启航——扬帆教育;以拼搏、进取之魂勇济沧海——拼搏教育;以创新、敢为之魂傲立潮头——立潮教育。这一校本课程是研究型特色课程,是广州市特色课程。《论语》·雍也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南沙小学《仁智》德育校本课程与学校“山海文化”深度融合,将“坚毅如山、博爱如海”理念作为培养走向世界人才的核心。其中,《绽放仁智·幸福之花》学生成长手册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发展特点,结合三个阶段性主题:尊重感恩、诚信明礼、责任梦想,提出了认知、情感、意志、实践、成果共五个篇章的“十二个一”成长计划,一页页图文并茂的彩纸,印记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促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先尊重自己的文化,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才能获得在世界上生存的权利,才能受到世界的欢迎。南沙区的学校立足区域特色文化,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将中国情怀深深扎根在每一个学子心中,带着乡土印记远行,走出的路才更坚实。
校园文化: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车子从住所出发,弯弯绕绕一个多小时,最终抵达终点站——大岗小学。笔者印象中的乡村小学应该满满的都是“泥土”气息,可刚一下车,看到迎面走来一位身着古典素雅长裙、面带浅浅笑容的女性。“你好,我是大岗小学的校长,李娟。”这第一次见面,打破了之前的刻板印象。走进校园,更让笔者眼前一亮。校门前的草坪上,坐落着一块形态生动的天然石头,看着像狮子,又像海豚,还像雄鸡……生动多变的形象,让人充满遐想;大堂两旁,坐落着清幽玲珑的小鱼池。池内流水淙淙、奇石嶙峋、植物葱茏、小鱼成群,令人赏心悦目。墙上左侧镌刻“风,倾听花开的声音”,右侧印有“雅,采撷园丁的心语”,使校园更添“上善若水、宁静致远”的人文气息。一路向前,来到了芳草萋萋之地。这是李校长构建的本校“果园书屋”文化,路的左边是百果园,有亭台轩榭,有桃红柳绿,有翠柏苍松,右边是莘莘学子的“知识海洋”。能想象得到,孩子们在果园里嬉戏玩耍,累了乏了到书屋里安静读书,怎一个惬意了得。看着自己一点点建设起来的成果,李校长满眼的自豪与幸福。她说:“世界的本质是诗的,诗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努力营造一个诗意的环境,就是要感染熏陶孩子们,保持诗心,保持童趣,做一个快乐又善良的孩子。”
文化本身是抽象的,需要有一个具体的载体将抽象的办学宗旨、育人理念具体化、形象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育人方面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岗小学的孩子们在这样的书香乐园里学习、游戏、成长,想必以后都会成为有高雅气质、乐观品质的谦谦君子。
不过,李校长也有过担忧。大岗小学属于农村小学,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有本地的农村孩子,也有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起初,学校开始提出“诗意·童心”的办学理念时,学校的很多老师都表示质疑:“孩子们有些基本的规范和礼仪还没有完全达标呢,就让他们文雅、诗意,要求是不是太高了?”老师们的疑虑不无道理,但李校长却坚定如初,“教育本身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一定会春风化雨般地影响着他们。梦想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看着李校长,笔者仿佛看到了十几年后,走出这里的学子,个个都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模样。
离开了田园书香般的大岗小学,我们继续“赶路”。一走进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小学的校门口,就看看校园内一排排正茁壮成长的木棉树。副校长陈建雄告诉我们,这些树都是学生们自己载的,在绿化环境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明白要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红棉是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开花时,满树枝干缀满鲜红而硕大的花朵,如火如荼,汇成连天的彩霞,映红天空。那是一种大气磅礴的美。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深为赏识木棉花,“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数不清的关于木棉的诗句,全都赞美木棉既有奋发向上、不甘后人的进取精神,又有展现光鲜亮丽形象的热情。华南师大附属南沙小学将“红棉文化——壮气高冠、絮衣天下”作为校园文化的特色主题,旨在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拼搏争优、“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红棉精神”。
南沙区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环境不仅是一个学校的“门面”,环境还有陶冶情操、熏陶情感的作用。金隆小学打造了环境优美的“慧心校园”,宽阔大气的“慧心广场”、景色秀丽的“慧园”、庄重宁静的“心园”,让人在流连忘返的同时,也将博趣明慧、雅行育心的校训内化于心;东涌中学按“一雕(“涌”主题雕塑)一台(大舞台)、一场(聚贤广场)两林(聚贤林、校友感恩林)、四廊五室、十园十楼”来布局,关注校园的每一处细节,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成为润泽心灵的良好催化剂;金业小学以鸦片战争海战为背景,通过雕塑、壁画等形式,还原悲壮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实验小学的英语长廊,以海浪为造型,壁画有海鸥在海上展翅飞翔的绚丽画面,激励学生博学高飞、展翅翱翔……
走过的每一所学校,笔者都忘不掉那独具特色又至善至美的校园文化。鲁迅曾经在自己的“后花园”一边捉蟋蟀,一边读书,这里的孩子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生玩中学、学中玩,快乐地成长。
实践活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课程如茶,需哲思;课程如诗,需想象;课程如履,需践行。活动作为一门可感可触的课程,有着理论灌输所不及的直观体验。走访了多所南沙的学校,发现这里的教育都非常重视活动育人,除了传统的清明节、儿童节、重阳节等要举办活动之外,本区域内还有约定俗成的四大节日: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和艺术节。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实现教育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老子《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生机无限。东涌中学在水乡文化滋养下,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教育——润泽生命,快乐成长。快乐是活的,需要活动来带动。东涌中学的“大自然快乐操”是舶来品,但自打它入住学校之后,这里的学子便爱上了它。大自然快乐操是一种以“维护生命、热爱生命、光辉生命”为理念,艺术与体育融为一体,促进身心健康快乐发展的体操。其最大的特色在于“高兴地唱、快乐地跳、开心地笑”三者合一。学生边唱边跳边笑,配合轻松欢快、充满动感的旋律,他们展露快乐的笑容,展现青春朝气和阳光活力。学生通过唱快乐歌,借着歌词内涵的熏陶,从充满正能量的歌词中潜移默化地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学会正确地认知自我生命,懂得感恩生命,树立快乐、积极的人生态度。自2010年起,全校开始推广快乐操,每天课间操后,全校近3 000名师生一起进行唱、跳、笑的快乐操,成为了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德育主任李铨标告诉记者:“你们来的有些不巧,昨天我们刚举办了一场大型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同学们在心愿墙上写自己的小心愿、小感悟,彼此分享,传达正能量,期间还跳起了大自然快乐操,快乐的情绪感染着每个人。孩子们快乐了,学习的压力就能减轻了,他们也就能用心去学习了。”学校的快乐操社团先后赴香港、台湾、韩国参加了校园快乐操观摩赛和“舞颂天地情”世界青年快乐舞观摩赛,获得了“最佳感恩奖”“最佳和谐奖”和“最佳美感奖”,与专业领域的技能奖项相比,对学生品德的认同似乎更有价值。
东涌中学通过快乐操这一活动课程直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唱跳的过程中感受着满满的正能量。岭东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们则是在心理剧的创作与表演中慢慢感受着健康心理带给人的正向作用。据刘副校长介绍,从2010年起,学校创办了心理剧社团,以这种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辐射到广大职中学子身上。心理剧以早恋、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为题材,编排话剧,定期在学校里演出,有时候还被邀请到校外表演。参与心理剧的老师、同学,面对任务毫无畏惧,总是迎难而上,一丝不苟,注重每句台词、每个表情、每个动作。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带着强烈的使命感,为的是解开每个学生的心扉,希望大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们在服务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价值实现的愉悦。
除了培养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素质之外,南沙区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南沙第一中学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性人才,以社团活动、科技节、科技竞赛、校园展示为平台发现科技项目带头人或爱好者。学校鼓励老师申请成为科技项目的导师,负责日常后勤事务,如场所建设、安排计划、协调人员、购买设备、对外交流等。项目带头人带领团队进行项目开发实施。以航模社为例,在2014年校园科技文化节活动中,爱好航模活动的吴佳霖同学发现几位航模爱好者,就向学校提出组建航模社团。两年来航模社同学克服各种困难,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学习,充分利用科研经费,出外交流,如今已逐步形成较好的航模教育模式,学生也在实践活动中培育了开放、包容、合作的优秀品格。
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的质和量决定于学生,强调学生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获得人格的不断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南沙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这里的教育和经济建设一样,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学校即微缩的社会,课程即广阔的世界。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育人环境,学校既应该呈现学生现在的社会生活,又应该是一种生动简化的存在,即杜威所说“缩小到雏形的一种状态”。通过课程建构出一个胜过自然的,更为广阔、更为美好的平衡的环境。南沙区全区上下合力,构建课程体系,放眼学生未来。此时笔者脑海中想起了一句话:有关学生的一切,再麻烦都不过分。
责任编辑/李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