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平台,促进医务社工的发展和反思

2016-11-22李慧

中文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研讨会

摘 要: 在社会变革和医改深化之际,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医患之间的信任度低,昂贵的医疗费用使患者不堪重负,恶性医闹事件不断发生,不良媒体的推波助澜,都使得医疗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然而医务社工作为医疗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心理、社会支持、资源链接、经济援助、医患关系协调”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替代性作用,医务社工的发展、协助解决问题和矛盾能力的提升需要行业协会搭建平台,促进医务社工的发展。

关键词:医务社工 研讨会 介入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325-01

2015年10月31日到11月1日,“关爱桂城”建设督导委员会与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为期1.5天的“首届广东省医务社会工作研讨会”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佛医院(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社会工作专家、省内各医院和医务社工代表、社会组织代表、新闻媒体等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我很庆幸受邀参加广东省首届医务社工研讨会,感受来自全国各地医务社工专家、香港督导、学者、医务社工对医务社工服务的看法和憧憬,让我开拓眼界的同时也了解到社会各界对医务社工服务的肯定和期许,使我有了更大的动力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分享参加本次医务社工研讨会的感受,希望对大家有所触动。

一、我们眼中的医务社工

“他们是医师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与家属的朋友,家庭的保护人,社区的组织者,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者”,长期致力于医务社工研究的刘继同教授对医务社工重要性的定位成为著名论断。

医务社工的存在改变了之前医院单纯的治疗“身体疾病”的模式,让患者在医院能够得到身心各方面的照顾。医务社工的工作比较繁杂,包括每天下病房走访新住院的患者,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协调患者遇到的服务问题,帮助有困难的病人就诊,还要协助处理情绪不稳或自杀病人、路倒病人或无名氏、无家属病人,以及受虐儿童或受暴妇女、经济困难的病人或对医疗有抱怨的病人,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定期到社区进行健康宣教,日常对志愿者的管理等等。

二、全国各地专家齐聚,为医务社工助力

本次探讨会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香港、广东等地的专家和学者参与,专家和学者从医务社工的发展、医务社工在医疗系统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大力、全面发展医务社工的必要性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中国社工教育协会、天津社工协会的杨云娟讲述:“研讨会的举办对医务社工学界和实践界经验的分享、交流和反思具有主要意义”,同时其以8.12天津事件为例,发表了医务社工介入危机干预服务的重要作用,医务社工在“心理、社会、资源链接、经济援助”等发面具有不可或缺、替代性作用。参与研讨会的医务社工通过专家观点的思考,反思一线医务社工服务,并在之后的服务中借专家之力致力于推动医务社工发展。

三、医院大力支持,为医务社工提供服务平台

研讨会中,作为东道主的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的院长甘艺平以“引入医务社工开展医护人员压力管理实践性探索”为主题汇报发言,在甘院分享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其对医务社工服务的肯定和支持。显而易见,医院为医务社工的服务开展提供实践基地,医院对医务社工服务的大力支持是医务社工提供患者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经济援助等服务的坚定的后盾。

四、医疗行政部门把关,促进医务社工健康发展

医务社工是现代卫生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专业技术人员。医院是否设立医院社会服务部或社会工作部等机构,已成为衡量、检验、评价医疗服务质量与现代化程度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之一。

据卫生行政部门的谢玉兰所述,目前国家卫生、计生部门正在大力发展医疗改革的三年计划,即到2017年底所有的三甲医院都要配备医务社工,把是否设置医务社工作为考核医疗服务质量的指标,这无异于是大力发展医务社工的重要契机,在这转变之际,通过医疗行政部门的把关,促进医务社工健康发展。

五、各地介入模式展示,为医务社工服务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围绕“社会工作在医院的服务领域与医务社工发展路径”进行主题发言,并从医务社会工作经验与本土模式、精神健康与戒毒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专科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与发展、医疗志愿服务与多方合作的经验、医疗救助社会工作理论、实务与经验等五大维度进行深入的交流研讨。上海、天津、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等地的医务社工分享了不同的醫务社工介入模式,为参与研讨会的医务社工带来不同的视角和模式,为完善医务社工服务体系提供借鉴模式。

六、高校社工专业教师参与取经,完善社工教育体系

参与研讨会的成员也有来自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老师,其通过了解各地医务社工的服务经验,并针对高校社工专业学生培养方面的课程设置咨询宝贵意见,专家、一线医务社工分别发表了各自的意见,为完善社工教育体系建言献策。

作者简介:李慧,(1988.9-),出生在宁夏,汉族,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河北联合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校外兼职教师”。所在社工机构:东莞市乐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研讨会
“青年团早期组织创建与‘团一大’ ”主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研讨会实录
在齐越精神研讨会上的发言
“当代修辞学的多元阐释”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望道修辞学论坛述评
2016国际脑与人工智能研讨会
2016年国际云和可信计算研讨会
京剧《辛追》剧本研讨会
东北三省中小学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综述
广州军区召开第三次军事志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