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课教学中如何培养中轻度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2016-11-22程传珠

中文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智障学生劳动课合作

程传珠

摘 要: 从劳动是人类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目的地运用其劳动能力和劳动资料,向自然界索取生存能量的一种过程和活动这一内涵来说,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是生存的必要手段和前提。劳动让人们充实并快乐!让自己实现人生价值,但劳动的意义并不完全在于体现自身的价值和创造社会财富的多少,还在于人类自身的协调性和健康发展,这不仅对于一个智力健全的人如此,对智力障碍的人也如此。

关键词:劳动课 智障学生 生活适应能力 兴趣习惯 实践 合作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87-01

培智学校的劳动课教学十分重要,它不仅能使智障学生尤其是中轻度智障学生学会劳动,并在劳动中学习一些基本技能,从而训练和培养适应生活的能力,同时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怎样在劳动课教学中培养中轻度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呢?

一、以激发兴趣、培养劳动习惯为切入点

大多数人对智障儿童有一种偏见:智商低,做什么都不行。外人这样说,家长也这样想,因此,孩子做什么都不放心,甚至做什么事都不让孩子伸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丧失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做的事也不愿做,懒得做,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不利于生活能力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就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使学生先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教育是不可少的,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劳动如果没有与其并行的教育,没有与其并行的政治教育和社会教育,就不会有教育的好处,会成为不起作用的的一种过程。离开了思想教育,就谈不上劳动教育。”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让他们接受劳动锻炼,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如,冬天学生进到教室后,由于室内温度高,都会把棉衣脱掉,利用这一契机,教学《叠衣服》,在他们初步掌握了叠棉衣的方法后,再在同学间开展叠衣服比赛,看谁叠的快、叠的整齐,让他们在感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懂得为什么脱掉的棉衣不乱放,而要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道理,即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尽可能的利用一些适合学生操作完成活动,是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有效方法。

二、以劳动为手段,培养能力为目的

劳动课教学,不是能通过语言的表述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也不仅仅是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而是通过劳动过程,使学生得到锻炼,矫正和补偿智障学生的身体缺陷,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劳动中学会劳动,掌握劳动技能,培养适应生活的能力,使自己终身受益。所以,劳动是培养适应生活能力的手段。在劳动课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如《缝鞋垫》一课的教学,教学效果看的不是学生是否完成了缝制任务,而是看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是不是正确的运用“回针法”,看对“回針法”这一技能掌握的怎样,并根据情况予以纠正、指导。因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缝鞋垫,让学生学会手工缝纫中的“回针法”,为自我服务培养能力。中轻度智障学生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也存在个体差异,在教学中,不能把所有学生放在一个起跑线上,要求不能一致。如“缝沙包”,手脚配合协调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缝纫机的使用”,用缝纫机缝制完成,手脚配合不协调(脑瘫)的学生,可以用手针缝来完成,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技能,但无论是那种技能,都有助于生活能力的培养。

三、以条件支持为依托,实践活动为载体

实践性强,教育性强是劳动课的两大特点。劳动实践是思想教育的基础,思想教育又寓劳动实践之中。没有实践的的劳动无所谓劳动,而一切能力又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生活适应能力也不例外。若要在劳动课教学中培养中轻度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就要把劳动课教学变成实践活动,让课堂变为生活。

我校现在使用的是《培智学校九年义务教育》劳动课教材和自编、改变的校本教材,其内容包含了生活能力的方方面面,如沟通与交往能力、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自我服务能力、家务劳动能力、烹饪技术、种植、职业技术等。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劳动课教学就不能像语文课和思品课教学那样,单纯地让学生去理解、记忆、判断,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动起来,动脑动手,动脑活跃学生思维,动手培养劳动技能,把动脑动手置实践中,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如中年级学生学习《整理床铺》,把学生带到学生宿舍,用实物做教具,学会怎样叠被,怎样拉平床单;学习《洗碗》,转移学习时间和地点,安排学生中午到学校食堂帮着洗碗;尤其是烹饪方面的知识,更不能只在课堂上讲授而脱离实践,要让学生真正做回“大厨”,在学校劳动活动室,教师和学生分别用真材实料的进行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体验,掌握技能,培养能力。

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培养学生生活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培养,一是要“以优帮差”,能力强的帮助能力差的,以求共同提高;二是整体配合,共同完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增强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为将来融入社会、家庭生活打下基础。

劳动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他们将来独立生活打下基础,为完成这一目标,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必不可少,只有将学生放在生活情境中,通过在生活实践中学习—领悟—反思—再学习—领悟的过程,逐渐掌握,逐渐的形成一种能力,而这样形成的能力,是伴随学生一生的,为他们的独立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保障。同时也对学校的基础建设提出了要求,就是要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重度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生态化教育模式初探》 作者:王艳杰 《中国特殊教育》2006第8期

[2]《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链式塑造策略 》 作者:孙凤林《吉林教育:综合》2015(13)

猜你喜欢

智障学生劳动课合作
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
劳动课真“独立”还需过“四道关”
智障学生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生活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
优化仿说句子训练,提高智障学生说话能力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太闲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