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90后大学生义工旅行体验

2016-11-22秦逸霖连伊娜

中文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义工大学生

秦逸霖 连伊娜

摘 要: Volunteer Holiday中文翻译“义工旅行”。这样的旅行方式在国内是一种很新鲜的概念,但在国外,其实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旅行方式。也同样跟我们多背一公斤的思想非常接近。把自己的旅行变得有意义,其实真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这种新潮的旅行方式逐渐被国内的大学生所接受,并且在朋友圈中流行起来,最常见的就是寒暑假的打工换宿。通过对当代90后大学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的学生就义工旅行方式的接受度以及体验的调查,和对国内义工旅行组织EASIN的工作内容工作模式的考察,对90后参加义工旅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义工组织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更好的促进义工旅行的发展。

关键词:义工旅行 义工组织 大学生 义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48-02

一、青旅义工的研究背景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经历过物质文明的过剩后,人们开始追寻精神文明的升华,哲学家诗人艺术家纷纷开始逃离生活的牢笼,去往远方寻找自由的心灵。毕竟,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于是,以体验为目的的旅行悄然兴起,Volunteer Holiday、Gap year等等新概念被流传。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率先建立了一个“打工换食宿”组织世界有机旅行组织(World-Wide Opportunities on Organic Farms简称 WWOOF)。参与者每天只需在计划内的农场工作4到6小时,就能换取免费的食物和住宿。这个原本旨在让都市人更多地接触大自然的松散组织意外地得到了旅行爱好者的热捧。能够利用自己的劳力,来换取旅行中较大的支出住宿,这对于囊中羞涩的大学生来说是诱惑的。同时,长时间的居住以及贴近当地人的生活,能使旅行者更深入的了解该地的风土人情人文文化,告别走马观花式的团队旅游。而青旅的老板征用这种较为高素质的劳动力且能够较低运营成本。于是这种双赢的模式也就萌芽了。

1998年,广东省旅游局将青年旅舍引入中国大陆,随着中国背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背包客客栈和家庭旅馆开始接受青年旅舍的理念,并以此命名。而青旅义工的这个新鲜的概念,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也逐渐在中国大陆落地。最先接触青旅义工概念的的地区是港澳台三地,而随着网络的传播,这个新鲜的概念也逐渐被大陆所接受。

二、义工组织在国内的兴起

自2008年起,青年旅舍在共享经济的影响下开始招聘“青旅义工”。在招募“青旅义工”过程中青年旅舍通过豆瓣小组论坛等网络平台发布信息,用户浏览相关信息后以回复信息,自我介绍和简历的方式反馈给青年旅舍。显然,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会带来最明显的2个问题,一是信息的发布未经审核,可能会带来发布的信息与现实不相符存在欺骗义工的问题;二是青年旅舍需要在参差不齐的报名者中百里挑一挑出符合要求的义工,大大的加大了工作量。而这两個问题都会使义工与青旅双方的矛盾尖锐。而且,仅依托网络论坛的信息发布与传媒,很难扩大义工旅行的知名度,加深人们对这个新概念的理解。青年旅舍和青旅义工之间,缺少了一个能够为双方提供一个保障性平台的第三方。

于是,在2010年,随着义工旅行组织的成立,慢慢的摸索,义工组织者不再把目光仅仅放在通过网站论坛,而是成立了工作室,加强管理,自主研发线路。最开始的义工组织,大多由大学生组成——一群喜欢出去玩同时又喜欢帮助别人的志同道合的学生。首先,他们在各个论坛上发布信息,招募更多合作伙伴,一起参与路线策划,联系合作的青旅,进行品牌设计与宣传,义工的招募与筛选,以及后期反馈跟进等等工作。就这样,义工组织由简单的发布信息,再到以组织的形式进行专人管理,慢慢的壮大并且成长。

三、校园计划

由于义工旅行组织多是由学生组成的,所以在发展初期多是组织成员在自己学校进行宣传,例如EASIN亦旅义行。在发展初期时,EASIN在宣传方面也是不尽完善。由于没有专门的宣传部门,EASIN的初期宣传非常简单粗暴,各个成员的宣传工作主要是张贴海报以及赠送礼品增加微信关注量。

其中较为成功的就是EASIN南国负责人与管院团委就导游之星项目的合作。在项目中,EASIN方面为前三甲提供免面试义工名额,管院团委则负责在线上为其公众号转发宣传。由于团委所有成员的转发与参与,EASIN很快在南国提升了知名度。

由于义工旅行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推广工作也主要是在校园内,由此EASIN等义工组织提出了校园计划计划简称“Plan E”。这个计划是以通过社团承接分会的方式,帮助学生共同参与进义工旅行公益平台建设、线路规划、旅行体验、文化传播、精英交流等活动,联合有着共同理想的团体一起将间 隔旅行文化大范围传播到校园中,鼓励大学生在浮躁的社会中给自己一个“间隔”走出去,从中学会承担、学会向善、摆脱迷茫、挖掘潜力、开拓国际视野,进行一系列的旅行教育,从而成为社会精英。现在越来越多工作室注重在大学校园里面的传播,并且与校园内的社团合作,这不仅仅是因为可以扩大工作室的知名度,而且减少了人力物力。而这种社团的承接方式,也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锻炼的渠道。

四、浅谈义工体验

旅游是个人对自身潜在需要和内在价值的一种唤起与满足。对于没有收入的大学生的我们而言,打工换宿的义工旅行无疑是诱惑的。告别走马观花的旅游团模式,可以在某一地方长时间地停留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并且不需要自己付出昂贵的住宿费,减轻了父母的负担,在旅舍还能认识五湖四海的朋友,倾听他们讲关于远方的故事。

我们采访了南国商学院曾经参加过义工旅行的同学,谈谈他们参与义工旅行的体验。

1.义工旅行,光是义工二字,都是蛮吸引人的。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正义的想要帮助他人的心,义工二字,无疑是吸引了我们的眼球。虽然参与的初始,是带着私心去的。

2.很多人奔着免食宿这一条去的,但是也担心食宿条件太差。当真正去到青旅,与老板同吃同住,你就会发现老板其实也不太会苛待自己。加之会有义工组织的负责人不定期过来青旅进行回访。

3.青旅的工作相对简单,帮忙打扫房间,或者在前台工作,工作时间较短。工作之后有个人时间分配,可以自我安排活动。还可以跟老板请假调假,时间安排较为自由。

4.如果有一技之长会很受青旅老板的欢迎。例如你有驾照,可以去帮忙接机送机;例如你会绘画,可以在墙上涂鸦等等。其实义工也跟未来出去工作差不多,你有实力,别人才会优先选择你。

5.初初父母并不能理解自己这种行为,毕竟连家务都不愿意做的人如何能够在青旅里做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阿四。剛开始在青旅里打扫我也是不愿意的,但是通过自食其力实现自己的旅行梦,不用伸手向家里拿钱,似乎就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五、青旅义工实践中的问题

国内的义工旅行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整体的参与人数、专业化程度要落后很多。无论是义工组织本身,亦或是在针对这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均属于成长阶段。青旅义工的出现为青年旅行者提供便利的同时,“青旅义工”与店主之间也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在这些实践中,青年旅舍对义工的要求与期望的多样化和其导致的沟通的问题,导致了青旅义工到达青年旅舍后,双方存在沟通的不明确,致使纠纷的经常发生。

政府部门没有专项检查青年旅舍,同时相关劳动保障规定不足,出现问题后缺少保障。由于国家相关法律的漏洞,没有明确规定义工的福利待遇等等,可能导致青旅店主压榨义工的情况,例如工作量过大义工工作超过8小时,没有为义工购买保险等等,义工也没有途径可以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不负责任的义工临时爽约放鸽子等行为给青旅造成损失,青旅店主也维权无门。

虽然说大部分的青旅老板都是好人,但也会有不良商家借着免费来压榨义工。由于在旺季,青旅老板会为省钱而征用义工作为免费的劳动力,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保障,无良老板会加长工作时长;客人较多时要求义工腾让房间打地铺的状况也不少。苦于没有合同的保护,义工们常常只能哑巴吃黄连。再者,学生参加青旅义工是为了体验义工独特的文化体验,有些青旅工作过于繁重且店主过于世俗化,致使青旅无法获得想要的体验,心里形成落差。

当然,义工本身也会出现问题。个别义工为了加大录取几率,谎报自身技能,例如能够进行外语交流,一旦遇到外国友人就露馅了,导致相关工作无法落实。许多义工一开始奔着冲浪等项目而去,无心工作。个别义工没有服务他人的意识,公主病王子病缠身,不会做家务,还玩手机上瘾,心里素质差,店主稍加怪罪就不告而别等等问题屡见不鲜。

而新兴的概念最大的阻碍者,应该就是保守的父母了。许多大学生因为无法说服自己的父母,而错失了参加义工旅行的机会。即使已经是成年的我们,依然不能没有父母的支持。保守的父母考虑到最多的是安全的问题,离家太远,孤身一人,青旅安全性有待考究等等问题,都是现实。加之许多父母出门住酒店,对于青旅并没有太多深入的了解。当然,现行国内坑蒙拐骗盛行,传销组织层出不穷,也是父母的担忧。

六、建议及意见

每一个新兴的事物都需要成长,而成长的方式就是不断的根据问题而摸索出答案。青旅义工的主体是青年旅舍,青旅义工,青旅组织。青旅组织联系青年旅舍提供义工的名额,并且通过各个平台发布;大学生通过向青旅组织报名面试成为义工;义工到达青旅开始工作。

综上所述,为完善三方之间的合作,则必须从这三方的各个立场去解决问题。

第一,青年旅舍制度的不完善。青旅应该规范义工的作息,从义工的角度出发,为其合理安排工作量,在保证不影响店里正常运转的同时,给予义工充分的休息时间,供其自由支配。当然,在旺季的时候客人较多需要加班,应该尊重义工的意愿,并支付义工加班费作为补偿。 而这其中青旅的管理者是用心对待义工的,并将自身的一些资源尽全力的去帮到义工,让义工得到独特的义工文化体验。

第二,沟通。青旅与义工之间在前期应该加强沟通,双方应真诚相待,表明立场与底线并且相互尊重,这样沟通的才有利于工作的进行。打工换宿不同于一般的工作,青旅管理者与青旅义工也不是简单的雇主和雇员之分。他们双方是在“青旅”产生了交集,而青旅是有人情味的,这也恰恰是青旅区别于快捷酒店的青旅文化,在良好的制度框架上,双方如果磨合的好,那青旅做的一定是得心应手,最后皆大欢喜。

第三,义工组织应严格筛选。义工组织作为一个平台与媒介,传播双方的信息要求,应该认真负责地筛选青年旅舍与青旅义工。在前期的工作中,义工组织应该实地考察青年旅舍的环境与店主的人品,与信誉较好的青年旅舍合作。同时,在面试义工时,应该根据青旅的要求,真实的考核义工的能力,挑选合格的真正多才多艺的义工。而在中期,义工组织工作人员,应帮助义工尽快的适应工作的环境与内容,协调帮助磨合义工与店主之间的关系。

第四,义工应该诚实守信。义工的诚实守信需要体现在面试时实事求是的介绍自己。

参考文献

[1]狄简.青年旅舍协同消费模式的研究.经营管理者.2014(15).173-174

[2]打工换宿穷游天下.长江日报.2012-08-19

[3]刘彬,甘巧林,刘晓琦.生活世界与旅游世界:间隔年旅游体验的现象学解读.旅游论坛.2013(4).5-10

[4]ESIN官网简介

猜你喜欢

义工大学生
国际义工,一段在国内未曾有过的经历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偶遇”一次义工活动
我要当义工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爱心“义工”
完美义工进万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