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初探

2016-11-22陈金梅

中文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初探有效课堂历史

陈金梅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该怎样理解历史的有效教学,又该如何落实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呢?我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关键词:历史 有效课堂 教学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21-01

一、培養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精心设置导入。“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惠就说过。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它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这将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2.求新求奇。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教师上课力争让学生感受到时有变化,不能千篇一律,教师上课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就会使学生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使学生产生无穷的乐趣。

3.精心设疑。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它能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通过设问的形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有效的掌握教材内容。如《贞观之治》一课中,我设计了 “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我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她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她称帝后有何作为?”、“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政绩?”,这些问题都比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迫切希望得到答案,注意力显得十分集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益

历史课教学也要通过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就比如,讲述中国的近现代史时,主要是描述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所受到的屈辱以及中华民族的不屈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激励学生振兴中华的精神。所以,在处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甲午中日战争》等内容时通过课件的展示,电影《甲午风云》《林则徐》的经典片段的播放,再加上简短的语言渲染,很快就将学生带到了一个清政府腐败落后,列强恃强凌弱的情境中,通过对史实的认识分析,学生很快就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三、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的学法指导渗透在学生认知过程的各个环节里,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历史学科不但生动、趣味性强,还具有容量大、难以记忆的特点。如果不能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科学方法,是很难学好、学透历史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才能与时俱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归纳和比较是学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运用。比如,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如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等要抓住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及影响进行归纳。对一些具有关联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如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等,通过比较加强认识和理解。

四、关爱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没有“师道尊严”的架子,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使学生完全没有对教师的畏惧和约束感,师生建立起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的内心接纳了教师,喜欢了教师,就会乐意参加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从而使个性得到发展。

其次,要使学生对历史学科感兴趣,必须使学生佩服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这就要求教师精通业务、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

五、合理评价学生,促进全面发展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现代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最多的应是鼓励、尊重。但在强调师生之间这种新型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同时不要忘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要的纪律制度和规范的要求是学习的必备保证,学生课堂纪律的好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这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是学生发展,以及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所不可缺少的。

总之,有效教学既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必须迎接新的挑战,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有善于尝试的胆量,有敢于坚持的勇气,那么我相信一切问题都不成问题,学生也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初探有效课堂历史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初探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诵读经典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