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PP背景下,中国角色的转变

2016-11-22蒋宏钰

中文信息 2016年8期

摘 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首先在20世纪90年代初希望通过WT0的多边谈判实现贸易的自由化和取消管制,通过国际分工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实现贸易利益的共享。而后又出现了由美国主导并在美国的影响.下吸引了包括马来西亚等一批国家的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简称TPP)。美国推动TPP扩展,影响了目前中国已经开展的自由贸易区所取得进展,中国应当如何应对这一区域贸易协定的不断扩大呢?从WTO到现在的TPP中国是否已然意识到自身责任和身份的转变,做好了这些准备呢?本文试围绕此类问题抛砖引玉,将相关研究引入深入。

关键词:WTO TPP 中国角色

中图分类号:F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00-01

2015年10月5日,歷时五年多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结束,由美国、日本、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文莱、智利等组成的十二国代表签署了基本协议。虽然从协议的谈成到最终落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TPP由于其跨度大、容量多、标准高、开放广、网络化等特点,加之其特殊的形成背景和潜在的重大影响,它的最终达成已经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

一、中国在多边贸易体制的角色转换

TPP到底能否取代WTO?多方各执己见。但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要做的绝不仅仅是那样简单,而是要更加注意自身角色的转换。我们知道,中国2001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然而谈判历经的近十五个年头,其过程的艰难可想而知。

但入世如此困难仍是值得的,因为我们为自己争得了太多的机遇和时间。这十五年来,我国更快、更好地融入了国际社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其他成员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且成为了新的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者,在国际上争取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入世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利益共赢和更好更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能够在世界范围的经济组织内发生,我们在慢慢的转换着自身的角色,从一个只能被动的接受规则,只能点头说是才能被他国接受和认可的角色变成了一个将自己的实力用自己的声音告诉世界,开始告诉他国我们要怎样,你们该怎样的角色。

但是,当诸如我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刚开始“享受”加入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体制带来的优惠成果,还未来得及完全消化之时,其准备平衡长久以来的“被人牵着鼻子走”的局面的愿景就被催生而来的TPP所打破。

二、美国希望将TPP打造成亚太地区的WTO

美国之所以如此大力的推动TPP的谈成,其经济目的,政治意图,战略设想都显而易见。表面看来TPP旨在成为21世纪全面高标准的区域贸易协定的模板,其实是美国把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权转为全球经贸霸权的跳板,更是美国制约亚洲一体化进程的挡板。

1.TPP的谈判内容凸显美国优势

美国自2009年加入TPP谈判后就主导了整个谈判的进程。TPP不仅内容覆盖全面,涉及国际贸易领域还涉及国内治理,尤其尽管一致性、国有企业、供应链竞争力等新议题体现了“21世纪协议”。其中不乏针对中国的条款,美国推行TPP,在亚洲地区拉拢效果、吸引大国、平衡中国,以阻挡亚洲一体化进程。仔细翻看TPP协议细则,不仅集中体现了美国政府希望用美国的贸易标准、市场标准和技术标准重新主导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战略构想,而且更加起到了预警他国切勿被美国倡导的新机制所淘汰,要及早宣布加入谈判,藉此提高在新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以最大限度的维护本国的利益的作用。

2.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美国之所以从刚开始高调宣布加入TPP,到后来主导并力推TPP,无非就是想借助这一国际平台,重返亚太“阵地”,在全球范围内打破原有趋于平衡的国际经济秩序。TPP的首次谈判就把其扩大到亚太地区所有国家的目标到了谈判桌上,TPP自然成为美国主导的“下一代贸易规则”,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建立并掌握其绝对垄断权的国际经贸新规则,建立其主导国际经济新秩序才是美国长远的最终目标。而随之而来的就是她一直以来的假想敌——正在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都会由于被排除在国际经济“新规则”之外而在国际经贸领域中受到各种排挤,进而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如果到时忍痛“屈尊降贵”,便会将自身软肋彻底的暴露在“砧板”上,任其鱼肉。那么这些年来努力发展的成果也必将被吞噬殆尽。

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国。TPP 中有关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以及国有企业等条款是明显针对中国的,再者TPP协议生效后,会让中国陷入亚太经济版图中被孤立的漩涡,其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并且很有可能改变世界的贸易格局。协议达成后,TPP的协议内容由于覆盖面广、规则比WTO及双边或区域贸易规则标准要高,其规则设定的贸易自由化程度比其成员目前的贸易自由化程度要高,且参与国已占全球GDP超过40%的大比重等原因,如不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其必然会慢慢成为“下一代全球贸易新规则”。届时,我国入世后前后的努力所换来的全球贸易地位的转变,都将随之化为泡影,我们又会成为新的贸易规则的被动接受着。

三、中国之应对策略

1.泰然处之,静观其变

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利用数据对我国是否应该加入TPP进行过定量分析,其结果是:若是我国不加入TPP则GDP每年会因此损失0.3%左右,但若我国加入TPP则会对中国GDP年贡献率达到5%左右。因此该怎样选择?明知道人家制订的游戏规则是针对自己的,我们为什么还要上赶着让别人欺负呢?我们不妨向俄罗斯学习学习:对美国人不断提出的新观点、推出的新规则,符合自身利益的或可为我所用的,适当“跟风”也未尝不可;若是违背国际法准则或有损本国利益的,即可反对或提出应对措施,亦或不予理睬。

退一步说,美国牢牢把持着TPP谈判的主导权,规划制定、机制建设等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态度及相关政策,未来TPP协议完善的过程中即使能够考虑到其他成员国的认同感和舒适度,适当调整其“身高尺码”,但毕竟TPP是美国为自己量身打造的一下代国际经贸新规则,是他重掌垄断霸权,重返亚太“阵地”的垫脚石,加之WTO发展到现在给予其深刻的“教训”,建立TPP就是为了分化新兴力量,美国怎会轻易转变思路,为诸如我国之类的发展中国家谋求福利呢?不如像《金融时报》所说:“只要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不用对TPP 过于担心。庞大的经济规模和市场规模就是中国应对TPP 的最有力手段。”

2.做好自己,变压力为动力

TPP 许多条款的内容,实际上与WTO多边贸易体制等所寻求的加强贸易自由化、消除贸易及非贸易壁垒、消除歧视、实现经济繁荣等精神也是一致的,容易被各国接受。我们要积极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模式创新,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鼓励企业创业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正如世贸组织成员首次承诺全面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这是继巴厘岛协议后WTO向前迈进的又一新步伐,也是在TPP协议谈判结束后为未来WTO多边贸易谈判提供模板的可能性的一次印证。

3.加强团结,做强做大现有机制

TPP在亚洲地区曾经也存在着“叫好不叫座”的情况:特别是俄罗斯、印尼、印度等大国的态度消极。加入的国家越多,各国因发展阶段、经济实力和利益诉求不同,使得取得进展的可能性就会变小。因此,作为本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中国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以满足域内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愿望。在稳固现有区域合作机制、加强深入合作的前提下,加强与有关国家的协调与配合,共同努力,把已有合作机制做大做强,给成员国带来更多实际利益,不断增强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更多的国家认识到,TPP 并不是亚洲经济合作的唯一模式。同时还要看到,中国是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TPP 成员的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无论是美国本身,还是其他成员国,都不会因为加入TPP 而放弃与中国的合作。也不会因为固守TPP而去忽略甚至放弃有中国参与甚至主导的其他发展形势良好的双边或多边的区域合作组织。

因此,我们无需盲目的牺牲自身利益求得眼前的发展,尽一切可能的去符合TPP的规则。我们应该在发展好自己的前提下,更多的去推动现有區域合作机制更好的发展,以寻求各组织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均衡”,防止独大的局面再次发生。我们要做规则的制定者,而不是规则的遵循者。

参考文献

[1]饶云燕.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模板、跳板、挡板:美国战略视角下TPP功能的三位一体[J].世界经济研究,2013,(8).

[2]戴永英.中国人民大学.TPP会成为亚太地区的WTO吗?[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8)

[3]宋永刚.TPP对中国政治及经济影响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3.

作者简介:蒋宏钰,女,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经济系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