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课外阅读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6-11-22田文珍

中文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职生对策

摘 要: 课外阅读对中职生成长成才﹑提升综合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与教学相辅相成,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人格,培养人文精神,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渠道,是获取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职生的课外阅读还没有引起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图书馆应加强图书导读工作,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社会各界对学生阅读的关注。

关键词:中职生 阅读问题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040-01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仅为76%,比去年又下降了1%。而且据调查中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年度阅读量。2012年时仅为5.49本,并且还在逐年下降。现在该担忧的不只是父母,因为不读书或者不爱读书不仅仅是影响一个孩子的人生,从长远看,对民族的未来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笔者目前供职于一所中职学校图书馆,发现中职生的课外阅读大致存在以下问题:

1.“微阅读”给“深阅读”带来障碍,“微”化导致阅读惰性

(1)由于手机小巧轻便,便于携带,可以刷微博,看微信,看电子书,深受学生的喜爱。有些同学甚至上课时间都在看。久而久之,就大大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即在手机阅读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明显过多,加之有些文字粗糙,没有经过很好的加工与锤炼,内容也比较肤浅,不能给学生更多的启迪与帮助。部分学生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无法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造成学业荒废,导致恶性循环。(2)长时间阅读电子书,导致文体活动时间减少,势必会造成健康状况的下降。(3)电子书阅读的虚拟性,影响着中职生正常社会人际关系的交往,与同学间的感情交流就会淡化,与现实产生疏离感,容易引发孤独焦虑感。

2.受家长和教师对课外读物的影响,缺乏课外读物应有的氛围

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其中应试教育是课外阅读量减少的根本原因。现在衡量一个学生成功与否,主要以分数为标尺。由于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为追求高升学率,以大量的习题和测验挤掉了学生的阅读。尽管老师、家长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也只好“忍痛割爱”或者持“有分寸的限制”,所以中职生从小开始就缺乏课外阅读应有的阅读氛围。

3.阅读能力低,方向不明确

当今社会,网络、影视作品对学生阅读的冲击很大,90后的思维方式更多地体现为图像思维模式,他们的文字思维能力较弱。他们的知识更多地来源于电视和网络,他们也希望读一些经典的有内涵的作品,但是读不懂,在阅读中他们不能真正贴近文本,不能真正体会作品的感染力。课外阅读该怎么读,读什么。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点,学生的阅读方向不明确。

以上诸多问题,给学校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课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解决的办法如下:

1.办好图书馆,创设阅读氛围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支柱之一的校内图书馆,必须更新思想,转变观念。(1)要多购买中职生感兴趣的书籍。2014年我校图书馆首次邀请学生代表和老师们一起去采购图书,学生的热情高涨。笔者发现,学生口口相传的效果要好于一味说教,变被动为主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2)尽量多争取一些经费,多为学生提供高品位、高质量的图书。(3)我馆建馆时间长,很多图书已经过时,流通的价值不大,还占库存。图书的剔旧工作也是图书馆工作的一個方面。让每一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新加坡校长的任命书有这样一句话,“在你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及培养才能成为最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这句话提醒着我们每一位图书馆员。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职责。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自主读书

柏拉图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大力推动阅读,应当“给学生真正自由阅读的空间”,以此为学生打开一扇扇文化的窗口,进而将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生活中一切有一的读物,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1)营造宽松、民主、友善的阅读活动氛围。我馆成立博友书社为同学们提供了可以相互交流的平台。大家可以就某一本书畅所欲言,阐述自己的观点,体验满足与成功的快乐。(2)开展主题阅读,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热情。例如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图书馆举办征文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5.15是国际家庭日。开展主题“家是你我暖城堡,一砖一瓦用爱造”的读书推荐活动。用板报的形式,向学生推荐马俊华的《回家》,顾城的《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冰心的《小桔灯》,张晓风的《敬畏生命》等经典文章。5.19汶川地震哀悼日,向学生推荐北岸的诗《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苏善生的《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海子的《重建家园》。

3.优化“阅读推广人”的准入、考核、激励机制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阅读推广人”队伍,是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高阅读意识的基础工作。目前,各中职学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正在逐步改善,但是图书馆员的总体水平也要相应提高。严格的职业准入和选拔机制是图书馆“阅读推广人”专业化的人才资源保证。要将理论知识过硬、文化素养高、组织策划能力强、并酷爱阅读作为选人标准,通过专题研讨、在职培训、观摩等多种形式对在职图书馆员进行培训。建立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估机制,并以此作为对“阅读推广人”正面激励的依据,提升职业自豪感。

结束语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大脑好比待开垦的土地,广泛地、高品位地阅读能够使它成为沃土。只有在这样的沃土上才可能长出参天的智慧之树。”而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让父母、学校和各方的努力成为成就这株参天大树的营养和源泉。

参考文献

[1]孙萍.课外阅读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4)

[2]田夏秋.电子书阅读对大学生的影响,校园心理,2010,(5)

[3]杨敏文.我国省级以上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调查与分析,图书馆工作于研究,2014,(5)

作者简介:田文珍(1969.12-),女,馆员,新疆工业经济学校。

猜你喜欢

中职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