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转换策略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2016-11-22王雅晴
王雅晴
【摘要】数学即研究客观世界中空间形式以及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解题活动中,如果思考动和静的关系,就要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以及思考问题,这对学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有着积极推动作用.动以及静的变化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以及灵活性,是一种有效的解题策略.
【关键词】动静转化策略;高中数学;解题;应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解决相关问题不仅能够转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能够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传统教学法中学生是就题目论题目,没有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所以在实施课程改革后,要求教师将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培养学生思维以及综合素养方面.数学解题中动静转化的内容,不仅能较好地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也能推进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掌握状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一、动静转化策略
第一,动静转化策略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质,由于解题的层次比较高,因而需要运用多种题型进行解答,然后将解题的思路直接转化为解题操作过程,这样方法有助于具体问题的求解,在对比解题策略的过程中,动静转化策略的全局意义值得深究.第二,动静转化策略的结合性比较强,结合的方略是抽象的解题思路以及具象的解题方法,所以能够当成解题方法解决问题,另外也能够被当作解题方法的运用技能,寻找以及创造解题方法.第三,动静转化策略的选择性比较强,如果将这些策略看成组合或者选择的解题规划,那么这种规划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寻求到合理的解题操作技巧,避免一次次进行尝试性解题,有效节约解题时间,提高解题效率.
二、动静转化观点在高中的概念性教学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概念性内容的方法能够结合知识重组的形式,进行描述.例如圆在数学教学中被看成是一个动点到固定点的距离,也就是动点的运动轨迹,确切介绍是关于线段的端点逐步向两端延伸的轨迹,因而圆的面积被看成是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运动获取是面积的获取方式.教师教学时,通过重组静止知识,将原本单调枯燥的理念,变成动态的知识要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以及探究,通过动静转化,进行策略应用,努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动静结合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策略
(一)动中求静
关于静态的事物,需要追寻静止以前的动作或者运动的几个特色要点,在寻找瞬间状态的前提下,让静止的事物更具活力,高中数学教学中,有些题目提供的数据比较多,如果解题时学生运用单一的思维模式,就会感觉很枯燥和烦琐,很多小的盲点不能理解清楚,所以要让参数运动起来,通过探寻新的变量,寻找相关的解题策略.尤其是在运动型问题求解的时候,需要从错综复杂的运动中寻找到暂时性和静止性的状态,在寻求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时候,探寻规律,将问题引入有利的方面.
例
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为棱D1D和AD的中点,P在线段A1B1上运动(不包括端点).则异面直线AM和PN所成的角为().
A.45°B.60°
C.90°D.随P点位置而变
通过分析了解PN主要的运动轨道是P点,因而要在P点位置上进行变动,这能挖掘其中“静”的元素,这里需要重视P在面AA1D1上的射影点A1,因而PN在AA1D1上进行射影恒定为A1N,根据正方形A1ADD1中AM垂直于A1N,结合三垂定理能够了解到AM与PN成90度的角.
(二)以静制动
动和静之间有相对性,如果A是运动的,B是静止的,可以从另外角度思考,将B看成是运动的,A看成是静止的.因而将其比喻成台风中心,中心地带是平静的,所以在事物运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稳定状态,将这些不变看成突破口,也能得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动静结合
数学解题中,由于习题的变量比较大,如果单纯从条件入手,就很难找到突破点,因而此刻需要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适当使用动静转化的策略,将难的问题化为简单,也就是以静制动,这样就能快速得到自己想要的条件,快速了解题目内容.
结语动静结合的转化方式是一种目的性和思维性比较强烈的活动,由于此类思维活动不能按部就班地根据规律开展下去,因而在解题时能够体现出跳跃性原则,依据的积累方式主要以学生传统知识累计为主,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法,通过相关的途径解决学习难点,并且根据习题状况做出整体判断,由于这类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因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动和静的转化能力,力求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有所提升,增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国超,杜文文.高中生数学解题错误探析及其矫正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04):449-451.
[2]李国庆.数学分析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5):351-352.
[3]齐相军.高中数学解题中的“转换思想”探幽[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11(05):297-299.
[4]杨永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探讨[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4(01):221-222.
[5]杨永忠.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5(12):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