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基金须注意什么
2016-11-22蓝虹
蓝虹
纯社会资本投资的绿色发展基金的出现,说明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具有巨大的商机。
中
国绿色发展基金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自“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后,国内各地相继成立了不同类型的绿色发展基金。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改委等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中央财政整合现有节能环保等专项资金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发起区域性绿色发展基金。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15年度)》显示,截至2016年7月中旬,国内已有以低碳、环保、新能源、清洁能源、可持续为主题的基金96只,规模约978.2亿元。
绿色金融是系统工程,需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互相配合,共同发展,且绿色发展基金是其他绿色金融工具的基础和载体。
同时,由于绿色发展基金种类的多样性,可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绿色项目的融资需求,并根据不同的融资需求特征设计不同类型和形态的绿色基金。
简单说,在绿色基金平台上,可集合各种融资手段和工具,形成各种融资组合来降低绿色项目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并最大化地聚合社会资金。
绿色发展基金还可依托资金优势所形成的社会网络和管理平台,组合绿色发展中的上下游产业链,集合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使绿色项目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的延伸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盈利能力并降低融资成本,将原来盈利空间达不到市场化要求的绿色项目推向市场。
更重要的是,绿色发展基金通过股权融资注入股本金,与绿色产业共进退,同成长,是正在起步和迅速成长的绿色产业极为重要的绿色金融资金来源。
坚持公益性
从基金参与者来划分,目前各地成立的绿色基金既有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建的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 模式绿色发展基金,也有全部为社会资本组建的绿色发展基金。纯社会资本投资的绿色发展基金的出现,也说明了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具有巨大的商机。
但这些纯社会资本投资的绿色发展基金主要投资于盈利性较强的绿色领域,对一些具有较强公益性特征且收益较低的绿色领域却鲜有涉及。因此,从统筹绿色金融发展市场的角度看,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建的PPP模式绿色发展基金将会在绿色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之所以强调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建的PPP模式绿色发展基金的重要性,是因为PPP模式绿色发展基金能够实现公益性、商业性与市场化的共赢。而纯社会资本参与的绿色发展基金对盈利目标有着本能追求,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通常会因此忽视绿色项目的公益性诉求。
例如,一些农村或者新建小城镇迫切需要污水处理,纯社会资本成立的基金往往会因收益较低而放弃投资这类项目。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立基金,不仅带入了公共资金作为引导资金,而且政府代表直接参与基金的管理与决策。从而在基金的管理决策层面上,形成既有社会资本代表也有政府代表的一种制衡机制,有利于实现绿色发展基金在公益性和盈利性方面的平衡和双赢。
目前,部分地方成立的PPP模式绿色发展基金,虽然地方政府属于出资单位,但在基金管理方面往往只是引入基金管理公司,采取与普通市场基金一样的管理方法,这将导致地方政府出资的资金无法有效发挥引导实现绿色发展目标的作用。因此,PPP模式绿色发展基金应该有明确的绿色发展目标。
例如,在区域内,希望通过绿色发展基金解决怎样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和建设哪些项目、这些项目的总体资金需求有多大、融资特征和商业模式如何等。
也就是说,PPP模式绿色发展基金是为解决特定生态环境问题所形成的一种新型融资工具。为了保障绿色发展基金的运作,真正能实现这些生态环境目标,在基金管理层形成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共同管理模式十分重要。
兼顾灵活性
PPP模式绿色发展基金本质上是一种政府融资行为,是政府为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向社会资本进行的融资。因此融资前的规划编制时就应该目的明确。
例如,如果是“流域绿色发展基金”,就要基于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如果是某个地区绿色发展基金,就要基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根据规划的生态环境目标,确定所须融通的资金总量以及项目群特征和金融需要扶持的发展方向。
但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绿色产业,其金融需求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也不相同。例如,脱硫脱硝除尘以及污水处理厂等重资产行业,适合单项做强做大,形成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领先企业,绿色发展基金或下设的子基金就可采取股权投资方式,通过资金注入帮助其上市或并购重组等。绿色股权投资基金嫌贫爱富的特征是有益于优质企业的识别和培育。
对于流域治理、生态改良等区域性或者地域性较强且需要多产业联动治理的生态环保问题,则须绿色发展基金或者下设的子基金将整个区域当作一个“大项目包”进行全面的综合融资和管理。
因为区域产业链间环环相扣,如果只是运用股权投资基金选择收益好的产业,就会导致产业链的失衡,使一些在产业链衔接中很重要但单项收益不高的产业面临困境,最终影响整个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大项目包市场化的推进。
目前大部分地方绿色发展基金采取的是股权投资模式,在绿色项目中选择盈利较高的项目,并规定对所有绿色项目投资总额不超过项目资金总需求的10%或者20%,这很适合扶持单项做大做强的绿色项目。
但对于大型的流域治理、生态城建设、海绵城市、工业园区综合环境整治等项目,需要培育可以提供环境综合服务的强大企业。
这种环保企业不是以单项做强取胜,而是提供综合的环境服务,并就区域环境问题设计出具有国际领先的综合治理规划和方案。通过产业链的综合衔接设计,既可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绩效,又增强了整体项目包的市场盈利能力,但需要PPP模式的区域环保基金进行保障和支持,这也是未来绿色发展基金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以预见,未来的20年是中国绿色产业发展的高峰期,各种类型的绿色企业将不断出现。例如,环境第三方治理公司、合同能源管理公司、环境综合服务公司、生物质能公司等,都已在近年涌现。随着它们的发展壮大必然会对绿色发展基金产生更大的需求,这也要求相关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能够适应绿色产业的动态发展,合理有效地发展和利用绿色发展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