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房价逐渐成为产业发展之殇

2016-11-22苏艳

上海房地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房价房价华为

文/苏艳

高房价逐渐成为产业发展之殇

文/苏艳

相信近期不少人都在关注华为搬离深 去东 之事。华为作为中国企业中的 者,极富创新力和发展前景,而深 也是国内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随着公司的良好发展,华为员工的收入也非常具有吸引力。目前,作为一家优秀的民营企业、深 的名片之一,华为被迫离开了深 ,可以说,是深 的高地价、高房价赶走了华为,赶走了持续的创新动力。这件事不仅在社会上引起反响,也将引起城市管理者的思考:城市的发展到底是房地产支撑,还是靠产业支撑。

一、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谁都难以否定

2015年,深 市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298.31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1331.03亿元,增长24.5%;非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1967.27亿元,增长19.4%。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0.35%,比2014年增长1个百分点。这一比重的持续上升,意味着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明显高于非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增速,经济发展对房地产业的依赖逐年加剧。上海的这一比重更加夸张,2015年达54.6%,连续两年占据了半壁江山。

此外,土地出让金仍是地方财政的核心来源之一。以一线城市为例:北京2015年的土地出让金高达1983.5亿元,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广州全年土地出让金为907.03亿元,同比增长7.4%,创历史新高。上海和深的土地出让金均略有下降,但总额依然居高不下,这主要是受可供出让土地减少的影响,土地单价依然是快速高企,上海全年的土地成交总额达到1677亿元,深 为417亿元。

房地产行业毫无疑问是支柱产业,地方政府根本离不了房地产业。可以说,如果没有房地产业,任何经济目标都是空谈。当然,对房地产业的依赖也非长远之计,但地方政府又不得不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导致骑虎难下的局面。

二、高房价必然给产业发展带来误伤

健康的城市发展,必然呈现产业结构合理、产业不断升级换代、房价稳步上涨、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的局面,产业和房价相得益彰。产业的发展吸引高端产业人群,带动房价的稳步上涨;房价的上涨,给产业人群带来一定的资产升值空间,吸引企业投资。这种局面对政府也极为有利:企业的入驻带来大量税收,为城市基建、配建提供财政支持,高端人才的集聚带来城市活力,为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但现阶段,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房价明显过高,房价的涨幅动 十几个百分点,甚至几十个百分点,与产业人群的收入涨幅、产业发展节奏完全不匹配,且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带动商业、办公成本上涨,甚至产业用地价格也大幅上扬。一方面,这大幅增加了产业人群的生活成本,其效应传导到企业,就将大幅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另一方面,高房价会逼退大批有潜力、有创造性的高端人才,使企业重新思考城市布局问题。华为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现阶段,由于一线城市的高房价,已经开始出现高端人才的挤出效应,上海的人才往长三角城市转移,深 、广州的人才往周边城市如东 、惠州等转移,北京的人才开始纷纷选择回乡发展。未来这些人才重新选择工作地,将带来产业的重新布局。

三、华为出走的根源就是高房价

在接收新华社的采访时,任正非说:“深 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发展。我们国家最终要走向工业现代化。四个现代化中最重要的是工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中最主要的是,要有土地来换取工业的成长。现在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既然要发展大工业、引导大工业,就要算一算大工业的要素是什么,这个要素在全世界是怎么平均的,算一算每平方公里承载了多少产值,这些产值需要多少人,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担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很明确,华为觉得在深 运营,成本太高。一是扩张发展的成本:华为旗下的绿苑公司,2015年在东 拿了两块商住地,建筑面积分别达20万平方米和11万平方米,也就花了7个多亿,楼板价算下来每平方米仅2000多元,这种低价在深 早已不可能遇到。二是员工的生活成本:员工要购房,房价太高,员工要解决基本需求,如子女教育,学区房房价更高。

沃顿商业公众号分析,深 曾拿“华为科技城”这一和华为毫无关系的名称大力宣传,炒热区域房价,但这提升的却是华为人实实在在的购房成本,对华为毫无益处。

可以说,地方政府过于热衷于开发房地产市场,过于热衷于追求一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增长数据,忘记了服务于长期产业发展的基本职能。对于华为这种企业,深 政府还想弥补,还惦记着产业税收,但对于其他创新发展的小企业,可能就会任其逃离。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深活力的衰退。

只有高房价,只有房地产,没有华为,没有腾讯,这样的深 ,还会是今天大批高端人才争相进入的深 吗?

四、产业是一个城市发展最坚实的基石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发展是中国面临的一大课题。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及发达的二线城市、沿海城市均在谋划产业的升级换代,这是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然而,笔者在走访了多个省会城市后发现,不管是中部的还是西部的,经济发达的还是不发达的,都希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金融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引入各种金融企业总部等。似乎现在中国的每个城市都想复制纽约,都想造个曼哈顿,但世界上的曼哈顿只有一个。

可以说,实体经济、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脉络,是一切行业的根基。金融产品的利润说到底还是来自实体经济。笔者一直不太理解P2P骗局为什么那么容易得逞,除了“人们太渴望暴富”就无其他解释了,毕竟一切金融产品最终都会投到具体的项目中,投入实体经济中,但以现在制造业的状况,哪里还有利润可言,更何况是那么高的收益率?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金融业,必将成无水之源,泡沫化、空心化等问题都会浮出水面。

因此,若城市楼市过热,如四个一线城市以及南京、苏州、合肥、厦门等,政府要及时干预,降低房价过高的风险,必要时要出台强势调控政策,有序引导房地产市场回归至均衡水平,预防楼市风险传导至城市产业和经济发展中。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

猜你喜欢

高房价房价华为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两大手段!深圳土地“扩权”定了,房价还会再涨?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华为
叶檀:个税改革到底会不会推高房价?
去库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降房价
2016房价“涨”声响起
地方政府推高房价行为的激励和方式——基于文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