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理念民办高校建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2016-11-22

山西建筑 2016年20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民办高校互联网+

王 叶

(三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基于“互联网+”理念民办高校建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王 叶

(三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从民办高校建筑专业教学的具体情况出发,探讨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该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改革的一系列建议,为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提供了参考。

民办高校,教学改革,建筑专业,互联网

0 引言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速度的提高等等好处,因而“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1]。

1 民办高校建筑专业的课程教学现状——以三江学院为例

1.1 师资严重缺乏

三江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江苏省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校,也是全国最早的四所民办本科高校之一,其建筑专业创办于1993年,是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学制五年。目前,建筑专业共有21个班级,在校生多达600人,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生基数,我们的建筑专业专职教师仅有16名。如果按照每个班级分配2名设计课教师的标准,那每个学期需要的教师数就是42名,即使全院所有教师身兼两门设计课程,还是有10个空缺需要去弥补。况且,这里所说的还仅仅是个理想状态,实际情况的空缺远比这个估算要大。因此,为了保障每个学期课程的顺利进行,学院上下都会积极的去联系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各个设计院的在职教师、退休教师、高级工程师等优秀人才来建筑学院兼职任课。

面对师生配比如此悬殊的这样一个状况,仅仅依靠稳定性较差的兼职教师来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有风险的,因此,需对传统的教学资源进行改革。

1.2 学生过度依赖手机

今天的手机已不像过去仅仅是承担打电话远程交流的功能,它更多的被学生用来上网搜索信息、观看视频、打游戏、组群聊天、购物等等。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为学生解答困惑,快速查找到学科相关资料,它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娱乐途径。这把双刃剑不好的一面在理论课的教授过程中尤为突出,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娱乐活动的现象特别严重,即使老师不断的提醒甚至是采用严厉的制裁也往往是收效甚微的。

面对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学生过度依赖手机进行娱乐活动的这样一个状况,如果仅仅依赖老师不断的提醒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是不是可以反向的思考一下,是不是一定要完全杜绝学生使用手机,我们是不是可以反过来利用手机,在手机上提供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资源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因此,需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

2 “互联网+”对教学改革的启发

目前,解决师资短缺是我校建筑专业面临的最大难题,解决学生过度依赖手机是提高教学质量需要重点攻克的一道难关。如何能把更多的稳定的老师请来上课,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利用手机有益的一面,“互联网+”理念的教学模式也许是对这两个问题的最好回答。

基于“互联网+”理念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与学生利用计算机与网络,在网络上进行的跨地域、跨时空的教学形式。就是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正式的教学活动中引入手机来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体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设网络平台。

2.1 整合精品课程资源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从我们建筑学院自身情况来说,师资数量缺乏,青年教师比例居多,学生人数众多,这样的事实让我们并不具备建设自己专业精品课程的能力,转而寻求既有的资源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式,况且在同行业已经有很优秀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前提之下,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优质的教学成果进行应用和分享。目前,在我们建筑学院已经开设的课程中,有很多都可以从网络上找到优质的课程资源,比如《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与设计》《建筑物理》《城市规划原理》《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见表1),这些课程都是由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家精品开放课程主持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国家级特色专业负责人等担任的主讲教师。我们可以搭建一个网络平台,把这些资源全部整合上去,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手机、ipad等工具随时获取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也会给学习者更多的个性化和控制权,学习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也会大大提高。

表1 建筑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开设情况

2.2 贯通课堂内外活动

目前,手机的使用率是100%,但即使如此之广泛的移动设备,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少的,如何变被动防止学生玩手机到主动引导学生使用手机来进行学习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认识到一个问题,学生缺乏上课的积极性,和我们教学工作的低效开展是有很大关系的,传统教学的板书、ppt等呈现形式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听觉疲劳的状况,现在的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是媒体形式的知识,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把课堂内外的知识结合起来,采用文本、图像、音频或视频等形式传授给学生。我们可以利用周边社会资源来促进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兴趣,比如在我所讲授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关于街区尺度这个知识点的讲授,可以把课堂内的尺度数据和南京市的一些著名街区联系在一起,学生可以带着手机去南京市的老城南街区,比如夫子庙、老门东一带进行拍摄和调研,然后制作成一些数字资源来展示,同时可以分享到我们的网络平台上供大家相互交流和讨论,这种实境式的教学模式,并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手机、ipad等设备的方式,一定会让学生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

2.3 建立高效师生互动

一个高效的教学活动必须时时注意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每个学校的学生来源是不同的,有理工科与文科的区别,有美术功底与零基础的区别等等,这些都需要老师时时关注,我们三江学院的学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学习的自主性较差,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老师推着走。针对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增加一些与学生的互动,不能把网络资源丢给学生后就置之不顾,而要加强对课程学习中、课程学习后的问题与成效了解。比如,在建筑设计课程学习过程中,要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集中讲授,并且是面对面的形式,课程结束后,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及时提出需要改进和注意的地方;在建筑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发挥学生自主性的作业练习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都应该是比较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也起到了对学生利用手机学习情况的一个监督和验证。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还特别需要时时提醒学生注意明确学习目标。作为一个民办高校,我们的建筑专业如何与同处于南京地区的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名校的建筑专业做出区分,我们的学生毕业以后走上建筑市场如何能被社会认同,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三江学院的办学特色,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个目标不仅要教师明确,也应该让学生明确。这就需要我们的师生互动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传授层面,还要引入实践教学,可以把一些实际的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项目放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选做,老师和设计院的工程师共同指导,这种方式对知识有效转化为能力是极其有利的。

3 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们的教学进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利用“互联网+”理念把既有的优秀的精品课程开放资源利用起来,不仅可以缓解民办高校教学资源的短缺情况,同时还能把学生滥用手机的情况变被动为主动。

我们要把各个高校建筑专业的精品课程资源整合完善到一个网络平台上,允许学生把手机作为学习的工具积极利用起来,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结束后的师生互动,教学中注意讲授教学后注意反馈,同时明确三江学院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样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三个不同的方面入手来达到我们的建筑专业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必将是行之有效的,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将是受社会所认可和欢迎的。

[1] 赵跃萍,万 俊.基于“互联网+”理念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5(8):131-132.

[2] 崔 婷.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高等院校教学中应用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李 晨.互联网与全日制高校教学[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19(2):12-15.

[4] 倪小鹏,张静然.移动学习的发展与趋势——访移动学习专家凡特霍夫特博士[J].中国电化教育,2009(7):1-5.

Architectur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of private university on the basis of “internet+” concept

Wang Ye

(SanjiangCollege,Nanjing210000,China)

Starting from specific conditions of architecture course teaching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the paper explores architecture course teaching problem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teaching reform suggestions, which has provided some guidance for building and using internet teaching resources.

private university, teaching reform, architecture major, internet

1009-6825(2016)20-0228-02

2016-05-09

王 叶(1986- ),女,助教

G642.0

A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民办高校互联网+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高专医药卫生类国家精品课程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