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鳖(墨鳖)人工养殖技术总结及形态学特征描述

2016-11-22张君余鹏沈保平宋新欢毕志华陈露刘烜万全

水产养殖 2016年9期
关键词:裙边黑色池塘

张君,余鹏,沈保平,宋新欢,毕志华,陈露,刘烜,万全

(1.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2.安徽省长江水生动物保护中心,安徽芜湖 241000)

中华鳖(墨鳖)人工养殖技术总结及形态学特征描述

张君1,余鹏1,沈保平2,宋新欢1,毕志华1,陈露1,刘烜1,万全1

(1.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2.安徽省长江水生动物保护中心,安徽芜湖 241000)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是一种名特水产品,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华鳖的市场需求量与日俱增,其养殖技术也在全国各地得到快速的发展,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的地方种群和名称,如“太湖鳖”“日本鳖”[1]“江南梅花鳖”“平南墨底鳖”等。安徽省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也是龟鳖的主要产地,在安徽长江沿岸的中华鳖种群中经常能够发现腹部呈墨黑色的中华鳖,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墨鳖”,在芜湖市及周边分布较多。在当地,“墨鳖”有“鳖中乌鸡”的美誉,认为其营养价值高,有很好的滋补和药用价值,市场价格为普通中华鳖的2~3倍。安徽省长江水生动物保护中心关注到当地“墨鳖”的存在,自2007年开始收集培育亲本,进行人工驯养繁殖试验,并于2011年繁殖成功,现保护中心拥有成鳖和幼鳖共计2万只。墨鳖可能是中华鳖的一个突变的地方种群,主要特征是全身呈墨黑色,且这种特征可遗传,因此通过墨鳖人工选育,其具有潜力成为一个优质养殖品种。随着收集当地野生“墨鳖”数量的增加,繁殖出的“墨鳖”种群数量不断扩大。现将墨鳖的驯养情况报告如下,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墨鳖”驯养、繁殖、人工选育和种质基因等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野生墨鳖收集

野生“墨鳖”主要分布在安徽省芜湖市和巢湖市,铜陵市有少量分布。安徽省长江水生动物保护中心从2007年开始收集和驯养墨鳖,2012年以前,每年收集墨鳖50~80只,近3年,野生资源较少,每年收集10~30只,收集的规格范围为400~1 500 g,价格为560~640元/kg。

1.2 墨鳖人工驯养

1.2.1 池塘构建墨鳖养殖池塘规格为:长20 m,宽10 m,池深1.0~1.2 m,水深0.5~1.0 m[2],池塘东西走向。水源干净无污染,进出水方便。在池塘最长的两边搭建晒台,晒台前每隔1 m种一颗空心菜,以供墨鳖躲避遮阴,同时降低水体中的氨氮。池塘四周用水泥砌成墙,高出最高水面30 cm左右,防止鳖逃走。

1.2.2 清塘消毒放养鳖前,对池塘进行消毒,采用每667 m2用生石灰60 kg,带水清塘,清塘3~5 d后,抽干水,晒塘。

1.2.3 肥水墨鳖养殖池塘水色要有一定的肥度,透明度30 cm左右为好,防止水质过清引起墨鳖相互撕咬。放养前期可投喂豆浆肥水。

1.2.4 野生墨鳖放养检查收集的野生墨鳖,挑选体质健壮、无伤无病的进行养殖,且在下塘前用3%~4%的NaCl溶液浸泡15 min,达到杀灭病原体的作用。活力不好的鳖放入盆中或小水泥池中单独治疗、饲养,健康后下塘。将收取的墨鳖根据体质量分为4类,分别为:600 g以下,600~1 000 g,1 000 g以上和非健康鳖4类,将4类鳖分池饲养,放养密度不高于1只/m2。

1.2.5 投喂每年4—5月份,降低水位,9:00—10:00投喂1次,饲料是鳖饲料和鱼虾,日饲喂量是整池鳖体质量的5%。5—10月份水温升高,9:00—10:00和16:00—17:00分别投喂1次,日饲喂量是整池鳖体质量的8%。除此之外,鳖池中投放一些小鲫鱼,让鳖自行捕食,提高鳖肌肉品质。10月份后水温降低,每天投喂1次,11月份,升高水位,准备越冬。当水温低于15℃,鳖处于冬眠状体,不投喂。具体见表1。

1.2.6 水质管理墨鳖养殖的水体最好为弱碱性性水体,pH值7.5~8.5为宜,定期测量水体pH值,为防止养殖水质恶化腐败,定期施加微生态制剂、底改等调节水质,降低氨氮、亚硝酸盐。

表1 墨鳖日常投喂情况表

1.2.7日常管理日常做好养殖记录,记录每天投喂饵料种类、数量,水温,pH值等。定期检测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做好巡塘工作,观察每天鳖的摄食情况,根据天气和当天的摄食情况确定下一餐的投喂量,发现病鳖、死鳖及时捞出并做好记录。

1.2.8 病害防治白点病[3]、白斑病[3]、白底板病[4]、红脖子病[5]和腮腺炎[6]是中华鳖养殖危害最严重的几种疾病。墨鳖抗病力强,其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尚未暴发过这几类疾病。但还是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入冬前用生石灰全塘泼洒消毒后再将鳖入池。被咬伤或碰伤的墨鳖入池前,用复合聚维酮碘浸泡消毒。每天巡塘,发现病鳖立即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用药后及时解毒。适时投喂鱼虾和蔬菜,增加鲜活动物蛋白和维生素的补充,增强墨鳖的免疫力。在7月份,疾病高发前期,可向饲料中添加板蓝根,预防病毒性的疾病。

1.3 墨鳖人工繁殖

1.3.1 产卵池要求产卵池规格同成鳖养殖池塘相似,但在宽10 m的一边搭建产卵场,产卵场长10 m,宽1 m,铺设沙子厚度40~50 cm,上方搭建遮阳瓦片。

1.3.2 亲鳖挑选和培育亲本要求体质健壮,无病,且体色墨黑。将挑选好的亲鳖按照雌雄比3∶1~4∶1放养,放养密度在200~300只/667 m2。亲鳖入池后,定期投喂适口鲫鱼、鲢鱼或虾作为饵料,并辅以少许植物性饵料,日投喂量占鳖总体质量6%~8%,促进性腺发育。且保持水质清新,必要时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

1.3.3 产卵和孵化在产卵季节的上午,到产卵场沙堆内挖出受精卵,将受精卵(卵壳内出现白点)以动物极朝上轻轻放入集卵箱中整齐排列。采卵后,平整产卵场内的沙堆,以便下一次产卵。收集的墨鳖卵动物极朝上,摆放在铺有2~3 cm蛭石的孵化箱内,上面再覆盖薄薄的一层蛭石。蛭石湿度保持在6%~8%,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好。孵化房每天通风,经过45~50 d的孵化,稚鳖就破壳而出。稚鳖出壳后移入大盆暂养2~3 d,经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放入稚鳖池中喂养。

2 结果

2.1 驯养结果

野生墨鳖在小规格池塘中驯养成活率高达99%,死亡很少,且死亡多为受伤的野生鳖。经过多年的收集和养殖工作,现拥有野生墨鳖亲本600只,其中能繁殖的有500只,后备亲本100只。

2.2 墨鳖繁殖结果

相比于其他品系的中华鳖,墨鳖的繁殖力下降很多。墨鳖每年产卵1~2窝,共可产卵6~20个,平均13个。受精卵孵化时间和普通中华鳖无明显差异。近几年,共繁殖出墨鳖近2万只。

2.3 “墨鳖”的形态学特征观察

2.3.1 稚鳖稚鳖每年7—8月份出壳,体质量2.5~4.0 g,背部形态近似圆形,背甲脊椎隆起,呈黑灰色,背甲表面分布有对称排列的黑色花斑,脊椎两侧对称分布有12~14条纵向弯曲排列的皱褶线。腹甲呈墨黑色,裙边宽厚,裙边背面边缘分布黑色花斑,裙边腹面外缘呈墨黑色。头和四肢皆呈墨黑色。将刚出壳的墨鳖随机取60只,测量体长和体质量,并用excel软件绘制散点图,得出如图1所示的关系。2.3.2幼鳖幼鳖体质量70~150 g,外观呈椭圆形,随着个体的生长,背甲脊椎隆起逐渐趋向扁平,分布的皱褶线仍清晰可见。背甲呈黑灰色,黑色花斑逐渐变大变浅。腹面呈墨黑色,裙边宽厚,裙边腹面观浅灰色,裙边背面边缘分布黑色花斑,裙边腹面外缘呈墨黑色。性格凶猛,喜欢互相撕咬。

图1 稚鳖体质量和体长关系图,N=60

2.3.3 成鳖成鳖体质量400~500 g,外观形态呈椭圆形,背部扁平,黑灰色变浅,分布的黑色花斑逐渐变淡,但仍可见,皱褶线变模糊无法计数。腹面呈墨黑色但变淡,裙边宽厚,裙边背面边缘分布黑色花斑模糊可见,裙边腹面呈黑灰色。性格十分凶猛,极易互相撕咬。

3 讨论

墨鳖为中华鳖的一个突变体,其全身墨黑色,且能稳定遗传。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安徽芜湖、巢湖和铜陵。经观察发现,墨鳖性格凶猛,容易相互撕咬,且活力要高于其他品系中华鳖。养殖过程中,宜种草,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墨鳖繁殖性能较低,每年产蛋1~2次,共产13~20枚蛋。但受精卵的孵化率高于其他品系中华鳖,易孵出。墨鳖幼鳖价格高,每只12~15元,且墨鳖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深受老百姓喜爱,成鳖价格高,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墨鳖的突变体丰富了中华鳖的基因库,能为中华鳖的研究提供良好的资源。

[1]张海琪,黄丽英,何中央,等.中华鳖太湖养殖种群和日本引进种群线粒体DNACyt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及分子进化初探[J].动物分类学报,2006,31(2):264-268.

[2]赵忠添,陈志玲,何为.黄沙鳖庭院标准化仿生态养殖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0):320-323.

[3]袁保京,姜乃澄.中华鳖白点病和白斑病的区别与防治[J].浙江畜牧兽医,2001(3):36-37.

[4]张俊杰,鄢庆枇.中华鳖白底板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水产科学,2007(4):244-246.

[5]傅美兰.中华鳖红脖子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福建畜牧兽医,2000(6):42.

[6]杨学军.中华鳖腮腺炎的防治对策[J].科学养鱼,2002(8):45.

10.3969/j.issn.1004-2091.2016.09.018

2016-04-11)

猜你喜欢

裙边黑色池塘
冬日茶馆夜话
热闹的池塘
资水邵阳段野生砂鳖肌肉与裙边营养成分与品质评价
黑色
浅谈汽车裙边胶循环回收喷涂技术
漆黑一片
池塘
夏季的风
夏天的池塘
那个黑色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