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面板数据下的我国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2016-11-22吴惠冰
吴惠冰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350000)
基于面板数据下的我国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吴惠冰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350000)
最低工资保障制是保障弱势劳动力的一项法规,关于最低工资法对于就业是否存在负面影响在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由于每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结构的不同,最低工资法对于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通过以1996年至201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截面数据加权的固定效应方法,构建最低工资-就业模型,考察最低工资对我国的就业效应,结果表明最低工资的提高会对我国就业产生微小的负面影响。
最低工资;就业;面板数据F0/F2
一、文献综述
早在1928年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的第131号公约就规定了具体详细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如今,世界上18%的国家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最低工资管制就业的制度。该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劳动力的工资利益,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分配。但是传统的劳动力经济学认为,最低工资的实际效应微乎其微,甚至对国民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布朗(1983)等人利用不同的函数形式得出最低工资增长10%就将减少1%的就业的结论。施蒂格勒(1946)在《最低工资立法经济学》中阐述,最低工资政策把工资增加到市场出清标准时,劳动供给增加,劳动需求量下降,导致失业增加。这是政府对劳动市场的干预,而政府是不能够超越市场的,市场配置无疑是最有效率的。而韦尔奇(1974)利用两部门模型印证了施蒂格勒的观点[1]。
但是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传统劳动经济学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大卫·卡德和艾伦·克鲁格用双重差分方法比较了1992年美国提高最低工资的新泽西快餐店和邻近没有提高最低工资的宾夕法尼亚快餐店的雇佣人数,发现新泽西快餐店新增雇佣人数超出了宾夕法尼亚的同业雇佣人数。而且,在劳动力市场中,还存在种种因素可以抵消最低工资引起的成本推进的失业,比如,曼宁(1995)提出最低工资标准有些类似效率工资的功能,能够对工人产生激励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降低企业的监督成本。乔本(1982)更是提出了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当提高最低工资时,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压缩非货币福利支出等途径来降低成本,从而减少由成本提高引起的失业。
在我国,夏小琳(2005)认为城市中出现大量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和没有享受社会保障的群体,这不利于城市化进程,也不能够保障经济持续增长,因此应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但有些学者认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将最低工资进行微小上调,这不会对就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韩兆洲和魏章利用实证分析对我国的大中城市进行最低工资和就业的相关线性检验,结果发现最低工资和失业率的相关系数是-0.01[2]。
目前学术界关于最低工资和就业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盖棺定论,研究最低工资也成为了政府如何实现充分就业的重要问题。
二、我国的就业现状
我国目前处于经济结构的转型期,就业弹性呈下降的趋势。在2000年到2010年平均就业弹性系数是0.069,造成了“高增长,低就业”的局面,而在2008年更是下降到了0.0176[3]。显然,我国高速增长的GDP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与奥肯定律相悖。而且目前中国失业主要是结构性失业,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和“技工荒”的局面。在我国的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于东南沿海,“孔雀东南飞”和“投身北上广”,就业状况不尽如人意。然而如今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转向中西部,中西部的就业岗位也在不断增加。结合我国不同地区的就业形势,每年高速增长的GDP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而最低工资也在连年提高。
三、我国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描述
我国199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确定了最低工资制度。若是采取时间序列分析的话,无法满足大样本的要求。因此,本文采取了我国1996年至2013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西藏2004年才开始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为了保持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剔除了西藏的数据[4]。本文就业人数和GDP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各个省份的统计年鉴整理而成;最低工资标准为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整理而得。
(二)模型的建立
在建立的模型中,以就业人数E为被解释变量,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GDP和最低工资标准MW为解释变量建立双对数模型,各解释变量前的系数就为弹性大小。因此,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将模型具体设定为:
下标i表示横截面单位,为全国去除西藏的各个省市;t表示时间序列单位,如t取1则表示为1996年,共18个单位。
1.就业人数lnEit:就业人数的数据采用的是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数是指年满16周岁,从事社会劳动并且获取一定报酬的劳动人口。
2.最低工资标准lnMWit:我国并没有实行全国统一的最低工资标准,由各省市依据各自情况制定,要求至少两年应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本文采用的是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第二档数据。
3.滞后一期的最低工资标准lnMWit(-1):经济政策往往具有滞后性,企业根据各政府颁布的工资标准进行调整需要一段时间,劳动者根据上一年的工资标准来确定就业意向。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引入滞后一期的最低工资标准。
4.实际地区生产总值lnGDPit:影响就业的因素有许多,其中GDP是影响各地区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用各地区生产总值代表各省市的发展状况,考察对就业的影响[5]。
(三)实证检验
1.平稳性检验
在处理面板数据的过程中,先检验其平稳性,分析是否出现了伪回归。为了简便,本文采取了相同根单位LLC检验和不同根单位ADF-Fisher检验。通过两种检验可知,各变量均接受原假设,序列是不平稳的。如表2所示,lnEit、lnMWit、lnMWit(-1)和lnGDPit均为一阶单整。
表1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2.Hausman检验
用Hausman检验可以判定模型是适合用个体随机效应模型还是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通过Eviews8.0的Hausman检验,可得统计量的值为21.904477,P值为0.0001,表示应该拒绝原假设,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来估计模型。同时,由于横截面个数大于时序个数,考虑到截面数据的异方差性,选择截面加权的方式对模型进行估计。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全国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估计结果
3.实证结果分析
模型回归后的经过调整的判定系数R2为0.995,这意味着模型的总离差有99.5%是可以通过回归解释的。回归结果显示,最低工资和滞后一期的最低工资对就业有负向影响,但是弹性系数较小。最低工资对于就业的弹性系数约为-0.129,但只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成立。而滞后一期的最低工资的弹性系数只有-0.0397,且P值很大,即使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仍不能成立,因此称滞后一期的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而GDP的就业弹性系数约为0.2498,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成立。这意味着全国GDP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带动约24个百分点的就业增长,这与预期相符,经济的增长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
四、关于最低工资对于就业影响的结论
最低工资在我国实行了有十多年,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一方面,通过更加相对公平的分配给予了劳动力市场上弱势群体予法律保障。最低工资对于就业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即使最低工资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但是企业为了使其利润最大化会把增加的成本通过价格转移给消费者。另一方面,我国各省市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较低,虽然最低标准连年增长,但剔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最低工资增长幅度十分有限[6]。
当今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出现了各种矛盾,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虽然最低工资会对就业产生微小的负面影响,但是考虑到中国复杂的国情,最低工资对相对于更加公平地分配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的[7]。所以政府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对最低工资进行微小地调整。并且,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国民收入的增加,应该不断健全完善最低工资管制体制,全面覆盖最低工资的范围。
[1]George J.Stigler.The Economics of Minimum Wage Legislation[J].The American Review,1946(3):358-365.
[2]韩兆洲,魏章进.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6(1):35-38.
[3]张运婷.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就业效应及作用机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1.
[4]石娟.我国最低工资标准与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09(5):153-154.
[5]高宇婷.最低工资制度与劳动就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6]王光新,姚新国.中国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11):16-31.
[7]马双,张劼,朱喜.最低工资对中国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2(5):132-146.
(责任编辑 李建武)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mployment Effect of Minimum Wage Based on Panel Data in China
WU Hui-bing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0, China)
Minimum wage system is a statute to protect vulnerable labor,there are different views about whether minimum wage law plays negative impact on employment or not.Due to the different country's economic structures and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minimum wage law plays distinct roles of the labor market.In this paper,through 30 provinces panel data from 1996 to 2013,using fixed effects methods section data weighted to construct the minimum wage-employment model to study the minimum wage on the employment effec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nimum wage increase produces small negative impact on China 's employment.
minimum wage;employment;panel data
F249.2
A
1008—6129(2016)04—0054—04
2016—07—11
吴惠冰(1993—),女,福建龙岩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015级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