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新体制

2016-11-22刘戒骄薛晓光

区域经济评论 2016年6期
关键词:相关者开放式参与者

刘戒骄薛晓光

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新体制

刘戒骄薛晓光

新工业革命及其引起的信息化和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复合研发迅速增长,现行科技创新方式和体制存在的开放不够、协同效率低的问题日渐突出,不少企业现有创新系统面临严峻挑战。应对这个挑战,要求企业创新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开放和协同,整合开放创新与协同创新两个体系,在创新方式中融入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两类元素,在现有开放式创新的基础上形成参与者与各相关方的合力,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新体制。当前推进开放式协同创新的关键点是,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效机制,明确各参与者的责任和利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推进产学研紧密合作,发挥好政府促进和保障作用。

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协同创新;创新体制;科技创新

2003年哈佛商学院学者Henry Cheshrough首次提出了开放式创新概念,并指出要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综合利用内外部创意,构建内部价值网络生态系统与外部价值网络生态系统。随后国内外学者对其概念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国外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集中在开放式创新知识管理、产权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国内大部分学者则更加关注相关理论验证和应用、自主创新和开放式创新之间的关联、企业创新绩效与开放式创新的关系等方面。在主要的研究方法上,国内外大部分学者采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研究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其主要运用的理论包括交易成本理论、知识管理理论、资源分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等,均结合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企业开放式创新模式。最近几年,进行开放式创新所要面对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其不确定性日益增强,从而使得其创新过程的生态特性与管理者策略选择的进化特性逐渐凸显,这就要求企业要适时提高企业创新绩效,通过企业外部商业化路径及创新资源,建立与参与者间的长期“共生关系”,从而进入协同创新研究阶段。国内外大部分学者对协同创新的研究集中在协同创新的本质及内涵、相关影响因素、机制设计问题、效率评估等方面。除此之外,国内外部分学者对企业开放、协同创新实践也进行了实证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查阅和分析国内外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文献多是对开放式创新和协同创新分别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背景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创新研究较少。随着新工业革命的发展,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更加紧密,制造业呈现出智能化、网络化以及产业融合和技术复合化复杂化等特点,这客观上要求研发活动采取开放式协同创新方式。本文结合开放式创新和协同创新的组织、计划、协调与实施,分析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及其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结合美国相关企业做法总结出开展开放式协同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开放式协同创新的理论依据

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了产品复杂程度,产业分工的深化,使得单一企业难以独立承担研发任务,从而“开放式创新”成为企业创新的主导模式,企业协调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进行技术创新,除了在传统的产品经营上进行创新之外,还努力寻找技术特许及合伙、委外研究、战略联盟、风险投资等商业模式,将创新理念变为产品与利润。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创新过程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实现全球制造的互联互通,因此传统开放式创新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时代要求,协同创新模式应运而生。协同创新主要是指企业、政府、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及用户等多个参与者通过创新组织模式进行科技创新,通过国家意志和机制,促进各参与者发挥各自优势,整合资源,从而达到优势互补、技术推广、加速产业化的目的。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新范式。

综上所述,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例如Chesbrough教授和Peter Gloor研究员曾经提出“开放式创新”“协同创新”,但他们仅指出了开放式创新的一个核心要素(企业内部和外部构成的多元主体之间的创新)与协同创新的另一个核心要素(参与者和相关方之间的协同),而并未将两者进行综合分析,汪丁丁针对知识网络的形成提及了开放式协同创新,除此之外,国内外大部分学者都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企业和产业的开放或协同创新进行了深入研究,而没有从开放和协同两个角度研究企业和产业行为。因此,本文提出整合开放式创新与协同创新两个体系,在创新方式中融入开放式创新和协同创新两大类元素,在现有开放式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参与者与相关方之间的协同发展,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效机制,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等概念与思想。

开放式协同创新(Ope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OCI)是由政府、企业、高校、研发平台、中介结构、金融机构、供应商、用户和竞争者等多元主体构成的创新系统,通过开放与协同的相互作用,使得各创新主体间互相配合,达到加快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产业化,进行知识协同共建、协同有序化和获取应用的过程。它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其关键是利用开放的创新环境,使得各参与主体协同整合各类资源,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网络创新模式。在这个新的网络创新模式中,如图1所示,主要的核心要素是各创新系统中的大学、企业、研究机构等要素,辅助要素包含各创新系统中的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创新平台、非营利性组织等要素,这个新的创新模式可以通过核心要素内部、辅助要素内部及两要素之间的协作和整合产生大于三个系统叠加的效用。

开放式协同创新中创新资源在不同创新系统和主体之间的流动激发了企业创新行为,其中创新资源拥有者和共享者主要通过相关资源的流入流出来推动各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由上图可见,各创新系统间都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它们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除此之外,各系统都与外部政治、法律、社会文化和技术等创新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作用机制表现如下。

图1 开放式协同创新体制运作模式

1.相关者的竞争推动开放式协同创新演化升级

因为创新资源具有明显的稀缺性,因此该系统中的竞争关系是普遍、长期、持久存在的。将该系统中的竞争按照竞争者性质差异分为创新系统内部竞争、创新相关者之间的竞争、创新系统之间竞争三种。创新系统内部竞争主要存在于同质个体之间,促进了系统内部个体之间的协同进化,可以加快优化创新适应性及创新体制内部结构。创新相关者之间的竞争实质是系统选择创新主体的过程,它是推动系统创新的主要驱动力,通过系统和相关者之间的竞争,创新系统能优化系统成员结构,改善企业创新环境,达到开放式协同创新的目的。创新系统之间的竞争主要来源于系统内部与相关者的竞争。可见,相关者之间的竞争可以推动创新系统的协同进化,形成开放式协同创新的演化机制。

2.参与者与相关者的互利共生实现开放式协同创新

互利共生是企业开放式协同创新系统中最为普遍的生态关系。它主要是指创新系统中的参与者与相关者通过共同合作,取长补短优化系统创新适应能力。从创新资源特征来看,创新系统中存在多种共生模式:产学研合作创新,高校和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创新资源,企业转化高校及科研机构成果,双方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创新。企业与供应商创新,供应商掌握零部件生产技术,企业掌握产品生产技术,两者利用创新资源流动达到互利共生,从而实现生产周期的压缩,供应商收获较高市场需求和改良的生产技术,最终实现开放式协同创新。

3.创新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推动开放式协同创新

创新系统是一个开放的、与外界不停交换信息资源的系统。系统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和国际环境等,如图1所示。其相互作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利用自然选择改变系统创新;二是系统方向的变化也会对直接作用于外部环境,改变外部环境。创新系统中相关者、参与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主要表现在,参与者行为模式的变化会影响其他相关者行为,这种相互作用在创新系统如链条式互动,最后作用到第一个发生改变的参与者。因此,企业开放式创新过程中,要注重协同创新问题。

二、美国企业开放式协同创新的做法

1.苹果公司的做法

以苹果公司为例,2015年报数据显示:其研发开支只占公司营收的3.6%,在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市值最高的10家企业中排名最后,如此低的研发投入仍能获得营收增长28%,近2340亿美元,得益于其独特的创新模型。它将顾客、供应商、运营商等价值链主体融合到创新中,建立以顾客为中心、以供应商为依托、以运营商为联盟、以竞争对手为动力的全新商业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从苹果手机研发生产来看,它创新了触摸屏技术,并让中国台湾的宸鸿和胜华进行产业化,中国深圳龙岗区横岗镇六约伯恩光学厂进行切割打磨,韩国提供显示屏,韩国三星生产芯片、闪存、电池。通过与美国AT&T公司以及中国联通公司进行合作,结成战略联盟。通过该联盟优化了企业内部资源、创意、技术等,形成了有效的利润保护和行业进入壁垒。除此之外,20世纪末苹果公司与其竞争对手进行协同创新,通过与微软公司交换专利许可协议,微软公司同意推出电脑版的办公系统Windows 98,苹果公司同意在苹果自带系统中捆绑销售微软公司的浏览器,双方达到共赢。苹果公司还通过“iPod+iTunes”“iPhone+APP Store”组合开创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将硬件、软件和服务融为一体,适应苹果用户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苹果的各大手机软件商店对所有开发者开放,苹果商店可以销售任何创意的手机软件,销售收入与苹果公司三七分成,极大地促进了苹果公司协同创新的步伐;除此之外,苹果公司的所有产品主要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和中国、捷克、韩国等国家进行生产,关键部件制造和供应主要由美国、中国、德国、爱尔兰、以色列、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荷兰、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完成,最终由中国进行产品组装。

2.波音公司的做法

21世纪以来,波音公司与韩国、欧洲、中东、日本、马来西亚等多国、地方政府、航空公司开展合作创新。与此同时,与中国、韩国、西班牙、中东等国联合建立了研究中心,研究航空新技术。通过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自2013年以来,波音公司成为全球领先的航空航天公司,美国最大的出口商。从波音公司的发展历程看,其创新网络已延伸至世界每一个地区,300多家子公司已普遍分布在中国、欧洲、韩国、澳大利亚、日本、巴西、俄罗斯等地区,工厂遍布70多个国家客户遍布全球150多个国家,全球大约两万多家供应商组成其供应商网络,分别在中国、马来西亚、印度、欧洲、巴西等设立了6个研发中心、16个合作联盟和22个联合研究中心,与国外的50多个国际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它与全球组织、机构、客户以及政府部门进行协同创新(见图2)。

图2 波音全球协作环保技术研发区域分布

波音公司创新了供应链管理模式。20世纪60年代波音727国外供应商生产部分只占2%,而目前波音787中70%来源于国外。以波音787为例,它的研发采取“设计并生产”的供应链合作模式,使得波音公司将787中的大部分成本和风险转移给了世界各地的供应商。各地供应商承担负责部分的各项费用,波音公司授予其相应的知识产权。这种“系统集成”的商业模式,让供应商承担更多的设计、研发与生产责任,将优势技术、资源与资金进行整合、共担风险。与此同时,供应商也参与到了飞机主要部件的研发、设计、制造过程。其供应商由批量生产零部件变为生产整个系统,如一个机身段、发动机、座舱等。因此,其供应商由此变成系统集成商,一级供应商数量从原来数百个减少至50多个,从而使波音公司利用多余人力物力进行其自身产品研发工作,使其转变为一个大规模产品集成商。例如:波音公司将华盛顿州的分厂转包出去,分包到美国15个州和12个国家,各厂商之间已经不再是传统供应商关系,而成为开放式协同创新的合作伙伴。

3.宝洁公司的做法

20世纪90年代末,宝洁公司曾面临研发成功率低、研发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2000年,新任CEO雷富礼重塑企业文化,提出“联发”的思想,通过WWW.Innovation.net与WWW.Innocentive.com网站,鼓励内外部创新资源的协同发展,再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征集全球创新理念。以外,宝洁还实现了组织模式的成功转型,如设立“外部创新主管”职位,管理外部创新,组建“创新侦查员”队伍,从网络、文献中寻找技术突破和技术专家。同时,宝洁公司与全球50多万名发明家合作,使其成为企业的创新服务提供商和技术顾问。企业文化和组织模式的转型让宝洁公司在开放式协同创新的道路上获得成功,并成为开放式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通过这些开放式协同创新措施后,收集了大量的外部创新成果。同时,宝洁公司更加重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2007年其研究开发战略将传统的研发(R&D)转变为联发(C&D),构建了“C&D”开放式创新平台,不再依靠内部创新成果,更多地吸收外部创新成果。该平台连接了内部的全体员工和外部的客户及消费者,客户在该平台提交创新需求设计创新方案,让外部的大众智慧成为宝洁公司最宝贵的创新资产。该平台运行以来,宝洁的研发生产力提高了近60%,创新成功率提高了两倍多,而创新成本下降了20%。

随着产业分工深化和科学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产业生命周期变短,资源要素、产业分工、利润等在全球范围内再分配,现代研究开放进入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开放式协同创新时代,创新主体多元化、创新意识普及化、创新领域分散化、创新系统生态化、创新成果综合化、创新能力最优化、创新环境复杂化。企业能否认识现有研究开发的特点和要求,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来增强自身科技创新实力,成为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知识传播、扩散速度快,技术溢出程度高,人员流动加速,过多依赖外部创新资源,研发侧通过与各创新参与者和相关者的交流合作,提高创新效率,需求侧通过满足市场需求和用户的个性化要求,促进创新参与者和相关者协同创新,加速技术成果转化进程,使得开放式协同创新模式成为必然选择。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提高了各创新系统间的协同创新效率,为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奠定了技术基础。因此,企业要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整合内外创新资源,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激活创新系统参与者与相关者的各类创新要素的动力,实现协作,提高创新能力。

三、开放式协同创新中面临的风险和问题

开放式协同创新虽然加快了研发进度和知识传播,但容易引发融资风险和知识产权纠纷。从国内外相关企业研发实践来看,由于参与者多、风险大,各参与者利益诉求协调难、创新成果权益分配难,协同主体不统一、创新目标不一致,开放式创新除了能够提高研发能力、缩短研发周期,还会增加交易协调成本,甚至引发投融资风险和相关知识产权纠纷等。

开放式协同创新中知识产权协同管理因受到权利归属、信息不对称、权力主体诉求差异、创新不确定等天然因素影响会阻碍创新发展,影响创新过程管理、中间产出及创新成果的分享等,阻碍协同管理的有效开展。从各参与者诉求和目标来看,企业倾向于选择可以适应当前市场环境,节约生产成本并最终能够获得最大收益的项目和技术。高校等科研院所愿意选择能够实现有创新意义的科研成果。创新目标的不一致性容易导致企业和各创新参与者间难以达成合作,协同创新活动的利益分配机制难以合理体现创新主体参与协同的努力程度,从而会降低创新参与者进行研究开发的积极性,最终阻碍开放式协同创新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明确开放式协同创新参与各方知识产权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归属问题,避免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要通过建立有效的利益分享机制,统一各参与者创新目标,阶段性目标可以存在差异,但最终目标应一致。

此外,还要注意解决好参与各方协同度不高、信任度不够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开放式协同创新是要有效地整合和高效利用创新资源,这一点需要通过市场来进行检验。迄今为止,大部分创新主体由企业担任,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度低,激励机制不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建立创新资源分享平台,通过该平台集聚创新资源,并通过各创新资源共享率、贡献度等测评某一创新资源价值,完善激励机制。

四、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体制的对策建议

解决开放式协同创新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应该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的要求,调动各参与者的积极性,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推进产学研紧密合作以及发挥好政府促进和保障作用,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的新体制,进而为实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目标奠定基础。

1.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体制,首先明确企业为创新主体,构建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的战略联盟,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主导企业。支持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规划设立多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研发中心,加强规划引导,积极制定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专项工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科技创新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紧密结合,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领军企业,建设特色基地。其次要深化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引导建立专业孵化平台,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促进各类科技载体成为创新成果及产业化的重要策源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投入产出率。

2.推动产学研紧密协同形成合力

产学研协同发展是企业创新的有效途径。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机制应借鉴各国成功经验,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满足市场需求。首先要促进创新系统中参与者和相关者建立紧密合作网络,创新其组织形式,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创新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发展模式,提高各类创新资源开放度。积极探索产学研的合作模式:以高校为主导的合作模式。其次要形成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鼓励创新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共建各类创新型的实体机构,鼓励大学、科研机构等采用技术入股形式成立企业。探索企业为主模式中利益分配问题的解决对策,明确股权关系,建立相关契约,杜绝因为利益分配问题而解散。再次完善多学科创新体系,鼓励各级别高校和科研机构跨层次跨领域合作创新。

3.更好地发挥政府促进和保障作用

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体制的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推动。要建立通畅的协作机制,建设联合办公机构、创新体系评审和督察制度,促进各创新参与者和相关者之间的协作,积极进行行政指导,开展政府部门的创新理念培训,鼓励相关人员参与企业创新活动。首先,制定各类创新政策,例如:鼓励创新的政策性贷款、税收优惠等,完善“孵化器”到“加速器”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鼓励开放式协同创新。其次,政府在创新中发挥的适当作用。采用适度干预、有限有效的创新干预模式,积极参与各创新参与者和相关者的创新活动,发挥交叉职能。再次,按照阶段性目标选择恰当政策工具。政府通过恰当政策工具矫正市场失灵给创新体制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相关部门应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走向进行实时分析,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国情,针对现行制约经济发展核心问题选择系统的制度体系和具体的政策工具。

注释

①苹果公司.2015年年报[EB/OL].http://www.apple. com/investor/.2016-06-10.

[1]Henry Chesbrough.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New York: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

[2]Henry Chesbrough,Wim Vanhaverbeke,Joel West.Open Innovation Reasearing A New Paradigm[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3]Henry Chesbrough.Open Innovation:A New Pardigm for Understanding Industrial Innovation[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4]陶丹,胡冬云.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2):167-171.

[5]石芝玲.基于技术能力和网络能力协同的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J].情报杂志,2001,(1).

[6]黄国群.开放式创新中知识产权协同管理困境探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0).

[7]陈劲,董福全.开放式服务创新协同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9).

[8]毛磊.开放式理论下跨区域协同交互式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4).

[9]张学文.知识功能视角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路径:来自美国的实证测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5).

[10]何俊辉.客户参与开放式创新分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1).

(责任编辑:平萍)

Construct New System of Ope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Liu Jiejiao Xue Xiaoguang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cause of the information between internet and manufacturing,cross-industry interdisciplinary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omposite increased rapidly,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and the existing open system,the problem of low efficiency of collaborative increasingly prominent,many enterprise innovation system existing face severe challenges.Cope with this challenge,requires utmost realize open and collaborative enterprise innovation system,integrate the two open innov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ystem in this way of two categories:open innovation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formed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open innovation participants and each related party to establish a new system of ope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Current to promote synergy innovation point is open mode,establish 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of risk-sharing,benefit sharing,clear the responsibility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participants,the strengthened enterprise innovation main body function,accelerate the production,close cooperation,government play good role to promote and safeguard.

Open Innovation;Ope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Innovation System;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F061.3

A

2095—5766(2016)06—0026—06

2016—08—20

刘戒骄,男,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产业组织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36)。薛晓光,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华北理工大学副教授(唐山063000)。

猜你喜欢

相关者开放式参与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开放式数字座舱软件平台IndiGO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小学作文开放式教学的思考
开放式计算机实验教学自主学习平台
开放式弹簧机数控系统开发
基于代理的多方公平交换签名方案
浅谈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会计报告与管理会计报告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