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L-17F在评估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中的意义

2016-11-22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0期
关键词:炎症性溃疡性结肠炎

张 盾

(朝阳市中心医院消化科,辽宁 朝阳 122000)

IL-17F在评估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中的意义

张 盾

(朝阳市中心医院消化科,辽宁 朝阳 122000)

目的 观察IL-17F表达在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及复发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20 例经结肠镜检查,且除外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疾病,证实为UC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治疗前及缓解期IL-17F 的血清含量。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L-17F在轻度、中度、重度UC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F参与UC的炎症过程;其表达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轻重具有密切相关性.

溃疡性结肠炎;白细胞介素-17F;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肠道非特异炎症性疾病,属于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目前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迄今为止虽已发现160余年,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可能和感染、环境、遗传相关,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免疫反应异常有关,而Th17细胞分泌的 IL-17F在参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目前的研究结果证实,IL-17F等 Th17细胞因子可以通过促进炎性细胞合成,而增加趋化因子及促进组织降解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从而造成组织的损伤。IL-17F是由 Th17细胞产生的,Th17细胞通过趋化因子把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联系起来,并在炎症后期诱导其他Th细胞亚群在感染部位聚集。IL-17F作为 IL-17家族的一种原型细胞因子,诱导不同的组织和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金属蛋白酶,并向组织募集中性粒细胞[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2014年朝阳市中心医院消化科门诊确诊为UC患者 20 例(UC组),男 12 例,女 8 例; 年龄 23~60岁,平均年龄42.5岁,诊断标准参照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 年·广州)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部分解读的UC诊断标准。UC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为10、8和2例。

1.2 试剂与方法

1.2.1 ELISA法的检测IL-17F,抽UC组空腹血2 mL,3000 r/min离心10 min,取患者血清保存于-70 ℃冰箱待检,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使用相关软件绘制标准曲线同时计算血清样本IL-17F的含量。

1.2.2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资料,计量资料采用,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UC组血清中IL-17F浓度比较:不同活动期及病情程度不同的UC患者的血清中IL-17F浓度相互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IL-17F的浓度水平 在轻度UC患者中最低,在重度患者血清中最高。分析发现,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见表1、2。

表1  不同程度UC组血清中IL-17 F的水平表达

表1  不同程度UC组血清中IL-17 F的水平表达

注:两组比较, P<0.05。

?

表2  不同活动期UC组血清中IL-17 F的水平表达

表2  不同活动期UC组血清中IL-17 F的水平表达

注:两组比较, P<0.05

?

3  讨 论

UC是一种以结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2]。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以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而首要症状主要是黏液脓血便,其他的症状表现取决于病变累及的部位。病程大部分在4~ 6周以上。UC的病情具有慢性、间歇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并且病情轻重不一。

UC可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其发病的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认为免疫系统紊乱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IL-17F主要由新近发现的Th17细胞分泌,同时可以协同Th17分泌的其他细胞因子(如IL-21等)进而发挥免疫作用。通过检测UC患者血清中IL-17F的表达水平发现其明显增高,推测IL-17F可能参与了UC的发病。在本研究发现,重度UC患者的IL-17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患者,提示UC患者的IL-17F的表达水平随疾病活动度的加重而增加,既UC的严重程度与IL-17F的明显正相关性。

临床上IL-17F表达水平可作为监测UC患者病情和疗效的指标。总之,UC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多环节作用的结果,但究竟在U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的是哪些细胞因子尚不清楚,所以进一步关于细胞因子的研究可以为UC的药物等治疗、预测病情及复发提供理论依据。

[1] 张萌,李楠,吴凯,等.王欣IL-17F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22):4082-4085.

[2] 梁洁,周林,沙素梅,等.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部分解读[J].中华消化杂志,2012,17(12):712-720.

Significance of IL-17F Assessing of the Disease Ulcerative Colitis

ZHANG Du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Chaoyang Central Hospital, Chaoyang 1220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IL-17F in ulcerative colitis patients and recurrent rate. Methods A total of 20 patients with colonoscopy, and except the infection disease, malignant tumor,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confirmed UC patients.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measured before treatment and remission of IL-17F level in serum. Resul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nd IL-17F in mild, moderate and severe concentration in the serum of patients with UC showed a gradually increasing tre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L-17F is involved in the inflammatory process of UC; the expression level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Ulcerative colitis; Interleukin -17F;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574.62

B

1671-8194(2016)30-0092-02

猜你喜欢

炎症性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黄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