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能力的点滴尝试

2016-11-22卢凤宝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改理解宏观

卢凤宝

[摘 要]阅读教学是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课改;宏观;微观;阅读;理解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目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而在当前的课外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结合阅读习题来完成文本的解读,既片面又功利化,以至于一篇篇美文被肢解成实验室里的器官标本一般,这极大的违背了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本目标,为了解决课外现代文被肢解的这一问题,我在课堂实践中总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正确欣赏文学作品,并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一、从宏观入手,整体把握文本内涵

阅读文本如同描摹人物或观察事物,我们要从整体上对其有足够的认识,人物粗线条的勾勒包括高矮、胖瘦、美丑等等,文章的基本认识包括标题含义、主要内容、写作目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等等。

面对任何一篇课外阅读,首先运用课内阅读文本中积累的基本方法,即文章的基本认识,去解决课外阅读,用课内所学方法解决课外问题,形成课内知识向课外能力的有效延伸。

首先,明确标题含义。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标题会看到文章的灵魂。标题的含义大致有两种: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表面含义一般从文章主要内容入手进行分析,深层含义一般从文章中心思想角度考虑。例如:谈歌的《绝品》这一标题,表面上指文中倒揭装置的国宝画堪称一流,实际上指文中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的人品高及山峰,让普通人难以企及。

其次,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及写作目的。《绝品》标题的理解要借助于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目的的分析,所以学生必须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抓住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结局,也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结局=主要内容”,其中重点找取人物和事件的结局。主要内容铭记于心,还要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呈现这样一件事情让读者阅读,引发读者思考的同时,作者的写作目的就会自然而然地抓取出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揭示一个什么问题;反映了一个什么社会现象;批判或赞扬了什么做法。

再次,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的概括就是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的结合。即主要内容+写作目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本文通过对某某事件的记述,揭示了某某主题,表达了作者某某情感。

最后,辨析写法及获得启示。在我与学生所做的课外阅读中,学生会运用教师讲授的阅读方法独立解读文本并形成独特的感悟,如此练习次数多了,每一名真正用心阅读的学生都会从宏观入手,整体把握文本内涵。

二、从微观着眼,注重细节领悟

一篇文章的理解,仅仅从宏观入手还是不够的,还应具体细致的剖析,因为一篇文章的形成从来都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作者情感,进而给人以情理交融或情景交融的启迪或美感。所以,赏析一篇课外文章除了粗线条掌握文章框架,还要精细化研究字、词、句、篇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文本,并形成独特的感悟。

1.抓词语

(1)抓不理解的词。课标指出,学生应该具备借助工具书阅读文本的能力,所以在教学生读课外文章时要求学生能查词典解释不理解的词,并做好词语批注。

学生还应具备理解词语的能力,其中包括拆字组词法和结合语境分析词义法。例如:“欣喜”一词,可运用拆字组词法,即欣慰、欢喜,而“喜出望外”一词就需要运用语境分析词义,即某某事让人感到非常高兴。

(2)抓取流露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课外现代文阅读,多是以情感人的文章,抓住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或句子,就等于走进了作者的内心,进而明确作者的写作用意。例如:《两只麻雀》一文,讲述的是作者从集市买回两只野生麻雀,一只忧惧而死,一只勇敢试飞,最终被作者放飞天空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忧惧而死的麻雀的厌恶和对勇敢求生麻雀的敬畏之情,从中告诉人们,无论生活在多么促狭的空间,都不要放弃求生的渴望。其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有很多,例如:对忧惧而在阳台狭小空间四处乱撞的麻雀感到“烦躁、厌恶”,而对勇敢求生无所畏惧且练习疾飞的另一只麻雀则“惊呆、敬佩、震撼、崇拜”。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这些表达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并通过对比、联想,明确作者写作目的就十分简单了。

2.抓句子

抓句子,重点抓三种,一种是运用修辞的句子,一种是人物描写的句子,一种是运用议论表达方式的句子。

课外阅读的考查完全是对课内文学知识点及学生驾驭文本能力的考查。其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识别及赏析是考查的一个重点,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外现代文时注意勾画这两类句子并加以批注。例如:“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一题,我引导学生如下做法:

1.识别人物描写、景物描写

2.从修辞方法角度思考,其中常孝修辞为比喻、拟人、排比三种,并教给学生答题方法。

(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比作( )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表达了作者( )情感。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 )人格化,生动形象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表达了作者( )情感。

(3)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表达了作者( )情感。

3.人物描写的句子,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思考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等,表现了人物某种性格。

议论的句子在句中或句末学生准确识别议论的句子会直接抓取作者对问题的看法,就会领会文章的中心,这样主旨在心,分析任何题都有了明确的方向。

在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字词句篇的剖析时,学生便从字里行间充分理解了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情感、写作目的,如果说宏观把握文本框架是房屋架构,那么微观领悟细节就是品味装修,学生内外兼具的赏析文本的本领就会随阅读数量的增多而提高,进而形成解决习题的能力,提高审美取向,增厚语文素养。

我深信在课改大旗指引下,素质教育的呼唤下,语文教学不再是枯燥的应试教育下的一个玩偶,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共同热爱、共同成就的舞台。

猜你喜欢

课改理解宏观
宏观与政策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宏观
宏观
宏观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