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体育与健康
2016-11-22朱朝华
朱朝华
[摘 要]体育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必不可少,在初中阶段让体育锻炼变成一种习惯会让学生受益匪浅。然而部分学生却完全忽视了体育学习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可有可无,我们必须要改变学生这样错误的想法让学生每天都愿意为了自己的学习和健康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锻炼,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强身健体。
[关键词]初中体育与健康;现状;意义;措施
人的记忆力、思维逻辑能力、分析能力等都与大脑的反应产生直接的联系,而通过体育锻炼就可以为大脑提供更多的氧气、活跃大脑,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据调查,每天锻炼的人在视觉、听觉、感觉、反应能力、触觉等方面都比较灵敏,从而提高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反应能力。另外,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之后更容易进入睡眠,从而保证了睡眠质量,这有利于精神饱满的迎接第二天的学习。本文就如何有效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效率提出了相关措施。
一、当前初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现状
当前初中课表上会有体育这门课程,顾名思义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体育运动而忽略了健康教学,只重视实际体育运动而忽视理论教学,教师只是让学生也在体育课堂上随意散漫的进行一些运动,没有向学生讲解一些体育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学生的体育意识也十分浅薄,学生从内心认为体育课不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上体育课只是一种解脱。当体育教师发号自由活动施令的时候,学生也认为是一种解脱,学生们三五成群的寻找一个阴凉处聊天、吃零食,甚至还有学生回到班级学习其他学科,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因此教师看到这个情况也没有太多的追究。
二、学习初中体育与健康的意义
随着中考的不断临近,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紧绷的学习状态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学生需要在繁忙的学业学习之中穿插体育活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劳逸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相对于通过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体育运动是初中生最好的选择。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运动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身体,有助于学生健康发育。总而言之,体育与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有极大的好处。
三、提高初中体育与健康学习效率的措施
(一)教师仔细备课,制定完备的学习计划
为了让大家重视体育与健康这门学科,首先体育老师本身要重视自己这门学科,利用课前时间为本班学生制定科学、合理、有趣的体育锻炼计划,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爱上体育运动。为学生安排满满当当的体育课堂活动,从而让学生从根本上重视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也不会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做其他事情。
例如:在学习篮球的课堂上,教师教会学生打篮球的正确技巧之后可以将学生的男生、女生进行评论分组,让男女生之间通过合作打一场只属于本班级的篮球赛:男生打一场篮球之后,然后让女生投篮,投入一个为本队加一分。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在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良性竞争,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投入到本次篮球比赛中;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有利于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学生对篮球的热爱。此外,教师在比赛之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注意事项:第一,向学生灌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观念,在保证文明比赛;第二,对于比赛胜出的团队要给予一定的表扬,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一种胜利感,反而言之,对于失败的团队也要鼓励,让这些学生有信心的进行下一次的比拼。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步运用到学习中,同样在体育学科也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多媒体教学,让体育教学也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自己的想法,对于体育与健康学科缺乏足够的兴趣,同时也十分轻视体育与健康课堂。因此学生需要抓住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以体育与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网络搜索一些小视频、体育明星、体育漫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今年里约奥运会爆火的张继科,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一些关于张继科的访谈,其中必定会包含他宣传乒乓球的片段,教师可以截屏播放给学生看,通过张继科的呼吁相信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四、结语
随着高考的不断临近,需要考试学科的课时逐渐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其他的学科的教师会向体育考试要体育课上的情况也是随处可见,而且体育考试也很乐意的将自己的课时贡献出来,这样本来课时就少的体育课也消失了。希望通过以上措施可以让未来的体育与健康学科受到大家的重视,让体育运动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刘中平.浅谈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安全的预防[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7).
[2]李继承.浅谈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 .
[3]王善亮.浅析初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与管理[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下旬),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