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培养方法
2016-11-22王秀波
王秀波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方面应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自学习惯是指那些科学、规范、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及学生认识规律的自学习惯。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强化循序渐进的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习惯;新课程标准
叶老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语文的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我想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学的习惯,礼貌诚笃的习惯,虚心自强的习惯,阅读书写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究的习惯等。”这些话充分说明了自学习惯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正确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
字典、词典是现在小学生的主要工具书,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当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时候,学生就要及时地查阅字典词典,借助这些工具书,自己弄懂字词的意思。养成好的查阅字典、词典的习惯,能避免读错字、写错字、望文生义等错误倾向,正确的掌握知识。参考书为学生提示阅读思路,提供阅读的有关背景知识、常识性知识及其他小资料,能扩宽知识面,启迪思维,是学生自学的好助手。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必须注意:一是保证“三个一”。即人手一本字典、一本词典、一本合适的参考书。上课放在座位的相应位置,伸手可及,便于查阅;二是掌握三种方法。查字典的三种方法,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学生一定熟练掌握,可通过考试比赛等形式巩固强化,以提高使用速度;三是提倡活学活用。有些学生使用参考书,不是“参考”,而是“照搬”。发言时照本宣科,做作业时照单全抄,这非常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及自学能力的成长,失去了使用参考书的意义。针对这种情况,一些教师不准学生使用参考书,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它完全否定了参考书的积极作用和价值。问题的关键不在参考书,而在怎样使用参考书。笔者认为,提倡活学活用才是根本的出路。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争辩,把参考书上的知识观点转化为如己所出,这样,才真正利用了参考书。
二、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
认真阅读必须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手到。以心到为核心,四者协调,相互作用,促进对文章正确地理解,深入地领会。在这里加入“手到”,是强调学生要有动笔批划的习惯,这对于阅读的理解也是必非常必要的,不可少的。
认真阅读还必须做到“四读”,其具体要求为:一是读通。一篇文章摆到面前,首先要做到字词通、语句通、内容通,即读准字音,弄清词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意。这朗读与理解两方面的要求是读书的初步要求。二是读懂。即在读通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特点,明确中心,了解一些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这是读书的根本要求。三是读熟。它是加强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复述、背诵是读熟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四是读活。把这篇文章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那篇文章上,熟练地进行分析,甚至得心应手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上,这就叫书读活了。实质上是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的正迁移。读通是基础,读懂是根本,读熟是深化,读活是升华,这四点是对阅读全过程的各个阶段概括化了的要求。我们阅读文章,不仅要读通、通懂,还要读熟、读活。
三、阅读文章边读边批划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教师要求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批划,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契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教学中,教师根据需要教给学生批划的方法,规范了批划的符号,指定了批划内容。如批划内容就包括十个方面:生字(多音字)注意,生字注释,文内段序,段内句序,分段(层)及段(层)意概括,重点词评点,重点句(中心句)批注,重点段批注,全文主要内容、写作特点、中心思想批注,疑难问题批注。这些批划贯穿了阅读的全程,学生处于不同的阅读阶段做着相应的内容批划,在批划的同时,思维也随之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强调学生必须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真正在作业过程中体验知识应用的巨大作用和乐趣。培养这一习惯应该注意:教育学生树立独立完成作业光荣,抄袭作业可耻的观点,在班级形成良好的作业风气;建立严格的作业制度,如尽量在课内作业以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作业收缴要及时、作业不得雷同、反馈及时等;教师应增加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减少机械性作业。
综上所述,想一想我们该如何教 学生学习语文的,学生自身也应考虑考虑为什么语文成绩不高,教者学者达成共识,相互配合,习惯养成了,而语文素养没有,语文能力不强“未之有也”。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当他们能够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便能轻松学到知识和掌握技能,从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当孩子们学习语文地时候都能够兴致盎然,老师教学工作也就非常轻松了。一位语文教育名家说的“教是为了不教”,便是这个道理。
参考文献:
[1]丁芬.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N].铜川日报,2010.
[2]李伟报.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物理探究素质[N].抚州日报,2010.
[3]朱忠智,黄秀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性格[N].咸宁日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