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糖尿病运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进行治疗的疗效差异

2016-11-22叶有财河南省台前县人民医院台前457600

北方药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胰岛素体重发生率

叶有财(河南省台前县人民医院台前457600)

探析糖尿病运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进行治疗的疗效差异

叶有财(河南省台前县人民医院台前457600)

目的:分析不同胰岛素的给药方式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接收的8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采用多次间断的方式给予胰岛素输注治疗,B组采用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结束后FPG、OGTT 2hPG、体重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FPG、OGTT 2hPG、体重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疗效稳定持久,值得在临庆上推广。

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 糖尿病 临床疗效

糖尿病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引发该病的因素较多且复杂,如微生物感染、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以及遗传基因等[1]。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患者机体的胰岛功能持续减弱,胰岛素的抵抗分泌力下降,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血糖高、多尿以及消瘦等,当前临床上多采用胰岛素给药治疗糖尿病,通过改善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2]。本文主要就胰岛素不同的给药方式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并作如下报道: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接收的8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46.7±5.2)岁;其中1型糖尿病28例,2型糖尿病14例,A组采用多次间断的方式给予胰岛素治疗。B组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48.5±5.7)岁;其中1型糖尿病30例,2型糖尿病12例,B组采用持续方式给予胰岛素注射治疗。经观察两组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发现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A组以多次间断的方式给予胰岛素药物治疗,具体的用药方法如下:选取生物合成性人胰岛素注射液,于患者餐前30min上下,依照总量40%、20%、40%进行间断性多次注射,每天的注射剂量为0.5U(kg/d),用药过程中需确保50%为胰岛素基础量,50%为胰岛素追加量,并使用罗氏血糖仪对患者末梢血进行血糖值监测,依据患者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基础量与追加量,血糖控制指标空腹血糖(FPG)3.9~6.0mmol/L,OGTT2hPG<7.7mmol/L。B组采用持续性胰岛给药治疗,方法为:采用胰岛素泵,将其设置为自动释放程序,胰岛素选择基因重组性人胰岛素,初始给药量在0.5~1.0U/(kg·d)之间,通过基础的胰岛素水平进行昼夜维持,此注射约占每日注射总剂量的一半,另一半则为基础注射用。将一天总量中的40%~50%作为标准,早晨和每晚前给予注射中效或是长效的胰岛素;于用餐前加注胰岛素,其余用量分别于三餐前20~30min,采用速效胰岛素进行注射,血糖控制指标为空腹血糖<6.2mmol/L、餐后2h血糖<8.0mmol/L,无低血糖发生。在两组进行胰岛素治疗注射期间,均给予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或改善血液循环治疗,并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各项指标制定最佳的临床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耐量(OGTT)、餐后2h血糖(2hPG)水平,体重指数以及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本次所选软件的版本是SPSS20.0,对文中涉及到的各项计量资料,选(±s)代表;计数资料以X2检验。此外,在检验文中计量资料时,以t进行。通过客观对照两组入选对象相关数据,若结果有差异,表明P<0.05。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血糖指标水平与体重指数:治疗后,B组各项血糖指标均明显优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血糖指标水平与体重指数(±s)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血糖指标水平与体重指数(±s)

?

2.2比较两组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B组出现局部疼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3%,A组出现局部疼痛3例,出现低血糖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6.6%,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临床主要症状为血糖水平缓慢上升,是一种多发性代谢内分泌性疾病,发病后对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最主要的疾病诱发因素为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紊乱,胰升糖素活性的持续升高和胰岛素分泌能力不足,临床上多以药物治疗[3]。相关研究显示[4],以多次间断的方式给予患者胰岛素输注治疗与胰岛素泵连续性皮下输注治疗相比,后者的血糖达标时间相对来说更短,而且患者用药后不容易出现低血糖,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前者[5]。

本次研究显示,治疗后,B组各项血糖指标、体重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A组(P<0.05)。由此可见,持续性胰岛素给药方式在糖尿病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在临床上推广的价值。

[1]胡娟,李纯诚.刍议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J].糖尿病新世界,2014,16:41+43.

[2]赵英梅.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分析[J].北方药学,2013,4:15.

[3]杜丽英,崔莹.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21:117-119.

[4]张丽萍.两种注射胰岛素方式治疗糖尿病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4,9:3-4.

[5]周美娟.应用胰岛素泵与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4:39.

R 587.1

B

1672-8351(2016)11-0151-01

猜你喜欢

胰岛素体重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体重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胰岛素种类那么多,别再傻傻分不清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
胰岛素笔有哪些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