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研究*
2016-11-22祝驿楠王世雄黄园
祝驿楠 王世雄 黄园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研究*
祝驿楠 王世雄 黄园
以博客、社会化标签系统、RSS、Wiki等为代表的社会软件和社交平台衍生出海量的、碎片化的、多样化的、个性化的微内容。这些海量的、看似无关联的微内容蕴含大量的微知识,合理的微知识管理能够帮助个人快速而准确地搜寻、使用所需信息和知识。论文从微知识管理内涵、微知识概念及维知识管理等要素入手,提出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模型,研究利用社会化网络平台进行个人微知识挖掘、个人微知识组织、个人微知识应用的思路、方法、工具和技术,为实现个人微知识管理提供科学、高效的途径和手段。
社会化网络环境微内容微知识管理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3.006
0 引言
以博客、社会化标签系统、RSS、Wiki等为代表的社会软件和社交平台迅猛发展,使得社会网络资源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由此衍生出海量的社会化、碎片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微内容[1-2],它是互联网上任何用户在任何时间内、任何网络平台上产生的任何数据元或者信息元。如上传的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信息,发表的博客、日志、E-mail的主题,RSS的内容列表等文本信息,甚至包括收藏的网址、评论、个性签名、超链接、用户点击等。这些海量的看似无关联的微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面对社会化网络环境下海量的微内容,合理的知识管理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搜寻、使用所需信息和知识。高效的、个性化的个人微知识管理平台是信息搜寻、知识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不仅直接影响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而且决定着团队的协作水平。因此,在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以个人知识管理平台为支撑,对微内容中的微知识进行有效地开发、管理和利用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3-5]。
1 个人微知识管理基础
1.1 微知识
微内容依托互联网隐性地存在、碎片化地传播,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和一定的形式关联、组织起来,形成具有一定意义的信息结构,通过聚合、管理、分享、迁移等方法,可以产生各种个性化的微知识资源,因而微知识并不等同于微内容。与此同时,微知识是知识的子集,一般知识的定义、分类及其管理同样适用于微知识。因此,微知识的内涵可以结合数据、信息、知识和微内容的定义进行界定。
一般而言,数据是一种将客观事物按照某种测度感知而获取的原始记录,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抽象表示;信息来源于数据并高于数据,是具有时效性的有一定含义的有逻辑的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决策价值的数据流;知识是对获取或积累的信息进行结构化、系统化的提炼、研究和分析的结果,是能够精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用于指导知识工作者实践的有价值信息。社会化网络平台衍生出海量的微内容,既包括海量的数据和信息,又蕴含无限的知识资源相对于一般的知识和微内容而言,而不仅包括数据和信息等具体的符号化产物,也包括微知识主体的价值观、世界观、经验及微知识活动等。因此,微知识可以分为社会化网络用户原创的微知识、社会化网络用户添加的微知识、社会化网络用户行为产生的微知识等,这些微知识或者以显性的方式存在,或者以隐性的方式存在。
结合知识的分类和微知识的定义,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微知识包括个人微知识和组织微知识,个人微知识由社会化网络的个体创造,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碎片化和自我中心特征。组织微知识由社会化网络的群体创造,具有鲜明的社会化、聚集化和去中心化特征,两者的知识主体、知识过程、知识内容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个人微知识和组织微知识的联系同样密切,个人微知识是组织微知识的来源、基础和核心,组织微知识为个人微知识创造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因此,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1.2 个人微知识管理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是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拓展,因而可以结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和过程提炼个人微知识管理的构成要素、组织形式、应用模式,以此作为建立个人微知识管理模型、研究个人微知识管理工具和技术、设计个人微知识管理平台的基础。
截止目前,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与知识管理层面对个人知识管理进行了分析与定义。Frand和Hixon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它可以基于某种策略将杂乱信息片段转化为可系统性应用的东西,从而扩展知识主体的个人知识[7]。Dorsey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系列在逻辑上、概念上以及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技能,其中主要方法包括:检索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分析信息、表述信息、保证信息安全、信息协同[8]。孔德超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吸取别人的思想精华,去伪存真,实现隐含知识的显性化,激发个人创造出新的知识[9]。甘永成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对将要成为个人知识库的信息进行整合的一种框架,是将零散随机的信息转换成可系统利用和可扩展的个人知识的一种策略[10]。Jarche认为个人知识管理的价值重点在于个人之间的知识共享,其中可以分为三个过程:(1)个人知识的获取与汇集:记录个人自身及从他人获取的信息知识,标记团队所分享的知识;(2)知识的理解:掌握个人所获取的知识,并在特定的环境、时间与地点下以正确的形式展示出来;(3)信息知识的分享:在学习与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谈、思想的交流都是知识的分享[11-12]。虽然学者们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表述不一,但都揭示了个人知识管理的本质:个人实现对知识的有效管理从而提升自身能力与创造价值,为实现个人知识的有效管理与最大化利用,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应尽可能包含知识获取、知识组织存储、知识应用、知识传递与共享等核心流程。因此,个人微知识管理以社会化网络平台为支撑,注重微内容的开发、管理和利用,侧重挖掘微内容中蕴含的有价值信息,重视个人的微学习管理以及个人灵感知识的管理,关注微知识的便捷获取、群体协同和实时管理[13-14]。
根据个人知识管理内涵及其过程,本文引用阿瑟·安达信公司的知识管理公式KM=(P+K)S来说明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的构成要素。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包括用户、微知识、方法和活动四个要素,即MKM=(U+MK)A,其中,用户U是微知识的主体,用户的行为是微内容产生、微数据挖掘、微信息处理、微知识管理的基础,微知识MK是微知识管理的对象,方法+是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微知识管理的工具和技术,活动A是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微知识的获取、处理和运用等。
1.3 个人微知识管理模型
根据个人微知识管理的构成要素,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以个人的微学习为核心,包括微内容的获取、微数据的挖掘、微信息的处理和微知识的管理运用。微内容的获取包括微内容的收集、识别、记录、存储等微知识活动。微数据的挖掘以微内容为基础,利用分类或聚类等方法对微内容进行主题发现、关键词 挖掘、文本分析和用户行为挖掘等微知识活动。微信息的处理包括微数据的加工处理以及信息集成、提炼微内容和微数据的信息结构、实施微信息资源管理等微知识活动。微知识的管理包括微知识的主体识别、用户交互、知识交流、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等微知识活动。因此,个人微知识管理模型不仅需要包含上述微知识活动,还需要遵循上述流程和步骤进行微知识管理。为此,建立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能实现个人微知识管理的技术和工具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社会化标签系统RSS、Wiki、SNS、云笔记、云协作等,这些社会化网络平台能够便捷地、有效地支持个人自主学习和群体协同学习,为个人微知识管理提供技术和工具。因此,上述模型可以利用这些社会化网络平台进行个人微知识的收集与识别、挖掘与提取、聚合与存储、共享与交流,实现微知识的应用和创新。
2 个人微知识管理技术和工具
2.1 个人微知识挖掘
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核心是以微内容为基础构建个人的微学习系统,其核心模块包括微数据的挖掘、微信息的组织和微知识的交流共享。毫无疑问,个人微知识挖掘、个人微知识组织和个人微知识运用是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的关键技术。
个人微知识挖掘以个人的微学习为核心,体现了用户与微内容交互的行为偏好和学习需求,如何在无序、碎片化、去中心化的大量微内容中与用户行为偏好的实体和联系,关键是分析微内容结构及其信息含义。因而,关键问题是如何挖掘微内容的潜在语义,构建一个合理的潜在主题结构,以获得优化的潜在信息模型,是个人获取社会化媒体平台微内容的信息组织特征,深刻认识用户交互行为偏好、微内容潜在有价值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个人微数据挖掘阶段,立足于问题和需求驱动,根据决策问题和学习需求所需的微知识,可以利用RSS的信息推送服务等手段进行微知识的收集,通过博客、微博或微信等获取来自互联网中他人微知识库中有意义的数据和信息等微内容资源,并将微内容资源存储于以云存储为介质的个人微知识库。个人微知识的挖掘与提取,需要从上一阶段中所获取的大量微内容资源挖掘和提取有价值的微信息和微知识,可以借助社会化标签系统、Wiki、云笔记的链接等工具对微内容资源进行微知识挖掘,如图2所示。
2.2 个人微知识组织
个人微知识组织是对获取到的微内容进行解释、分析,去伪存真,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有序化、系统化的整合,进而通过分类、索引、过滤、综合、链接和存档等活动,深入揭示知识单元,并挖掘微知识关联的过程和行为。就个人微知识组织而言,隐性微知识的组织更有价值且更具潜力,它不仅可以转化为显性微知识,而且是发现和创造新的微知识的关键来源。因此,个人微知识组织的关键是“能够充分挖掘个人的隐性知识,使其显性化且系统化,辅助个人建立系统的个人知识库,通过对知识之间内在关联的展现帮助个人进行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和创新”[15]。
社会化标签系统以大众分类法为基础,允许个人自由地分配选择关键词 (标签)标注感兴趣的微内容和微知识,且所有用户的标注都互为可见。个人所标注的资源在形式上是不受限制的,如网页、图片、视频等等。通过标注,可以实现微知识的组织和共享。社会化标注系统这种由用户自由标注且开放、共享的知识组织方式,给个人微知识资源的组织、检索和共享带来了全新的理念,颠覆了传统高度组织化和模式化的知识组织方式,是解决社会化网络环境下微知识组织、管理、共享的有效工具和技术。作为社会化标签系统中用于知识分类组织的标签,它可以是知识的一小片内容,而不必代表知识的核心内涵,因而其本身也是微内容、微知识。社会化标签系统是大众互动的信息结构,打破了传统的由分类专家主导的分类组织模式和垄断,是自由的、社会化的、个性化的知识分类组织方式。因此,可以利用社会化标签系统对个人微知识进行分类、索引、过滤、综合、链接和存档,是个人微知识组织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技术。
2.3 个人微知识应用
个人微知识应用就是将微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过程。个人微知识应用是实现知识形态本身到价值转化的“拐点”,是满足个人微学习需求、辅助个人决策的关键所在。个人微知识应用与微知识共享、交流、创造和传播密不可分。因此,个人微知识应用既是个人微知识管理过程和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合其他微知识管理过程和行为的落脚点。
以博客为代表的社会化网络平台为个人微知识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博客是一种用来记录个人思想和管理个人资源的社会化网络平台,每个用户可以按照某一顺序组织知识资源,可以随时更新微内容和微知识。博客可以为个人微知识应用提供个人微知识库的创建、个人微知识的共享和创造、个人微知识的交流和传播等功能。博客的组织性、个性化特点方便个人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将各种类型的微知识进行分组管理再将分组之后的某种格式的微知识分类管理,一旦发现博友的有价值的知识资源,可以将其保存在自己相应的栏目下,将一些破碎化的、无序的微知识整合为体系化的、有序的知识模块,需要的时候便可快捷地从知识库中提取出来。博客的分享与互动特点还可以帮助个人记录和发布自己的思考、思想历程等,并和好友分享这些内容,甚至为博友提供帮助,具有高度的共享精神和价值。博客打破了人与人交流的时空限制,博友之间的交流可以便捷、自由地进行,这与知识管理理论对知识应用的要求非常吻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微知识共享、交流、创造和传播。除此之外,博客能够解决传统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无法有效显性化的问题,让每一个用户愿意分享出自己的知识,促进隐性知识的聚合,进而成为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平台。
3 结语
社会化网络背景下以博客、社会化标签系统、RSS、Wiki等为代表的社会软件和社交平台迅猛发展,由此衍生出海量的微内容。这些海量的、看似无关联的微内容蕴含大量的微知识,对个人的工作和学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是,微内容的碎片化、多样化、个性化特征使得这些微知识的挖掘、组织、应用面临不少困难,如何快速而准确地搜寻、使用微内容蕴含的信息和知识是不小的难题。高效的、个性化的个人微知识管理平台是信息搜寻、知识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不仅直接影响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而且决定着团队的协作水平,因而开发个人微知识管理平台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个人微知识管理是一种崭新的知识管理方式和理念。本文从知识管理原理出发对个人微知识管理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阐述了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的要素和微知识活动的方式,建立了社会化网络环境下个人微知识管理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利用社会化网络平台进行个人微知识挖掘、个人微知识组织、个人微知识应用的思路、方法、工具和技术,为实现个人微知识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提供了支撑。
[1]刘兰,徐树维.微内容及微内容环境下未来图书馆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9(2):34-37.
[2]喻国明.微内容的聚合与开发未来媒体内容生产的技术关键[J].青年记者,2006(21):40-41.
[3]郭小洁.基于Web2.0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J].软件导刊.2013(4):11-13.
[4]林鑫.个人知识管理文献评述[EB/OL].[2015-09-02]. http: www.studa.net/guanliqita/110317/10245397.html,2011.
[5]郑伟伟,张敏.基于学术博客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以科学网博客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4(17):98-101.
[6]孙晓宁,储节旺.国内个人知识管理研究述评与展望[J].情报科学,2015(2):146-153.
[7]ZILIA ISKOUJINA,JOANNE ROBERTS.Knowledge sharing in open source software communities:motivations and management[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5(4):791-813.
[8]ZHANG X,JIANG J Y.With whom shall I share my knowledge?A recipient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sharing[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5(2):277-295.
[9]孔德超.论个人知识管理[J].图书馆建设,2003(3):17-18.
[10]甘永成.E-Learning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J].中国电化教育,2003(6):21-23.
[11]黄园.情境感知的移动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3:2-18.
[12]CHEONG R K F,TSUI E.The roles and values of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an exploratory study [J].VINE,2010,40(2):204-227.
[13]VOKEL M,HALLER H.Conceptual data structures for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J].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09,33(2):298-315.
[14]ZHEN LU,SONG HAI-TAO,HE JUN-TAO. Emerging personal intelligence in collective goals:data analysis on the bottom-up approach from PKM to OKM[J].Expert System with Applications,2015(15):12536-12542.
[15]晏凌,张淑君.基于语义Wiki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构建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2(15):104-108.
祝驿楠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级本科生。浙江杭州,310023。
王世雄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浙江杭州,310018。
黄园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0018。
Research on Personal Micro-Knowledge Management under Socialization Networking Environment
Zhu Yinan,Wang Shixiong,Huang Yuan
Massive,fragmented,diverse,and personalized micro-contents are produced from public applications and social platforms represented by Blogs,Social Tagging Systems,RSS,Wiki and the like.These massive and seemingly unrelated micro-contents actually contain a large number of micro-knowledge.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is micro-knowledge can help individuals quickly and accurately search for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Based on the essentials and key elements of microknowledge management,a model for personal micro-knowledge management under socialization networking environment is proposed by this paper,together with making the research on the methods,approaches,tools,and techniques for mining, organizing,and applying micro-knowledge,to support for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personal micro-knowledge.
Socialization networking environment.Micro-content.Micro-knowledge management.
G250.73
2015-11-05 编校:刘勇定)
*本文系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舆论场与社会舆论场互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BXW026)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