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化问答的高校内部知识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应用探究*
2016-11-22师衍辉马秀峰
师衍辉 马秀峰
基于社会化问答的高校内部知识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应用探究*
师衍辉 马秀峰
受知识特性、技术障碍以及个人、组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高校内部的知识共享未能得到很好的实施。社会化问答平台借助社交网络进行知识共享的模式,为Web2.0下的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研究带来了新思路。论文依据社会化问答平台的知识共享原理,结合高校知识的特点,设计出基于社会化问答的高校内部知识共享平台——“知乎校园”,并给出该平台运作的保障措施。
高校知识共享社会化问答设计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3.003
知识具有可共享性和无限增值性,知识所有者通过有效的方式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知识,可以将知识向其他个体或群体转化。知识共享的程度越大,群体吸收和深化的知识也就越多,其创造的价值也就最大。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推动社会科学、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关于知识共享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企业知识共享方面,对知识收集、转化更为集中的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的研究相对缺乏。
高校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机构,其知识是最为核心的资源。高校的知识创新力直接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竞争力,探索积极有效的高校内部知识共享新模式是非常有价值的课题。高校内如果能形成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和制度,对于高校学生的培养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技术上的障碍以及个人、组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知识尤其是其中的隐性知识缺乏有效的共享手段。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的特点和障碍,结合社会化问答平台的知识共享原理与优势,设计了基于社会化问答的高校内部知识共享平台——“知乎校园”,并提出了该平台运作的保障措施。
1 高校内部知识共享分析
1.1 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的涵义
高校是教学与研究相长,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信息场所。和其他知识一样,高校知识也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波兰尼认为显性知识是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达的知识[1],据此我们可以把高校显性知识定义为可以编码并且容易表达交流的知识,它们一般以印刷品或者电子稿的方式被记录保存在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库和数据库中。隐性知识是不可用语言来解释的,只能被演示证明其是存在的,学习这种技能的唯一方法是领悟和联系[2],高校的组织文化、管理经验、教师的教学技能、同学的学习技巧都是高校隐性知识的包含内容。高校内部知识共享就是高校内部成员通过各种交流手段将组织或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与高校内其他成员所共享,通过知识的转移,实现知识的深化、创新和增值。
1.2 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的意义
培养知识共享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学校内部的学习氛围,从而带动新知识的创造和应用,提高高校的整体实力和水平。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如教案、课件等教科研资料,如果有系统的渠道去共享这些资源,就能避免老师们不必要重复劳动,为教师节省时间和精力。另外,一些资深的专家和教授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经验、感觉、诀窍和方法,这些未经收集整理的隐性知识往往会随着他们的流动而流失[3]。另外高校学生成长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生活经验,有效的知识共享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培养学生知识共享的意识和态度,还能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共享自己的力量。
1.3 高校内部知识共享存在的障碍
目前,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依托的高校立体化的传播途径和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为师生的学术研究成果、教案、课程讲授计划、学习方法指导等外显知识实现共享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在教师教学经验、思维方式、学生学习心得、学习风格等内隐知识的交流方面存在局限性[4],高校内部知识共享存在很大障碍。
究其原因,一是知识本身的客观特性上阻碍了高校内部知识共享,高校内部知识共享最有价值的是高度个人化,很难规范表达的隐性知识。相对于可以直接与人共享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只能在与人沟通交流、日常观察中得以传播。隐性知识所有者的表达能力、接受者的领悟能力、所有者与接受者的交流方式,都在无形中影响隐性知识的共享程度。即使两者有着面对面充分交流的可能,由于知识拥有者不可能充分了解接受者,不能判断哪些是对方最亟需获得的,也不能将有效的隐性知识共享给对方。二是利己主义和“文人相轻”的思想限制了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知识具有私有性,高校内部成员处于利己主义的考虑,担心将自己的知识共享后,会对自己的优势地位带来挑战。为了确保自身收益和自身地位,他们不愿意将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共享。对知识接受者而言,接受知识的态度直接影响知识的接受程度。中国自古有“文人相轻”思想,高校教师或同学在多年的教学、科研和学习中,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对他人知识的歪曲或排斥阻碍了知识共享的进行。三是高校内部组织制度和文化氛围影响着高校内部知识共享水平。传统的学校组织结构中,各部门、学院的成员划分相对明确,有着自己的职能分工和科研任务。虽然很多高校建立了校园网,但罕有人在上面发布关于教学科研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教学科研人员面对面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不同研究方向、不同行政单位人员,由于缺乏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普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相互交流合作存在一定困难,知识共享和创新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外,由于多数高校没有良好的知识共享文化氛围,愿意将自身知识共享的成员不能得到符合其心理期望的奖励和回报,导致高校内缺乏知识共享的积极性,加大了知识共享的难度。
2 社会化问答服务
社会化问答服务是基于社交网络形成的以知识为信息搭载主体的问答社区,旨在通过感兴趣的用户、话题和问题更好地发现内容[5]。提供社会化问答服务的平台有Quora、Yhaoo$Answers等,国内最为人认可的是“知乎网”。知乎网由问题、话题和用户三部分组成,用户通过关注人和关注事发现内容,用户之间的关注和被关注形成人际关系网络,关注的话题和问题形成问答网络。用户在社会化问答平台上提出问题后,通过人际关系网络和问答网络将问题传递给其他用户。不同用户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专业了解对问题进行不同角度的解答,从而对问题的答案进行补充和修正。其他用户可以对答案进行投票、点赞和评论,为保证问答的质量,系统自动将得票数最高的答案置于顶部,将劣质的答案予以剔除。用户通过评论和交流,不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实现知识的外化。
社会化问答服务作为虚拟社区的一种,具有典型的知识共享特征,它致力于将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使人们头脑中的经验知识在一问一答中得以分享,并借助社交网络使人们之间建立联系实现连接,从而使高质量的知识得以共享和聚合[6]。有学者认为知乎网这类社会化问答平台的知识外化机制、知识协作机制、知识资源共建机制、激励机制、个人知识管理等模块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社会化问答平台上隐性知识不断外化、融合、创新以及人际关系的构建、拓展的良性循环机制[7]。
3 基于社会化问答的高校内部知识共享平台的设计
3.1 $平台设计的必要性
“知乎网”基于社会网络和知识网络传播知识的方式对传统的知识共享带来了新突破,是一个优秀的大众知识共享平台。但对高校内部进行知识共享而言,“知乎网”缺乏针对性,不能完美解决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知乎网用户庞大,横亘话题众多,多数话题不是高校师生关注的重点所在。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3月,知乎社区已拥有1700万注册用户,月独立访客接近1亿,全站累计产生横跨十多万个话题领域的350万个问题[8],庞大的信息量为高校用户定位自己需要的知识带来了干扰。二是对高校而言组织内部知识是自身的私有财产,有些知识可以为内部成员共享但对外有私密性。三是因性质、定位、层次的不同,不同学校有自身独特的特点,知乎上回答的问题对不同层次高校的师生适用性不同,高校进行知识共享需要一个独立自主的知识共享平台。基于以上考虑,笔者根据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的特点,设计了“知乎校园”知识共享平台。该平台由高校自建自营,结合社会化问答服务的知识共享机制,为高校师生提供组织内共享知识的场所。
3.2 平台功能介绍
该平台由用户层、处理层、资源层三部分组成,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3.2.1 用户层
用户层位于平台的最底端,是构建高校共享知识的资源基础,提供高校师生与平台进行交互的浏览页面。该层有两个任务,一是搭建知识需求者和知识拥有者沟通的桥梁。同知乎网的运行机制一样,问题、话题和用户构成“知乎校园”的主要内容,高校成员间的互相关注形成人际关系网络,关注的话题和问题形成问答网络。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个人知识库,也有自身的信息需求。用户将各自的知识需求和个人知识通过用户层传递到“知乎校园”平台上,并利用平台上的人际关系网络和问答网络传递给其他用户。用户之间以问答、评论的形式进行交流和讨论,交流过程中知识拥有者的隐性知识得以外化,知识需求者将接收到的知识内转变成自己的知识,并在转变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创新。二是响应用户的请求将用户需求的知识呈现给用户。用户可以检索知识库积累的信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样就增加了用户获得知识的便捷性。除了检索外,用户还可以通过关注用户和关注话题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用户发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后,可以对知识进行收藏和分享,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分享给好友。
3.2.2 处理层
处理层位于平台的中间,承担用户层和资源层之间的信息传输和数据整理工作。处理层含有知识评价系统,系统根据用户投票将知识提供者的答案进行排序,有用的知识置于顶部,没有价值的答案予以折叠,从而保证问答的质量。完成知识评价后,平台对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去冗,以标签分类或主题分类的方式进行组织。随后处理层对系统中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以统一的元数据进行描述封装,将数据转化为统一标准描述的信息资源,使知识有序地流入到资源层中。通过处理层对平台收集知识的整理、描述、分类、编码,可以将杂乱无章的知识整理成方便高校成员直接利用的知识,提高知识共享的效率。
3.2.3 资源层
资源层由人力资源库、用户数据库和高校知识库组成。人力资源库中包含的主要是高校优秀的学科专家、精英人士和高活跃度成员的基本信息,用户数据库存储用户的基础资料。分开存储精英用户和普通用户,有利于我们利用“长尾效应”和“二八定律”的规律,提高平台运营的效率。高校知识库是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的核心,它按照一定的知识表示方法,如逻辑表示法、面向对象的表示方法、语义网表示方法等,集中存放高校的共享知识。
资源层的知识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为用户利用,一是与搜索引擎结合,通过搜索引擎用户可以检索知识库积累的信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样增加了用户获得知识的便捷性,还可以避免问题的重复提问。二是根据用户兴趣,主动推送知识。为满足用户对新知识、新发现的需求,平台会根据用户的兴趣和浏览痕迹,制定个性化服务,将用户可能感兴趣和愿意参与的内容推送到用户邮箱里。另外还可以挑选涵盖科研、就业、管理、娱乐、生活等诸多领域的校园热门话题,通过简报或精选的方式传播给用户。
4 “知乎校园”运作的保障措施
4.1 吸引校园的精英人士参与
高质量的答案是社会化问答网站生存的基础,根据“二八定律”,20%的用户贡献了80%的内容,确保核心用户的高水平是平台运作的关键。在平台运行的前期,应该邀请高校教授、优秀教育管理者、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等校园精英人士的参与,他们在科研、教育、学习和生活的经验见解是高校知识库形成的基础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平台上形成初具规模的精华话题后,后续知识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播和深化。吸引校园精英人士、领域权威专家的参与,有助于提高校园知识共享水平。
4.2 注重人际关系网络的构建,提高成员间互动水平
依托人际关系网络进行知识共享和交流,在人际关系网络基础上形成知识网络是社会化问答平台知识共享的主要形式。对校园知识共享平台来说,人际关系网络的顺畅与否,影响着用户对知识共享的意愿和态度。Wing.S.Chow和Lai.Sheung$ Chan认为社会网络以及人们共同的目标会对知识共享的态度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他们发现成员之间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很重要,这将会促进知识共享行为[9]。成员之间越信任,知识共享的意愿也就越强,提高成员间的互动水平有助于知识的共享和流动。相对于其他网上虚拟社区,高校成员的空间距离更小,只要成员愿意就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这为成员间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4.3 优化问题和答案的质量
社交问答网站以没有直接答案的发散性问题为驱动,社区成员从个体知识经验出发为问题提供答案,在交流互动中不断产生增值知识,共同构成社交问答网站的集体智慧,从而实现知识共享。由此可见,社区成员的参与动机是实现群体智慧贡献和知识共享的前提,而只有高质量的问题和答案才能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使社区成员对社区本身具有较强信任感,以至于在内在动机上愿意参与进来,同时也是社交问答网站得以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6]70-77。实际操作而言,“知乎校园”要加强对问题的理性诱导,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的范围相对集中,高校师生关注的话题多数集中在科研、管理、学习和就业领域,在这些领域增加精华话题有利于提高用户的忠诚度。除此之外,还应该及时删除重复无意义问题,淘汰没有价值的回答,从而提升问答质量。
4.4 利用精神和物质激励机制提高师生知识共享的主观意愿
人有社会交往、他人的尊重信任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高校师生在知识共享过程中能够让这些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主动地投入到知识共享中来。“知乎校园”在建设中要加强情感激励和目标激励,提升成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形成激励的内在动力,使成员主动去奉献自己的经验知识。在精神激励的同时,还要采取一定的物质激励手段,高校在制定晋升、评奖、评优制度时可以配合个人知识共享绩效,用利益驱动知识共享。
4.5 成立专门的知识共享管理机构促进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的过程涵盖了数据挖掘、文档管理、知识地图、搜索引擎等知识技术,平台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和运维团队进行建设和维护。目前传统的高校组织机构还没有负责知识共享的职能部门,高校内部知识共享平台的管理和维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单纯将知识共享的任务强加到某一部门,不能够保证平台健康有续地发展。这就需要高校成立一个专门的知识共享管理机构,负责平台的软硬件建设、宣传推广、贡献度统计和文档管理等工作,以保障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高校学科众多,不同学科方向的人员对知识的需求不同。受高校组织结构的限制,他们的知识需求缺少校际范围内沟通达成的平台和渠道。传统的网上社区如QQ群、贴吧、科研论坛等虽然为高校成员间提供了一个交流渠道,普遍存在信息混杂质量低劣的问题。一是社群内充斥灌水无意义的信息,包括问候打招呼、闲言碎语和其他关于经验或心情的分享。二是有价值的帖子因为时间问题而下沉,不及时浏览得不到有效利用。三是知识组织方式混乱,给用户知识利用带来困难。而微信、QQ、人人等社交媒体,多限于熟人交往,受个体交际圈的限制,共享和交流的知识量极其有限。社会化问答平台借助社交网络,完成知识共享的内容建构、技术建构和人际建构,通过人际网络和知识网络共享聚合高质量知识的模式为Web2.0下的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社会化问答平台知识共享的机制融合到高校内部知识共享中,设计了基于社会化问答的高校内部知识共享平台“知乎校园”,为高校内部知识共享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
[1]迈克尔·波兰尼.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M].许泽民,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2000:95.
[2]彼得·德鲁克.知识管理[M].杨开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4.
[3]陈郁青.高校内部知识共享机制的建构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9,13(3):52-55.
[4]徐淑玲.高校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07:1-3.
[5]林臻,熊信之.社会化问答网站的传播特点及发展策略[J].青年记者,2012(33):83-84.
[6]宋学峰,赵蔚,高琳,等.社交问答网站知识共享的内容及社会网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6):70-77.
[7]雷子.基于社会化问答平台的企业知识共享研究[J].现代情报,2013(8):30-34.
[8]黄齐.知乎网注册用户超1700万CEO周源:除交流平台还可做很多[EB/OL].(2015-03-20)[2015-8-24]. http: tech.ifeng.com/a/20150320/41018550_0.shtm.
[9]CHOW W S,CHAN L S.Social network,social trust and shared goals in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sharing [J].Information&Management,2008,45(7):458-465.
师衍辉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图书馆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山东日照,276826。
马秀峰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山东日照,276826。
Designing and Exploring of Knowledge Sharing Platform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Social Q&A System
Shi Yanhui,Ma Xiufeng
Influenced by knowledge characteristics,technical obstacles and many other factors such as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college internal knowledge sharing failed to obtain the very good implementation.The pattern that social Q&A platform took advantage of social network brings a new thinking of knowledge sharing for college under Web2.0.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Q&A platform knowledge sharing,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ity knowledge,this paper designs the university internal knowledge sharing platform"Zhihu Campus",and puts forward operation safeguard measures of the platform.
College.Knowledge sharing.Social Q&A.Design.
G250.7
2015-10-13 编校:刘明)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共享策略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2CTQJ05)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