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迪球运动在我国发展及推广路径研究
2016-11-22叶海波杨蕊竹
叶海波,张 莹,杨蕊竹
(哈尔滨体育学院 研究生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班迪球运动在我国发展及推广路径研究
叶海波,张莹,杨蕊竹
(哈尔滨体育学院 研究生处,黑龙江 哈尔滨150008)
班迪球运动属于一种冰上群体竞赛运动项目,是在广大民众中极易推广和流行的冬季运动项目。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班迪球运动进行系统介绍和研究。研究表明,班迪球运动的场地器材、项目特征都极其适合在中国发展,班迪球运动的成功开展与推广将有利于我国三亿人上冰雪目标的实现。在发展路径选择上,提出应建立相关的专业协会、与行政部门沟通、建立相关赛事、培养专业人才等策略,为班迪球运动在我国的成功推广奠定基础。
班迪球;项目特征;冰球;推广路径
班迪球,又称“冰上曲棍球”或“卡尔文球”,在北欧和北美地区较为流行,目前还没有被列入冬奥会比赛项目[1]。班迪球是以冰刀和曲棍为工具,在较大的冰场上进行的一种集体同场互相对抗的竞赛活动,班迪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特色,被称为“最可持续”的冬季冰上运动,1952年被列为冬奥会的表演项目。目前,班迪球是亚冬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是冬奥会备选项目。
班迪球运动属于一种冰上群体竞赛运动项目,是一种曲棍球型的冰上运动,在国际体育分类学上属独立的冬季运动项目,由其派生而来的冰球运动,已成为冬季奥运会的皇冠。然而,相比于冰球,班迪球更贴近普通民众,不需要特别的装备,规则也与足球几乎一致,是在广大民众中极易推广和流行的冬季运动项目。在我国,班迪球运动还属于比较新兴的冬季项目,因此了解班迪球运动的发展历程、竞赛规则、项目特点及应用价值,对于促进班迪球运动的开展,同对国家提出的让三亿人参与冰雪项目发展目标的实现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班迪球运动发展历程
1.1班迪球的起源
据考证,班迪球极可能源于我国300多年前就有记载的清朝皇宫的冰嬉争等。班迪球最早流行于荷兰,称科尔芬,17世纪荷兰人对科尔芬的兴趣逐渐减退,18世纪随着荷兰移民,科尔芬传入英国。19世纪中叶在滑冰和草地曲棍球的影响下,班迪球在英国迅速兴起,并逐渐流传到北欧。19世纪末俄国自行制订规则和打法,称为“俄罗斯冰上曲棍球”。1901年瑞典首次进行了班迪球比赛。这项运动随之在挪威、芬兰等国家相继开展起来。1902年设立俄罗斯冰上曲棍球流动奖杯,比赛定期在圣彼得堡举行。1903年挪威在奥斯陆建立了第一个班迪球俱乐部[2]。1910年德国、丹麦、挪威、瑞典和俄罗斯创建北方冰上曲棍球联合会,由于规则不统一,北欧的班迪球与俄罗斯的冰上曲棍球形成两大派系。1953年两大派系统一规则。1955年在瑞典、芬兰、挪威和苏联等国家的倡议下召开代表大会,成立国际冰上曲棍球联合会,将该项运动定名为冰上曲棍球,并制订统一的比赛规则。1957年举行首届世界冰上曲棍球锦标赛。1961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
1.2班迪球的比赛规则
班迪球场地规模为4 050~ 7 150 m2(宽45~65 m,长90~110 m),几乎相当于足球场大小,超过冰球场规模。冰场两端线的中间各有一高210 cm、宽360 cm的球门架,门柱与横梁均用12 cm×12 cm的方木制成。沿边线有高约15 cm的界墙,用来防止球离开冰面。界墙不可与冰面相连接,以便在碰撞时可以滑动,并且在边角应余出1~3 m。球拍木制,长120 cm,宽6 cm,底部弧形,重450 g。球以多层线绳织成,圆形,直径6 cm,重60 g。比赛时双方各11人出场,其中包括守门员1人。全场比赛90 min,分为上、下半场,中间休息10 min,比赛中可随时换人,少于8人不得比赛。守门员是唯一可以用手或手臂触球的球员,但仅限于在己方球门前的禁区内。外场球员可以按照教练的战略部署采取不同站位,比赛规则未对此进行限制。 比赛中可以替换任意数量的球员,替换不必通知裁判员,可以在比赛进行时随时替换。但如果替补球员在队友下场之前进场,将被判5 min禁止入场。比赛中一队最多可有4名替补,其中1人可能为守门员替补。
相比于冰球,班迪球更贴近普通民众,不需要特别的装备,规则也与足球几乎一致,是在广大民众中极易推广和流行的冬季运动项目。班迪球的传统强队是俄罗斯队以及北欧三强瑞典、芬兰和挪威队,世锦赛的冠亚军之争多在俄罗斯队和瑞典队之间展开。每年的世锦赛吸引了大量的观众。目前已有18个国家,包括亚洲的日本,组建了冰上班迪球队。
比赛时,运动员脚着冰刀鞋,身穿保护性运动服,手握球拍,竞相将球射入对方球门。每射中一球得1分,以结束时得分多者为胜队,或用点球角逐胜负。
班迪球是一项冰上运动,通常使用一个圆形球进行比赛。在比赛中,两队各11名球员要使用球杆竞相将球射入对方球门从而得分。与英式足球相同之处在于,开球、击球入界内或球门掷球不能直接射门得分;不同之处在于,角球不能直接射门得分。但与英式足球相比,班迪球的所有任意球允许不经过第二名球员触球而直接射门得分。比赛结束时得分最多的队伍获胜,如果两队得分相同则比赛平局,但本规则有例外情况。比赛主要规则是球员(除守门员外)不允许在比赛中故意用头、手或手臂触球。虽然球员通常使用球杆来控制球,但他们可以运用除头、手或手臂以外的其他身体部位,并可有限制性的使用冰鞋。用头触球将被判罚下场5分钟。 正常比赛中,球员要通过个人控球手段尝试将球推入对方球门,包括运球、传球给队友以及将球射向对方守门员把守的球门。对方球员将通过抢断传球或拦截控球球员来重获控球权,但是两队球员间的身体接触是有限的。班迪球属于流畅度较高的运动,只有当球出界或裁判员吹停时才暂停比赛。暂停后,比赛通过任意球、罚点球或角球重新开始。如果球沿边线出界,裁判员必须裁决哪方最后触球,并判对方球队重新开球,就像足球中的掷界外球一样。 规则除守门员外没有规定球员站位,但许多球员的专业分工已经发展成熟。广义上来说站位包含三大类:前锋,主要负责射门;后卫,主要负责阻止对方得分;中场,化解对方进攻并控球传给前锋,上述球员站位统称为外场球员,以区别于守门员位置。这些站位根据球员主要占据的球场某侧而进一步细分,比如有中场后卫,左、右中场球员等。10名外场球员可以根据这些站位形成不同组合(如3名后卫、5名中场、2名前锋)。每种站位的球员数量决定该队的战术,前锋多后卫少形成的是进攻型打法,反之则是节奏较慢的防守型打法。虽然球员在比赛中大部分时间处于固定站位,但球员的移动基本不受限制,并可以随时切换位置。球场上的球员布局通称为球队阵型,球队经理有权决定球队的阵型和战术。
1.3班迪球的国际组织与历届比赛情况
国际冰上曲棍球联合会,又称国际班迪球联合会,1955年成立,是组织、管理、普及冰上曲棍球的国际组织。1955年在瑞典、芬兰、挪威和苏联等国家的倡议下召开代表大会,成立国际冰上曲棍球联合会,将该项运动定名为冰上曲棍球,并制订统一的比赛规则[3],截止2016年,先有成员协会33个。中国于2010年加入国际班迪球联合会。1957年举行首届世界冰上曲棍球锦标赛(世界班迪球锦标赛)。虽然班迪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但国家之间的世界班迪球锦标赛在1957年才开始(男子),各国参加及获奖情况见表1,女子世界班迪球锦标赛从2004年开始,各国参加及获奖情况见表2。 世界班迪球锦标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4个国家参加:苏联、瑞典、芬兰和挪威。1985年,美国开始加入。现今,这项运动已蔓延到欧洲、北美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
表1 历届男子世界班迪球锦标赛奖牌榜(1957~2016年)Table 1 Every medal rankings of the men's world bandy championships (1957-2016)
表2 历届女子世界班迪球锦标赛奖牌榜(2004~2016年)Table 2 Every medal rankings of the women's world bandy championships (1957-2016)
班迪球的传统强队是俄罗斯队以及北欧三强瑞典、芬兰和挪威队,世锦赛的冠军之争多在俄罗斯队和瑞典队之间展开。这个项目的首届世锦赛1957年在芬兰的赫尔辛基举行,1961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从2003年起改为每年一届。世界杯班迪球赛(Bandy World Cup)是在瑞典的于斯达尔举行的比赛,该赛事每年举行一次。参赛的球队是职业俱乐部而不是国家队,该比赛有别于世界班迪球锦标赛。 世界杯班迪球赛从1974年开始举办,但世界杯赛的名称由于不同的赞助商而改变。
1.4班迪球在我国的开展现状
随着我国冰上运动的开展,同时为了积极助力北京和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及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2015年1月24日,国际班迪球推广赛在河北承德开打,首次亮相的中国班迪球国家队与瑞典国家队、俄罗斯国家队、北欧海盗俱乐部队开展比赛,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班迪球国际赛事,宣告班迪球运动在中国正式开展。同时中国队将参加2015年冰上曲棍球世锦赛,比赛将在哈巴罗夫斯克举行,是中国队首次参加的世界比赛。2016年,我国女子班迪球队参加在美国举行的世锦赛。
2 班迪球在我国发展的优势分析
2.1国家冰雪项目发展政策支持
国务院于2014年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以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促进健身休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2015年7月,北京被国际奥委会正式列为冬奥会主办城市。在多种利好因素的共同促进下,我国冰雪项目的发展正式步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4]。按照冬奥规划和三亿人上冰雪的计划,未来几年我国冰场的数量将大幅增加,我国冰雪项目的发展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目前冬奥会集体项目中只有冰球和冰壶两个项目,和班迪球最接近的冰球对于比赛场地有着特殊的要求,尤其冰球危险性较大,这些都限制了冰球在学校的推广。虽然班迪球不是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但是它作为2011年亚冬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已经吸引了国人的目光,班迪球运动现在在亚洲和欧洲大力开展,随着冬奥会项目的增加,班迪球是成为冬奥会项目的最有力争夺者,作为为数不多的冬季集体比赛项目,将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喜爱。近年来班迪球在很多冰雪运动强国都得到了很大的推广,班迪球运动的推广将成为我国“三亿人上冰雪”目标实现的有力保障。
2.2天然的冰上运动场地
班迪球运动需要在足球场大小的冰面上进行,中国北方四季分明,特别是东北和华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季的平均气温均在0。C以下,因此能够形成足够班迪球运动开展的场地。由于班迪球运动需要在150 m2大小的场地上举行,因此北方的江、河、湖、泊上冬季结冰后,都会形成天然的冰场,很适合开展冰上的集体活动[5]。我国北方地区实施“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和“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等活动的开展,北方地区大中小学在冬季都开始浇制冰场,开展冰上运动,这些条件都很有利于班迪球运动的开展,加之班迪球运动攻击力没有冰球大,所以班迪球运动的风险较冰球小,很适合在中小学和室外场地开展。
2.3运动项目本身的亲民性
班迪球运动虽然和冰球相似,但是规则却和冰球有着显著的不同,同时班迪球和冰球相比,在场地、器械方面要求不高。班迪球更贴近普通民众,不需要特别的装备,规则也与足球几乎一致,是极易推广和流行的冬季运动项目[6]。同时由于班迪球所使用的球为多层线绳织成的圆球,大大降低了比赛的危险性,适合于从小孩到老人所有年龄的群体。
2.4运动适合在大中小学开展
在北方高校中,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的实施为青少年冰雪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现有的大中小学中,冰上开展最多的只有速度滑冰。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因地制宜、克服困难、振奋精神、脚踏实地做好组织工作[7],动员广大学生走出网络,走出教室,走向冰(雪)场,积极投入到各种形式的户外体育健身热潮中,基于班迪球运动的运动特点,较为适合我国学校体育开展的需求,适宜在我国大中小学中开展。
2.5冰球和曲棍球的成功经验借鉴
班迪球运动是集快速多变的滑冰技艺和敏捷娴熟的曲棍球技艺相结合,对抗性较强的集体冰上运动,所以它需要有曲棍球和冰球的运动基础[8],在我国,曲棍球运动得到迅速的发展,女子曲棍球曾取得奥运会亚军的好成绩[9];冰球运动作为开展较早的冬季运动,在国内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我国在冰球和曲棍球的运动员选拔、训练内容和训练体系[10],值得班迪球运动借鉴。
3 班迪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策略
虽然班迪球运动在国际上发展较快,可由于我国冬季项目重视发展冬季奥运项目,作为非奥项目的班迪球未受到重视。现今以我国三亿人上冰雪目标的实现和北京主办冬奥会为契机,我国冬季项目都将得到长远发展,班迪球作为冰上集体项目,在我国推广将深受人民的喜爱。但是班迪球运动在我国发展刚刚起步,还没有全国班迪球协会,国家队也是刚刚组建,因此需要在各个方面制定班迪球在我国的发展战略。
3.1亟待得到官方组织的认同
班迪球运动作为2011年亚冬会比赛项目,国人第一次知道了这个新的冬季项目,但是由于竞技体育领域对金牌的崇拜,将大量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冬奥会项目的发展中,我国非奥冬季项目得到官方支持较少。同时作为冰上集体项目的冰球近年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11],这也间接影响了班迪球在我国的开展和推广,但是从我国体育政策的变革和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来看,非奥项目将迎来发展的春天[12]。在中国竞技体育的动力机制逐步从民族情感和国家荣誉等强力主导,向百姓娱乐和文化竞争等属性过渡的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领域以往的金牌至上成绩至上的观念面临严峻的挑战[13]。同时,非奥运项目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注重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的协调发展模式[14],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组织,应该积极建立相关的项目组织,制定相关章程,为班迪球的推广奠定基础。同时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的班迪球运动协会,对班迪球进行自上而下的科学管理与创作,制定统一的班迪球竞赛规则,明确管理体系、服务方针和运作方案。合理地协调专业训练与大众健身的关系,以进一步促进班迪球运动在我国的开展、推广和发展。
3.2培养班迪球运动相关的专业人员
一个项目的开展,首先要有深知此项运动的专业人员,特别是教练员和各学校冰雪教师是运动项目开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都起着主导作用,承担对活动者或者学生的业务指导、培训和训练工作,中国近年来加强了和国家班迪球联合会的合作,于2015年派队伍参加世界班迪球锦标赛等赛事;同时由于班迪球与冰球在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我国冰球运动开展较早,可以借助冰球的人才资源组建班迪球的国家队,为专业的训练和专业人才培训提供、平台,通过专业老师教学和专业队伍建设,建立国内专业班迪球教师团队,推广班迪球这项运动。
3.3融入教育系统,走进各级各类校园
任何运动的发展都需要有强大的群众基础[15]。没有相应的参与人口,很难使这项运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班迪球运动可以在天然的露天冰场举行,设备相对来说简单,由于班迪球为圆形,危险性较小,适合在校园里开展。随着我国对于冰雪项目的重视,“百万青少年上冰雪”、“三亿人参与冰雪”等活动的举行,为冰雪项目进校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滑雪项目和冰球项目需要专业的场地,危险性较大,而相对危险性较小的班迪球是冰上集体项目进校园的首选。因此将班迪球运动引入学校的冰雪体育教育将有利于形成运动师资、运动参与、运动竞赛等班迪球培养体系和推广体系,有利于培养班迪球运动的群众基础,从整体上促进班迪球运动在中国的传播。
3.4开展班迪球竞赛活动,拓宽推广渠道
开展竞赛活动是一项运动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体育总局要成立全国班迪球推广委员会,由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组织全国范围内的竞赛活动,将班迪球列入全国冬季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刺激各省市建立班迪球专业运动队,建立学校、专业、业余等不同级别的班迪球竞赛体系,为班迪球成为一项广受欢迎的竞技活动创造条件,班迪球运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比冰球更适合在国内推广。
3.5加大对班迪球的理论研究
一项运动要想得到长久的发展,需要多方位、全面地对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科学理性地探索,需要对其动作特点、训练方法等各方面进行科学地研究,因此我国在发展班迪球运动的同时,需要科学的、全面的理论体系作为其发展的智力支撑。为了更好地开展班迪球运动,同时也为了在班迪球的教学、训练、传播交流中有着工程的规范,需要建立在科研理论基础上的范式,首先要进行项目前期的研究,如项目的运作、竞赛规则、实施条件等前期论证性的要求,这是开展班迪球运动最为紧迫的研究议题,其次是对于项目的基础研究,如班迪球的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这些是班迪球运动在国内长远发展的基础性保障。目前国内对于班迪球的研究几乎为零,在中国知网上搜索班迪球,没有相关的研究文章,除了相关的亚冬会报道外,班迪球运动几乎无人所知。目前班迪球运动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体系,以保证其健康的发展。
3.6加强国际交流
班迪球运动起源于国外,在全球化的今天,体育的国际交流至关重要。只有走出去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国外先进的班迪球经验,提高我国班迪球运动水平,2015年1月24日在承德举行的国际经典班迪球推广赛,新组建的班迪球中国国家队与来访的各国强队进行了深入交流。2月4日,中国班迪球国家队参加了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举行的国际冰班迪球锦标赛,这些活动的举办,都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班迪球运动的发展水平,推动了班迪球运动在我国迅速发展。
4 结语
班迪球作为冰上集体运动项目,是未来进入冬奥会的冰上集体热门项目。班迪球本身具有可以利用天然的冰面开展,适合在中小学推广和运动本身亲民性等特点,加之2022年北京主办冬奥会和我国“三亿人上冰雪”目标提出的环境背景,班迪球运动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了更好地推广班迪球运动,我国应该尽快建立相关的班迪球组织,培养班迪球专业人才,加强班迪球理论研究,同时使班迪球融入教育系统,走进各级各类校园,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拓宽推广渠道,促进我国班迪球运动更好地发展。
[1]中国网络电视台.亚洲冬季运动会项目介绍–班迪球[EB/OL]. (2011–01–25)[2015–11–12].http://sports. cntv.cn/20110125/106310 print.shtml.
[2]王仁周,朱志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3]维基百科:班迪球[EB/OL]. (2014–04–23) [2015–11–12].http://zh.wikipedia..org/wiki/
[4]吕韶钧,裴孝成.冬奥会项目发展的基本规律及项目改革研究[J].冰雪运动,2015,37(3):29–37.
[5]朱立斌,刘丽辉.东北地区高校冰雪运动推广的理性思考[J].冰雪运动,2015,37(5):42–45.
[6]姜淑华.北方高校冬季体育不同项目教学对大学生能力及体育态度的影响 [J]. 冰雪运动,2005 (6) :63–65.
[7]刘巍.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 冰雪运动,2008,30(2):47–50.
[8]张晓光.我国应开展冰上曲棍球运动[J].冰雪运动,1984(5):71–72.
[9]王宁,张强,柴娇.我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和多元化策略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4):470–473.
[10]李荣,徐勤儿,于楼成.中、荷、澳三国曲棍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3) :29–31.
[11]李村.我国冰球运动发展对策探讨[J].冰雪运动,2006(6):22–23.
[12]刘文,侯文才,侯爽.冰球运动员团队凝聚力的培养[J].冰雪运动,2011,33(3) : 24–26.
[13]易剑东. 中国体育文化建设三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2):6–12.
[14]赵鸽尔.后北京奥运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简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12(3):153–154.
[15]王群.卡巴迪运动发展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1(10):12–14.
Research on the Bandy Sports Development and its Promotion Path
YE Hai-bo, ZHANG Ying, YANG Rui-zhu
(Postgraduate Department of Harbin Sport University, Harbin 150008, China)
As a mass ice competitive sports, bandy is a winter sports which is very easy to be promoted and popular in the general public.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data, logical analysis and expert interviews, the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and study of band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field equipments and sports characteristics make it be extremely suitable for development in China,and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bandy sports will be propitiou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hinese 300 million people on ice and snow. In the selection of development paths, it suggests some development measures such as establishing the relevant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communicating with executive branch, setting up related sports events, training the professional talents which purpose i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bandy promotion in China.
bandy; sports characteristics; ice hockey; promotion path
G862.4
A
1002–3488(2016)01–0025–05
2015–09–04;
2015–10–25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项目(15C043);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2385SS16122)。
叶海波(1983-),男,湖南汨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冰雪体育和滑雪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