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访学经历与感受——生活篇

2016-11-21胡俊刘勇佳琳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2期
关键词:访问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

胡俊 刘勇 佳琳

摘要:新加坡国立大学世界排名第12位,土木技术类土木与结构工程学科世界排名第3位。习主席特别肯定和赞扬国大的“无墙文化”,并说“这体现了新加坡创新进取和开放包容精神,这是贵校乃至贵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有幸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作为访问学者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交流学习了一年,受益匪浅。本文从生活方面介绍了笔者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访学的经历和感受,希望能够为青年教师出国访学与深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访学感受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232-03

引言:

根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15),2015—2016年度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US)排名在世界第12位,工程技术类土木与结构工程学科排名在世界第3位[1][2]。笔者有幸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作为访问学者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交流学习了一年,对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教育体系、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和科研环境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受益匪浅。

一、新加坡及NUS概况

1.新加坡。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在马来半岛的最南端,国土面积仅为710平方公里,常年处于夏季。1965年从马来西亚联邦独之后迅速成为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新加坡是个多元种族的移民国家,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同时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整个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的美称。图1为新加坡与中国海口市等比例对比地图。

2.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一共有六所大学,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Founded in 1905),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Founded in 1955),新加坡管理大学(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Founded in 2000),新加坡新跃大学(SIM University-Founded in 2005),新加坡理工大学(Singapor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ounded in 2009)以及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Founded in 2011)。从建校的时间看,新加坡的老牌大学只能算2所,即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这两所学校在2015—2016年的世界大学排名(QS Top University Rankings,2015/16)中,NUS排名全球12,NTU排名全球13(中国最高为第25位的清华大学),如图2所示,由此可见新加坡这两所大学有很高的软硬件质量。2000年后建立的几个专业性较强的大学发展也非常迅猛[3][4]。

新加坡国立大学共有16个学院,分布于肯特岗、武吉知马和欧南园三个校区,全校学生数将近4万人,其中本科生约3万人,研究生约1万人。每年的毕业人数如下:学士学位约7000人,硕士学位约3000人,博士学位约800人。学校有专任教职员工约2400人,行政与专业人员约2500人,研究人员约为3000人(绝大多数为Research Fellow,即博士后)。

笔者访学地点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学部的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英文全称是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 Faculty of Engineering(简称CEE)。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设有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环境与水利工程和基础设施工程4个教研室,专任教师70余人,主要从事土木与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科研开发、咨询服务及合作研究等。CEE本科生每届约200人,四届共800人左右;课程型硕士每届约40人,学术型硕士每届约10人;博士共100余人;博士后共60余人。CEE下属7个研究中心,其中与岩土工程专业相关的有两个:(1)软土工程中心(Centre for Soft Ground Engineering,CSGE)。(2)离岸工程研究中心(Centre for Offshore Research & Engineering,CORE)。岩土工程研究方向的正教授不多,仅有Professor Phoon Kok Kwang、Professor Chow Yean Khow、Professor Lee Fook Hou、Professor Leung Chun Fai、Professor Andrew Clennel Palmer、Professor Yong Kwet Yew以及已退休的Professor LEE Seng Lip。笔者在CEE的合作导师是新加坡工程院院士Professor Lee Fook Hou。图3为笔者在NUS校园中留影。

二、新加坡国葬

2015年3月23日凌晨,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先生逝世,3月29日,新加坡为其举行国葬。笔者记得29日当天上午下了一场很大的雨,持续时间也较长。尽管如此,新加坡民众还是涌上街头,等候着李光耀先生的灵柩经过。29日中午12点30分,移灵队从新加坡国会大厦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途经旧国会大厦、政府大厦、政府大厦前大草场以及红山、女皇镇等,巡行路线全长15多公里。笔者中午12点左右,来到NUS工学部前的十字路口,那里是到达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的最后一段路,当时大雨已经基本停息,沿路全是希望目送灵柩的群众。图4为当时现场笔者拍下的照片。

三、玉林舰

2015年5月18日上午,应邀参加“2015年亚洲国际海事防务展”及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多边海上联合演习和“中新合作-2015”首次双边海上联合演习的海军导弹护卫舰玉林舰,在两艘拖船的牵引下,缓缓靠上了新加坡樟宜港码头。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组织留学生代表等100余人,挥舞着中新两国国旗,在码头迎接中国军舰的到来。笔者有幸作为代表参加了迎接活动,在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之后,中国使馆人员及我们还参观了玉林舰。图5为玉林舰到达时岸上欢迎的留学生代表们。

四、毕业典礼

2015年7月9日下午,笔者参加了一位博士朋友的毕业典礼,是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化中心举行。毕业典礼是学校的大事,更是毕业生及其家人的大事。由于NUS学院众多,毕业典礼分学院进行,共持续9天,每天分上午、下午和晚上三场。毕业典礼期间,校园中洋溢着节日气氛,异常热闹。笔者参加的是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的毕业典礼,就像传统的英式毕业典礼一样,大家先端坐好,然后全体起立,伴随着庄重的音乐,执杖者和校方人员入场落座后,主持人宣布典礼正式开始。在一些重要人物致辞以后,便正式进入颁发证书环节。按照博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的顺序唱名,毕业生们依次上台与校领导握手。虽然每个学生在整场典礼中参与时间并不长,但却被赋予了平等的登台机会。而台下的人们,无论亲朋好友,都会给予掌声和欢呼声。图6为毕业典礼会场场景。

五、新加坡50年国庆

2015年8月9日是新加坡独立建国5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全国人民会聚在一起用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体舞蹈和大型烟花表演来庆祝这一节日。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见证这个深具历史意义的时刻,当天国庆庆典规模盛况空前,主办方除了首次设立两个庆典场地,还在滨海湾多个地点透过大屏幕直播庆典盛况。国庆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获发礼包。图7为新加坡海洋馆中的节日气氛。

六、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演讲

2015年11月6日至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11月7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担任“新加坡讲座”的演讲嘉宾,发表了题为《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亚洲美好家园》的重要演讲。当时会场外聚集了大量的中国留学生,都想等着目睹主席的风采。当主席的车到达或离去时,留学生们都欢呼雀跃,十分高兴。图8为杨秀桃音乐学院里欢迎习主席的条幅。

七、结束语

新加坡国立大学拥有110年悠久历史,是亚洲乃至世界知名高校。这所大学有何魅力?习主席说——李光耀先生、陈庆炎总统、纳丹先生、吴作栋先生等新加坡领导人都是国大校友,可以说这里桃李芬芳、人才辈出。国大倡导“人才不设墙”、“观念不设墙”、“思维不设墙”、“知识不设墙”的“无墙文化”,体现了新加坡创新进取和开放包容精神。

笔者有幸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作为访问学者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交流学习了一年,对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教育体系、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和科研环境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受益匪浅。本文从生活方面介绍了笔者这一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访学的经历和感受,希望能够为青年教师出国访学与深造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曦.新加坡土木工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做法及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11-15.

[2]宋宏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本科培养的特色分析与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4):43-45

[3]吴瑾,程吉昕.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及其特点[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4):87-89.

[4]王丹.新加坡国立大学教学特点及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114-115.

Visiting Experiences and Feelings i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Life in NUS

HU Jun 1,2,LIU Yong 2,JIA Lin 1

(1.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Hainan University,Haikou,Hainan 570228,China;2. Department of Civi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117576,Singapore)

Abstract: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the world number 12;geotechnica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of Disciplines Civil Engaging is world number three.President Xi specially recognized and praised NUS as "culture without walls",and said "This reflects Singapore's innovative and enterprising spirit of tolerance and openness,which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success of the school and even the country".I (the first author) had the honour in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as a visiting scholar at the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for a year;benefited a lot. 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describe the aspects of life a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including the visiting scholar experiences and feelings,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young teachers to be visiting the university and studying there in future.

Key words:Singapore;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Visiting scholar;Visiting feelings

猜你喜欢

访问学者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新加坡国立大学推出新型止血敷料
新加坡国立大学助力重庆企业研发区块链技术
追光花园
公派访问学者高校联盟在京成立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新加坡国立大学卓越办学经验及启示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短期访问学者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