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著名学者、藏书家凌惕安

2016-11-21万泰华

贵阳文史 2016年5期
关键词:贵阳文献贵州

万泰华

凌惕安(1891~1950),贵州贵阳人。号笋香室主,原名钟枢,字惕安,以后就以字为名。凌惕安生于书香人家,其叔父凌秋鹗是曾两任达德学校校长的贵州著名教育家,凌惕安的成长与学术成就受益于凌秋鹗。

1917年2月,凌惕安随黄齐生、王若飞等赴日本明治大学留学,逾年后回国,随贵州教育考察团在北平、杭州等处游历后返贵阳。先后在中华书局贵阳经销处、达德学校、《贵州改进日报》、贵州文献征辑馆等处就职。曾任达德学校国文教师、《贵州改进日报》编辑、贵州文献编辑馆编辑、贵州文献征辑馆委员会副主任、省参议员。他多方搜求有关贵州的文献资料,致力于贵州地方文献、历史文化的研究,与此同时,他大量广泛地收藏各种经典古籍、宋元善本、地方史志、金石书画、碑刻拓片、名家手札、尺牍报刊,并执笔撰述、出版多种著作。

凌惕安编著有《柴翁书画集锦》、《清代贵州名贤像传》、《郑子尹先生年谱》、《黎莼斋先生年谱》、《滇游草》、《黔故掇拾》、《遵义夷牢溪谒墓记》、《笋香室牂牁故事》、《达德学校创办人黄干夫先生》、《咸同贵州军事史》等著作及《笋香室日记》。

现今省图书馆馆藏的《笋香室日记》,是凌惕安任达德学校语文教师期间(1921-1923年)写的,记述民国十年至民国十三年近4年间有关贵阳达德学校校史及当时贵州社会、政治、经济等事件。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贵阳达德学校旧址陈列馆的展览内容,多来自凌惕安的这本日记。

凌惕安酝酿10年后才动笔写作《咸同贵州军事史》,花了4年时间写完(1917到1931年)。该书资料丰富,作者所列出和引用之书达126种,以故事诗文佐证史料。该书达60万字之巨,记录了起于咸丰四年(1854年)止于同治十二年(1874年)的咸同起义及其后清朝的种种处置举措,是一部极有参考价值的史书。

《清代贵州名贤像传》收入凌惕安多年辛苦搜求得来的48位清代贵州名人画像,每幅画像都撰有行状,并附有时人的评价。

2014年,在贵阳乌当蔡家寨狮子山偶然发现郑珍手书“唐树义墓碑”残碑,文史专家在凌惕安编著的《柴翁书画集锦》中找到了由凌惕安先生亲自拓印的“唐树义墓碑”完整拓片,加上《清代贵州名贤像传》中所载的郑珍与唐树义、唐炯父子的像,贵州文史学者完成了《贵筑成山》一书的编撰,为“成山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佐证。

1938年夏,凌惕安赴云南,其时日寇侵华,全国抗战风起云涌,在情形下得诗百首,著为《滇游草》,其中许多诗歌对日寇的侵华罪行深恶痛绝,歌颂了为国捐躯的抗日阵亡将士。他在《自序》写道:“独念生当今日,忿胡骑之侵凌,痛生灵之涂炭……”又如一首七绝:“歌罢灵均重国殇,抚慈遗裔愿倾囊。长遗正气留天地,不愧挥戈有鲁阳。”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凌惕安的藏书有万卷之多,有一部分图书捐给了贵州私立贵山民众图书馆。只有一小部分包括明清贵州地方史志53种,及黔人、黔宦遗著26种,在1936年以以1.5亿元的极低价转让给省文献征集馆,当时,京、沪等地书商出资五六亿元洽购,凌氏未允。解放后,该部分收藏随省文献征集馆内藏书移交贵州省图书馆收藏。其余在家的大部藏书被收缴并付之一炬。

這位勤勤恳恳的学者、收藏家,1950年遭镇压而亡。

猜你喜欢

贵阳文献贵州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高速通到我的家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学”字的意义
找朋友
白居易写诗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贵州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