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短期公益支教问题和对策研究

2016-11-21雷天明罗攀

财税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影响大学生问题

雷天明 罗攀

摘 要 近几年来,人们对于大学生短期公益支教已经不再陌生,大学生短期公益支教也在几年内取得了长远发展和较大进步。然而,由于培训力量欠缺,自身能力不足等种种原因,大学生短期公益支教仍然存在效果不显著、对孩子心理伤害大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江西财经大学暖阳社作为已有6年短期支教历史的大学生公益社团,在这一研究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代表性。本文以江西财经大学暖阳社短期公益支教现状为例,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短期公益支教;影响;问题;对策

一、引言

大学生是社会公益发展的重要储备人才,他们将是公益行动的志愿者、从业者、捐赠人和研究者。同时,志愿服务也是当代大学生发展不可或缺的路径之一。根据2010年9月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公益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由于对公益的理解浅层化,参与领域存在局限,支教成为大学生公益的主流选择之一。据估计,每年有超过20万名在校大学生参与支教活动,而在支教中,又以一个月左右的短期支教为主,占比达到60%以上。”因此,大学生短期公益支教已成为大学生公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西财经大学暖阳社从2010年便参与大学生短期公益支教,至今已有6年历史,累计参与人数达到130余名,分别前往广西桂林、四川凉山、江西赣州等地,受益人群达到1200余名。支教大学生利用短短为期15天左右的时间与孩子们一起相处,教授历史、地理、科学等人文知识,分享美术、音乐、舞蹈等兴趣爱好,引导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作为一项完全出于自愿和公益的活动,大学生短期公益支教确实带来了很多好处,对孩子们而言,见到了外面的世界,学习了学校学不到的知识;对支教大学生而言,锻炼了自己,对中国社会现状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中国教育而言,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再分配,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被支教地的教育差距。

二、大学生短期公益支教的问题

1.支教时间较短,且缺乏后期跟进。短期支教最让人诟病的便是在短短15天的时间里,去改变孩子们的教育状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文体爱好,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大学生在短期支教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往往是,大学生一走,孩子们又回到了之前的状态,不爱学习的仍然不爱学习,培养的学科爱好也极易被落后的教学资源所埋没。另一方面,极少数队伍会对短期支教的后续状况进行调查和跟进,孩子们与志愿者的联系也会虽然时间和空间的推移慢慢掐断,大学生们与孩子们的唯一联系也随之中断。

2.课程教授盲目追求创新,过度娱乐化。给孩子们一个快乐有趣的假期,这可能是所有大学生支教团队的共同目标,在他们看来,饱受枯燥教学模式璀璨的孩子们极度需要开放式、娱乐式、互动式的课堂。因此,大学生志愿者在设计课程时,往往以此为出发点和基本要求,教学课变为游戏课,互动式变为吵闹式,课程教授难以达到预期要求和预定目标。

3.大学生自身能力欠缺,且缺乏专业培训。但就热情而言,每位大学生志愿者都值得表扬和赞美,但无论何时,知识的传授和观念的传递,仅仅有热情是不够的。绝大多数支教大学生都不是师范类专业,对如何教授课程,如何与孩子们相处,如何关注孩子们心理变化等专业问题都没有相应的知识和准确的认知。因此在支教过程中极易造成课堂效果差,对孩子心理造成二次伤害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专门的支教公益组织较少,大学生支教能力培训的欠缺更令这一问题雪上加霜。

三、大学生短期公益支教问题的对策

1.相应延长支教时间,增加后期回访和前期调研。在支教活动开展前,支教团队可以事先对支教地老师、群众、孩子的现状进行相应的调查了解,以便在支教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解决。支教时间相应延长至20-30天,课程设置以5天为一个周期,中间穿插主题活动日,总共开展3到4周。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对支教活动的后期效果进行跟踪。

2.课程教授应坚持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倡导快乐学习。大学生志愿者在课程教授时应考虑孩子们自身情况,结合当地老师的教学进度、教学安排、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考虑孩子们接受能力的同时增加课堂趣味性,使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有所乐,有所得。

3.增加大学生公益支教活动的前期培训。大学生短期公益支教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安排相应的讲座和培训,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相关素养。作为大学生公益支教活动的参与者,大学生自身应追求上进,勤于学习,主动学习和接受短期公益支教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其次,支教学生要继续发扬勤劳朴实、艰苦肯干的优良作风,端正态度,做到有毅力、有激情、能坚持;在支教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水平。其次,支教学生要多与其他支教队员沟通联系,学习别人的经验,取其精华,为自己所用;在教课辅导上应运用各种巧妙的方式让受教学生理解、接受,认识到“教书育人,从己开始”,做到感动处之、爱心处之。最后,支教学生要主动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针对其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使其能从心里接受支教的方式,能够学有所得。

大学生短期公益支教的成长和完善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断支持和广大大学生的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邓蓉,王谨等.《关于在校人学生社团短期支教的调查报告》

[2]赵芬.《大学生支教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3]高福霞,万小惶等.《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其对策》

猜你喜欢

影响大学生问题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