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去香港买保险了?
2016-11-21
从去年开始,从内地去香港买保险成为继“去香港买奶粉”“去香港买尿片”之后的最新主题。10月28日晚间,中国银联发布消息“将暂停客户在香港刷银联卡缴纳保费”,这意味着以后不能去香港买保险了么?
—Sara
虽然中国银联在第二天紧急回应“并未停止境外保险类商户的银联卡支付服务”,不过,今后去香港如果要买大额保险,看来是更难了。
目前持有中国银联标志的借记卡和信用卡,在香港依然可以支付保单,不过仅限于购买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性项目保险,不能购买有项目投资性质的人寿险,并且消费上限为单笔5000美元。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境内发行的银联卡仅可进行个人旅游、消费类支付,不得用于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银联认为,这样既可满足境内持卡人买保险的需求,又能对涉及资本的投资性保单增加限制。
保险公司长期利用外汇管制中存在的漏洞吸引客户,可能让中国银联很难再坐视不理了。
按照规定,内地居民每人每年的换汇上限为5万美元,但在境外刷银联卡消费不受这一限制约束。而在香港买保险计价的主要货币是美元和港元。相对于波动不断的人民币资产,它们的风险更低。从投资性的保单来看,把保险作为海外配置的一部分,这对于一些需要资产分散投资的高净值人群而言,就是一件性价比很高的事情了。因此不少保险公司也把这些作为了它们的宣传口号。不过这也意味着大量人民币资产能绕过外汇管制,来实现资金合法出境。
银联卡在境外的使用,根据境外使用的商户类别码不同分为三类:完全禁止、金额限制和完全放开三类。一直以来,保险属于境外限制类商户类别。中国银联在公告中重申﹐使用银联卡支付的海外保险交易每笔不得超过5000美元﹐这是今年年初由中国外汇监管机构设定的限额。
其实早在今年2月,银联国际就将银联卡境外刷卡交易最高限额设置为5000美元,并在香港各保险机构和其他商户实施。但是对于刷卡的笔数并未做限制,因此发生了29日中国银联公告中所说的“境外多笔交易激增”的情况。有国内媒体引用业内人士的消息称,最新公告发布后,刷卡交易的笔数也部分受到了限制。
与人们传统印象中总是接到骚扰电话的“被推销”相反,去香港买保险的客户多是出于主动意愿。在香港购买保险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更为经济的选择。香港的重大疾病、人寿、分红类保险的价格比内地普遍低30%至40%,回报率一般在5%以上,而内地回报率一般不超过3%。货币的种类还可以有多种选择,无论人民币走高或走低,也可以适度对冲汇率风险。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Hong Kong Office of the Commissioner of Insurance)数据﹐今年上半年﹐来自内地的游客总共购买了301亿港元(约合262.74亿元人民币)的保险产品﹐已经可与2015年全年的水平—316亿港元(约合275.84亿元人民币)相当。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陆佳裔
微博互动专区
诗河社长:果然杂志还是最爱你,没钱也要借钱买@第一财经周刊
RE:这表白,一财君收下了!
山丰家的猫:很多年没看一财周刊,在我印象里还是那个满篇晦涩的语言诉说着经济的高深刊物。然而最近在逛书店的时候,无意发现一本封面特别新颖的杂志,居然是印象里那个正经死板的一财。当即买下,读完之后觉得很惊喜。内容都是新时代公司人喜欢的话题,轻松愉悦,贴近生活。好的杂志,真的是会与时俱进的。
RE:之前应该也没有特别正经死板喔。
fsdfvdvsdfgs:一财周刊报道《I.T集团扭亏为盈》,从2016年2月26日至2016年8月25日的半年业绩报告来看,I.T集团在该财报期内实现营收7.4%的上涨。不过我对它的看法是,真丝的价位、聚酯纤维中比较差的那一种的质量。
RE:让人家高兴一会儿嘛。
读者来信
我可不想成为玛蒂尔德
一财好!
我是个吃货—最近正在琢磨鹅肝与腐乳的跨界,所以对吃的话题特别敏感,凭啥你米其林去上海不来我广州啊?要知道我们广州可是美食之都,特想对这事儿吆喝几句,但碍于人微言轻,想想还是算了,不期看到了崔鹏的《米其林为什么不如大众点评有效》,感觉一下子有人给我撑腰,那就来几句。
总觉得食物的评价是件很个人的事,与其他人无关—就好比找对象,也像宏观经济理论不能往微观经济上生搬硬套那样,即然是个体的就必然是主观的,那就关系到每个个体的口味水平,也就是自己是否有一个对食物的评价体系,有了这个体系,“自己”就可以做自己的评审员。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看《中国好声音》?就是因为它的评判标准与以前的歌唱比赛不一样—单一,忽略掉歌手的外貌、衣着、台风等诸如此类的外在因素—如果这些因素一开始就被评审看到,会反过来影响评审对声音的评价,像这样屏蔽其他参照信息、只回归内容的评价才会更有价值。同样,对食物的评价就要回归到“它”本身上来,好吃不好吃只有自己知道,无论是米其林或者大众点评、美食专家或者闺蜜们的推荐,都只是依靠外界的评审员,所以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场景,通过这些方式去找吃的,很多人最后的结论也不过是“麻麻地”(仅此而已)。
话也说回来,要把自己培养成自己的评审员也是挺难的,方法也只有一个,就是让自己味觉里的食物数据库要足够大—不停地吃,同时加强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能力—提升自己对食材、配料、做法到成品等的了解,因此,个人觉得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口味水平才最终有可能接触到真正的美食,否则,仅仅依靠外界参数,很有可能成为《项链》里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参照文章《玛蒂尔德陷阱:中产阶级毁灭之路》,同时,这也符合“工匠精神”的要求,你说要是工匠们做出一件件惊世之作,到头来没有真正懂欣赏的最终消费者,那也是挺悲剧的。
最后,建议米其林再能推出一本《不其林餐厅推荐》—拒绝进入米其林评价体系的餐厅,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祝好!
—ARTDENG
RE:回归到内容的判断,不是一个低要求,而是相反。图热闹及快钱的比比皆是,这事儿可能没有想象中的容易。
给一财君的信
Hi一财君你好,
作为一个经常出差人士,旅途少不了等待的时间。打发时间的方式有很多种。在刷朋友圈已开始变得有些厌倦时,在机场买了一本贵刊,后来的故事,就像每一个读者的来信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总结原因两点:墨香,图美。再后来,购买的就是情怀了,褒奖到此为止。因为工作原因,已经把IHG、SPG、Shangri-La等酒店集团刷成白金会籍了,最近感觉酒店业撕杀挺厉害的,希望贵刊能做一期全球酒店集团的调研或者深度报道。
第一次写,也不知一财君选择来信标准的是什么,有时感觉挺随机的。怎么写着写着比发条朋友圈还长:)
—chengwk
RE:注意到了“褒奖到此为止”这一句,真是节制的读者!酒店业在我们关注视野里,有合适的契机会推出的。
“双11”我们需要什么
引人注目的一年一度的“双11”又将登场,去年“盛世狂欢”的景象或许大家都还历历在目,在疯狂的低价促销,声势浩大的广告浪潮之下,创造了无数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与纪录。而今钟声虽还未敲响,空气中却又多了些剑拔弩张的味道。
不用说一如既往,当天国人买买买,纪录接连破,各大电商网站举杯同庆,但双11之后呢?快递积压如山,“快递小哥跑断腿”,假货问题接连曝光,消费体验令人诟病,刷单操纵数据现象屡禁不止,这是我们所想要的双11吗?
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已经脱离物质贫乏的年代,国内中产阶级异军突起,在消费方面我们更应倡导“理性消费,拒绝冲动购买”,今年京东广告宣传语“认真购买,买点好的”这一理念非常好,很多商家用低价促销的幌子蒙蔽了消费者理性的双眼,购买了很多不需要的商品,这种不理性的消费,导致大量退换率,对于消费者购买隐形成本、网购效率和体验是一种伤害,同时使零售平台、供应商的库存管理及售后服务成本增大,有损品牌形象,非理性消费大大损害了电商业态的发展。
对于消费者来说,更应在双11中注重品牌、品质和服务,回归对于品质、服务精挑细选上来,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应该与线下零售商渠道建立多种形式合作,颠覆线上购便宜、线下买品质的购物习惯,加强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AR、VR技术提高用户体验,以大数据驱动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国内电商行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消费者对于电商平台商品品质、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仅靠低价促销的手段刺激消费者神经已经不符合潮流发展,注重品质服务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但这是大势所趋。
(大学生一枚,看到周围同学现在开始讨论备战双11有感忙里偷闲而写,部分语句章法不通,还请大家见谅。由衷祝愿一财越办越好。)
—孙国浩
RE:这位年轻的同学,你的文风还可以再活泼一点,这样有点老干部风格了。不过,谢谢你对我们的信任,欢迎持续关注。
本周我推荐
古人的冬天
立冬之后,寒意袭来。来体会下古人“柴门掩雪”的心情。如此清冷静谧,但是,此刻拥有Wi-Fi的你,是断然不会想穿越回去的吧!
上榜理由:看看就好
推荐人:sof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