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两块小熊软糖

2016-11-21崔鹏

第一财经 2016年42期
关键词:软糖怪物业余

崔鹏

对于一个“著名”业余投资者来说,每当投资市场动荡的时候,微信里就会收到几个pre投资者(就是那些准备投资的人)的提问:该买什么股票,有推荐吗?这个业余投资者就是我,和pre投资者的对话每年都要进行个三四次。这个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pre:“×××1可以买吗?”

我:“×××1可以啊,这家公司很棒。”

pre:“但它已经很贵了,有没有便宜点的?”

我:“×××2不错哦。”

pre:“这家公司好像总是不涨啊。我只有几万,想买那种短期就能涨的,在春节前它会涨么?”

“……”

其中一个pre,她这样问类似的问题已经两年多了,但据我所知,她还没有开始她的投资历程。当然,是不是拿钱去投资是她自己的事,我只是对她的行为感兴趣而已—为什么做一个准备动作要那么长时间。我觉得这个原因首先是程序性的。我们的证券投资者首先要开通股票账户。虽然这个行为已经被有关部门简化到无可再简化,但它还是阻止或拖延了很多人的投资历程。

新加入的投资者去证券公司开户是个令人厌恶的节点—面对自己茫然无知的领域,一堆面目可憎的表格。这个过程想起来就拒人千里之外。这有点像在医院看病挂号—我猜如果中国在看病的易得性方面做些努力,会比在医疗所需要的药品价格上做出让度,对于提高中国人的健康程度效率更高—很多人发现自己不太舒服后因为去医院检查太麻烦而宁愿忍着。

另外的原因(其实这个更重要)是,投资更像是健身、跑步之类的活动,而不是吃药或者动手术。

很多pre投资者以为买股票对于自己的财务状况的改善就像病人吃药或者动外科手术一样立竿见影(如果手术刀剌对了地方的话),鲜明且可以量化。但事实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即使一个普通投资者像我们经常建议的那样分期购买了代表着整个股票市场情况的指数基金,这种产品既简单又便宜,但还是很有可能,在他购买这个产品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整个市场的指数是在下跌的。如果这个投资者足够倒霉,他开始投资的时机是在2007年或者2015年的下半年,就更是如此。他也许因此5年内不会谈股票投资的事了。而具体到某只股票的投资,情况就更加复杂。人们花掉金钱和精力,换来的却是财富缩水,这真是颓丧极了。

关于长期投资的回报,还有一个影响因素叫概率。一般人很难理解。比如一只由于非常费解的原因而极速上涨的股票,新的投资者买入这个怪物后它还会上涨吗?通常来说,概率是50%—也就是瞎蒙的概率。但如果投资者看到,这只股票后来真的上涨了,就认为怪物上涨是必然的,起码是大概率的,因此寻找怪物类股票成了投资中最重要的事。不幸的是,在投资市场上,事实未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很多时候它反而是人们走火入魔的诱因。

很多人是很难理解长期投资获取价值这件事的,这就像很多人不能忍受延期享受一样。英国和美国的社会行为学家都对它们的儿童做过延期享受的实验—现在就吃掉一块小熊软糖,还是五分钟后获得两块小熊软糖?2/3以上的孩子都选择了前者。

这并不值得悲观,反而是长期投资者的优势。就像巴菲特给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序言中所说的:成功的投资者并没有智力和学识上的优势,然而你却能发现,有的人看了很长时间价值投资的理论也不能理解,而有的人只看了五分钟就可以照样实施。巴菲特所说的后者,也许就是在实验中,愿意等五分钟而获得两块小熊软糖的小孩。

猜你喜欢

软糖怪物业余
业余也疯狂
Women in the Workplace, Fighting Spam, Money in the Museum, and the Mood for Food
我们业余,但我们很专业
曾被误认为怪物的伞
业余棋手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