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人吃“鞋底饼”讲究多

2016-11-21杨涛

环球时报 2016-11-21
关键词:蒙古人逝者鞋底

本报驻蒙古特派记者 杨涛

在蒙古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春节是展现蒙古人饮食文化与习俗的重要场所,除了煮羊背、包包子、炸馅饼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就是蒙古人口中经常说的“鞋底饼”了(如图)。

“鞋底饼”,顾名思义就是形状类似鞋底的面食,在过去没有汽车和马的年代里,人们都是用双脚去探索和认知世界,通过双脚接触大地,交流信息,获取力量。人类正是用双脚战胜困难,跨越空间,取得今天的成就。如今鞋底饼的寓意已经变成“大步走,向前进”的象征,代表着长寿的美好愿望。

蒙古人在春节摆放鞋底饼是十分有讲究的,层次以单数为主。因为蒙古人认为,幸福与苦难在人生中是交替出现的。第一层就是幸福,第二层就是苦难,第三层还是幸福,依此类推,最高层可达到九层,但寺院供佛的除外。层次摆放多少,要取决于主人的年纪、职务、官衔、职称以及取得的功劳等。已经结婚但没有生小孩的年轻家庭,人生不算完整,应摆放三层。主人在50岁以上应摆放五层,每层五块,80岁至100岁摆放七层五块,100岁以上则摆放九层五块。为什么要每层摆放五块呢,因为五代表着人身体上的头和四肢重要部位,因此在底部摆放五块饼作为基础,象征着身体齐全安康,人生完整幸福美满。鞋底饼相互叠放摆成一圈后,里面要用奶干、糖果等五颜六色的食品填满,最上方则摆放黄油或奶皮子。摆放的人要求身心愉悦,无债无仇,心中祈祷来年牲畜更加兴旺。摆放的这些鞋底饼在过了大年初三之后就可以撤掉,主人要将奶制品分给与自己有血亲关系的人,希望把来年的福气和幸运留下。

家中有人去世,摆放鞋底饼习俗也很有讲究的,去世未满三年时,家里要根据逝者年纪摆放五层或九层,只有儿子可以摆放。鞋底饼可以摆放在家中其它的屋子里,摆放煮好的牛胸叉,代表着祈祷逝者庇荫后人。这些给逝者的供品,客人不可以动,最后要用火祭的方式献给逝者。

鞋底饼最早起源于寺院,当时的蒙古人将其作为贡品献给佛祖,喇嘛在蒙古的地位相当高,有机会吃到这种美食。时代在变化,蒙古人现在很少自己在家里做,而是购买现成的,而蒙古佛教中心甘登寺开过光、用黄油炸的鞋底饼则备受蒙古人推崇。能够用甘登寺生产的鞋底饼摆盘,已经成为了蒙古春节各家摆放鞋底饼最幸运的标志。甘登寺用传统的方法在面中掺放黄油或羊尾油、砂糖、盐水,用模子压好吉祥图案,先在200度至280度烤箱烤制20分钟,后用黄油炸,这样出来的鞋底饼味道更加酥香。甘登寺每年春节期间要生产三万块鞋底饼,除了供应市场外,还要留下一部分,赠送国家领导人、国家大呼拉尔委员和春节期间摔跤比赛取得前8名的摔跤手及各国驻蒙外交使节。

鞋底饼不仅仅在春节期间使用和食用,在重大喜庆日子如婚礼、奠基仪式等,都会出现它的身影。鞋底饼不仅被赋予蒙古美食文化的身份,更是成为蒙古家庭和国家文化礼仪的标志了。▲

猜你喜欢

蒙古人逝者鞋底
纪念
画与理
旅行拖鞋
墙壁
笑着说再见
拍马屁
最大坟场
鞋底防滑
喝酒的蒙古人
蒙古人名中的“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