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璀璨华章 魅力人格 试论“天山文艺奖
——贡献奖”获得者雷茂奎教授的评论风格

2016-11-21李博李太保

新疆艺术 2016年2期
关键词:文艺教授新疆

□ 李博 李太保

雷茂奎教授在家中书房写作

2014年12月,新疆艺术学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雷茂奎教授被中宣部授予“中国杰出人物”称号,而在2013年4月——他还荣获了新疆第四届“天山文艺奖——贡献奖”。这些称号对他来说当之无愧。今年82岁的他,从一位热血青年到白发老人,内心一直充满着激情,不间断地在学术领域辛勤耕耘,写了300多篇理论文章,出版了18本著作,为推动新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雷茂奎教授1934年4月8日出生于陕西关中平原的朝邑县,1953年考上兰州大学。1957年兰州大学毕业后,作为父母独生子的他,毫不犹豫地自愿到新疆工作。当时,毕业分配,他主动申请到祖国最需要的新疆去。他怕母亲阻拦,事前没敢写信征求她老人家的意见。当组织上确定他分配到新疆学院(新疆大学的前身)后,他也没有回家与母亲告别即奔赴新疆。雷教授一谈起这事,两眼啜着泪花,为母亲的那种无私大爱感动不已。当时,他不敢告诉母亲,等到了新疆他才写信告诉母亲。他那不识字的母亲找人读了信,稍有感叹和惋惜之后,平静地说:“只要好好工作,远点近点还不一样,反正也不能守在家里。”母亲的深明大义和宽广胸怀,成为雷教授当时安心在新疆工作,以至后来把妻子儿女也接到新疆扎根一辈子坚定信念的精神支柱。

1987年,雷教授调任新疆艺术学院任党委书记、副院长并兼职授课。此前他是新疆大学图书馆馆长,被自治区党委直接任命为高校正厅级的一把手领导干部,这在高校的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这充分说明他的确是具有较高的学识水准和领导才华。雷书记带领全院广大教职员工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奉献精神,抓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全面改革开放的机遇,打了一场建设西北综合艺术教育高等学府的硬仗,把一个从中专升格为本科的学院建设成为了艺术专业齐全、师资力量较强、教学质量较高的综合艺术学府。

雷教授进疆五十多年来,为新疆的文学艺术教育奉献着自己的毕生精力,为新疆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受到了社会的肯定,得到了学界的认可,赢得了学生和读者的爱戴。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他先后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新疆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西域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新疆影视艺术研究会会长,2004年12月受聘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2009年被中国当代艺术协会聘为终身名誉主席。雷教授出席过全国第四、第五次文代会。他被英国国际传记中心授予“二十世纪成就奖”,美国国际传记中心授予“终身成就奖”。新疆影摄家协会授予他“新疆摄影突出贡献奖”称号。

雷茂奎教授一直都是个充满激情的人,从大学毕业来到新疆,几十年如一日,在新疆这块滋润他的土地上,不论是二十世纪五十年的年轻时期,还是在“文革”被打成“黑线人物”而遭抄家、批斗时期,他都没有停止过手中的笔、坚持在学术领域不间断地辛勤耕耘,著书立说,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雷教授文艺评论的写作迎来了温暖明媚的春天,进入到硕果累累的全盛时期,一篇篇评论美文见诸报刊,一部部著作接连诞生,先后出版了专著《西部文学散论》《影戏评论》《新疆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摄影文化与摄影家研究》《文艺管窥——文艺评论自选集》。主编和参编了《新疆当代多民族文学史·戏剧影视卷》《丝绸之路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新疆文学作品大系·戏剧影视卷》等18部著作600多万字。2007年以后,他连续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自治区文联主办的《天山文艺论丛》发表《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第三面旗帜应是“表演派”》《开阔的视野精细准确的论述》《试论中华民族的文化融合》等长篇论文,受到文学艺术界的高度评价。

退休后,雷教授长年坐在一个狭窄的书房里,一笔一画地写着他的文章。几次累倒,住进医院,报了病危。他躺在病榻上,忧心忡忡,还惦记着“我的文章还没有写完……”他写作时,书桌上摞着高高的一堆参考书籍,每本书里都夹着密密麻麻的小纸条,不顾白内障眼疾,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拿着一只红蓝铅笔,认认真真地在书上划着他认为重要的地方。由于年纪大了,他写文章还是习惯于手写,所有文章的初稿和修改稿,都要经过多次修订再誊清,请人打印。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认真,他回答说:“古人说得好:‘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写文章做学问,既要尊重读者,更要对历史负责。”他一脸认真,一脸诚恳,没有半点虚伪。现已是耄耋老人的他,虽身患糖尿病、腿脚走路不便等多种顽疾,但他仍以一种“老骥伏枥”的进取精神,豪情满怀,分秒必争地梳理和完善着自己一生中的研究成果。

一、观点新颖 独具特色的文艺评论风格

综观雷教授的著作和文章,刚柔相济,其评论风格大致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涉猎范围广泛,议论深入,见解独到。

雷教授的文艺评论视野开扩,有文艺理论、古典文学、民间文学、当代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包括戏曲)、电影电视、摄影等门类。

还在大学读书期间,他就写了两万多字的长篇论文《关于宋玉的评价》,和郭沫若、陆侃如、冯沅君等权威学者进行辩论,显示了初生之犊不怕虎的学术勇气。他的《〈人间词话〉“境界”说辨识》,对王国维的美学概念——作了辨析,赞赏他的某些精彩论断,但认为其美学思想仍属唯心论。文章在《文学评论》发表后,霍松林、徐中玉等知名教授评价说:“见解高,说理透,论据有力,行文流畅优美,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是迄今《人间词话》研究的一篇力作。”《维吾尔情歌初探》一文,把维吾尔情歌的感情抒发、表情方式、意境创造、形式结构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情歌进行比较,并与《诗经》的某些篇章对照研究,受到民间文学专家的称赞。论文《新疆少数民族民俗的特征和价值》指出:新疆少数民族民俗所反映的民族历史及早期社会组织的构成;生产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状况;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民族团结与共同进步;良好的伦理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独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审美意识等,具有重要的社会学研究价值。

雷教授退休后致力于摄影理论研究十多年,尤其可贵的是,他还创下了几个摄影理论学术研究的第一:他第一个提出“以影著书”的观点;第一个提出“中国民族化的摄影流派——意境摄影已经形成”的论断;第一个通过研究新疆壁画摄影集,提出了“大约在公元3世纪中国的龟兹洞窟中就有大量纯正高雅的裸体绘画艺术”的论点,否定了“中国正统绘画中没有严格意义的裸体艺术”的论点。

二、关注文艺发展动向,敏感,尖锐,务实,敬业。

2000年《新疆艺术》(汉文)因出版经费无法保障,被迫改刊为时尚期刊,雷教授四处奔走疾呼,在支持无果的情况下,写下了一篇《怀念〈新疆艺术〉》的文章,对《新疆艺术》(汉文)杂志给予了充分肯定,总结了该杂志为新疆文化事业发展进步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四大贡献。“一是作为一本综合性艺术刊物,发表了无数文艺作品,及时报道了新疆的文艺动态,改变了新疆文化艺术事业封闭落后的状态。二是杂志改为艺术理论双月刊,重点开展了对各类艺术的学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三是团结、鼓励、催生了一批艺术研究的学者和学术著作。四是举办了各种艺术理论研讨会,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提升了研究者的思想观念与学术水平。《新疆艺术》不仅在千方百计办好自己的刊物,而且眼观环球动向,耳听八方信息,及时纠正了阻碍我区文艺发展的种种偏误。按照党的方针政策,世界文艺思潮,不断总结、检查、反思,调整了新疆文艺事业发展中的思想导向,自觉地、积极地遵循艺术规律革新创造,因而很自然地形成为新疆文化战线上一个有组织能力,有创新成果的文化中心。”

尤为高兴的是,《新疆艺术》(汉文)改版换名12年后又得以恢复,雷教授等一批新疆学者的呐喊与希望终究得已实现!这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仅需要娱乐休闲读物,同时也需要学术价值高的理论读物。可以相信,在倡导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新时期,《新疆艺术》(汉文)必将为新疆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雷教授能高瞻远瞩,从宏观上关注我国文艺创作的发展动态,写过《彻底粉碎阴谋文艺》《主旋律作品大有潜力》等几十篇文章,对不同时期文艺界出现的错误论调和不良倾向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自觉捍卫党的文艺方针和政策。

他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的文艺思潮,及时地撰写文章进行评论,他既关注评论过柳青、魏钢焰、徐迟、曹禺、蒋子龙、张洁、李存葆等大家的作品,更重视对新疆作家作品的研究。如《王玉胡电影剧本创作的贡献和特色》(获自治区文联“丝路之花”论文一等奖),全面评价了王玉胡的电影文学创作。特别强调他的认识和经验:汉族作家反映兄弟民族生活时一定要历史地、全面地、本质地观察了解他们的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经济生活、心理素质、表情方式及语言习惯所形成的民族特色与思想性格;不能以猎奇的态度只注意服饰习俗等外部特征;更不能渲染所谓异国情调和原始落后的陈规旧俗。他说老作家刘肖芜在戏剧、小说、散文作品中坚持歌颂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以及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和谐统一的坚定立场与合理虚构,是一个创作典范,对各族作家开拓历史题材,处理民族关系具有启发借鉴作用。他对朱定、邓普、陈书斋、王嵘、李斌奎、石河、文乐然、程万里、雷杰超、褚远亮等同志的作品都作了热情的评介。

雷教授的评论始终坚持全面客观地看问题,立场坚定,是非明确。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针对我国文艺界对曹禺文学创作的微词,他在1982年第3期《社会科学战线》和在2013年分别撰文,对曹禺在解放后创作的王昭君艺术形象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对抵毁曹禺的倾向给予义正辞严的批驳。

雷茂奎教授(中)与新疆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杨文明(左)、《新疆艺术》杂志副编审李根万(右)在探讨新疆摄影理论问题。

雷教授长于戏剧、电影电视、摄影知识,凡是反映新疆题材,受到群众欢迎的此类作品,他几乎都写过评论文章。因此,深得观众的喜爱和同行的敬重。1982年3月,他在新疆大学主持了全国性的“边塞新诗讨论会”,对杨牧、周涛、张德益等人的诗歌创作进行了理论研讨,被认为是新疆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学术研讨。得到了艾青、贺敬之、田间、袁鹰、严辰、蔡其矫、张志民、李瑛、谢冕等著名诗人评论家的重视和支持,纷纷寄来文章和诗稿。后来编辑出版了《边塞新诗选》。1990年,他在新疆艺术学院主持了由五个单位联合主办的“丝路之花”舞蹈大奖赛及舞蹈理论研讨会。雷茂奎教授特别关心新疆兄弟民族文学的发展。他高度评价了祖农·哈迪尔的《游击队员》《蕴倩姆》《喜事》,包尔汉的《战斗中血的友谊》,赛福鼎·艾则孜的《战斗的历程》《第一列火车的鸣叫声》,黎·穆特里夫的诗歌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热情歌颂;在作品中表现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政治观、民族观、宗教观;以及对维吾尔族当代文学主题思想、传统精神的积极影响。他和王堡同志主编的40万字的《新疆民族民间文学研究》论文集,钟敬文教授称赞是“西北上空放射出的一颗光辉的学术新星”。他和李竟成同志合著的《丝绸之路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考察项目研究丛书,全面系统地评价了新疆多民族民间文学的成就及意义,是全国同类研究少有的学术专著,并再版发行,获得了第四届新疆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

三、坚持建设性文艺批评,力争做到坦率,诚恳,准确,中肯。

雷教授写评论,一是追求准确,二是追求中肯。他写评论,先是认真钻研原作,耐心揣摩,深入理解作家的苦心经营,力求做到说话实在,议论到位。再是坦率诚恳,与人为善,对作家作品给予卓有见识的审美、判断、阐释,客观公正地评价其社会效果和艺术造诣,好处说好,不避缺点。他的文艺批评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决反对那种浮光掠影、空谈阔论、玩弄术语、捧杀棒杀、或者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贵族化”“沙龙化”议论。

1984年雷教授在第6期《新疆文学》上发表文章,就开发和建设新疆的伟大进程中,如何努力塑造改革家艺术形象的问题时,积极倡导,要敢于反映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他说:“开发和建设新疆,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斗争生活的最大特色。我们提倡用开发者的精神,反映开发者的生活。塑造开发者的形象.是时代和群众的要求,也是为了促进新疆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他还针对实际,进行了认真地分析,一方面肯定曾经取得的成就,指出我区的文学创作曾经热情地赞扬过历史上和当代的开发者,出现了不少成功的作品,成为开发者文学的先驱,积累了很多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一方面又分析了我区在塑造开发者形象的不足,指出塑造开发者形象文学作品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还缺乏强大的作家阵容和具有显著特色的作品群落。他说,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就作家主观方面来说,恐怕主要还在于思想没有彻底解放,心有余悸。因而对于当代现实生活中的最新趋向、缺乏政治敏感,有意回避社会生活中某些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与特殊的矛盾冲突。为此,他提出作家要有敢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感,要在思想的深度与力度上下功夫,不要对重大题材粉饰涂抹、轻描淡写。而要敢于表现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努力表现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他们迫切关心的问题,塑造出叱咤风云、感人至深的开发者艺术形象,传达出龙腾虎跃的时代精神。他说愿我们的作家们排除顾虑,抖擞精神,深入生活,正视生活中的矛盾斗争,塑造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血肉丰满的开发者的艺术群像,以推动新疆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飞速发展。

在评论石河的创作中写道:“就石河目前已发表的几十首作品来看,似有这样几个问题,想提出来就教于作者与读者:即针对‘苏修’和‘四人帮’的批判讽刺,题材还可开阔,深度还应挖掘,有些篇章的段落和词句略显松散,还应更加精炼集中;有些篇章的构思和句子互有重复,应当力求避免;还应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以求更加自由活泼。”在评论著名作家刘肖芜的散文集《从天山脚下开始》的一文中最后写道:“刘肖芜描写生活的笔墨是多样化的。然而他的散文毕竟还是单调了一些。如果我们希望他写出多种内容,多种情调,多种意境的散文,在艺术上再细致一些,考究一些,想必不算过分的要求。”看,这些批评是多么的中肯啊!绝对是一剂不太苦口的良药,让被评论的作者乐于接受,并加以改正,提高其创作水平。他对《创业史》《高山下的花环》等小说,对《重庆谈判》《穆桂英大战洪州》等电影的分析评论,都能深层开掘原作的构思创意,精辟论述编导的艺术匠心,帮助读者提高鉴赏能力,增强审美愉悦。

四、思维敏捷、思辨性强、分析细致、文字优美。

雷教授对我国戏曲的研究颇有深度。他的论文《试论戏曲中的丑扮正面形象》,通过对《唐知县审诰命》《逼婚记》《卷席筒》《屠夫状元》《徐九经升官记》的解剖,从角色行当的历史渊源,丑扮是出于厚爱,“丑”化是为了美化几个切入点论证了“丑扮正面形象”这一理论命题。指出“以丑扮来表现美,丑得那么美,是我国戏曲艺术一大特色,一大贡献。”《文艺界通讯》署名文章称赞该文“立论新颖,见地独特,它从哲学、美学、心理学乃至民俗学的新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戏曲丑扮正面人物的复杂现象”。这篇文章在戏曲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首届新疆哲学社会科学论文二等奖,中国西部经济文化探索丛书《创新·实践·发展优秀论文》特等奖。《昭君出塞的史实、背景和历史作用》《王昭君艺术形象浅识》两篇论文旁征博引,仔细考证,判定曹禺的《王昭君》一反历代文人墨客强加给昭君的哀怨殉情,“使一个被歪曲了的历史人物重新焕发出本来的灿烂光彩……从此,我国戏曲舞台上出现了一个擦干了眼泪,体现着民族团结伟大情怀的王昭君的艺术形象。”

雷茂奎教授的文章,既通俗易懂,又极富哲理,始终坚持以短句、排比句、诗意化的写作风格。看他的文章,是一种享受,如品醇厚浓香的茅台酒,甘味纯正,麻辣适中、余味无穷。他在孙玲《我在丝绸之路上舞蹈》一书的评论(2009年4月下半月刊的《西部》杂志)这样写道,孙玲是一位卓有建树的舞蹈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这本书的名字《我在丝绸之路上舞蹈》,表明一位汉族少女与维吾尔族人民结下了难解的缘份,她的生命里流淌着维吾尔人的血液,她光辉的事业就是民族团结开放的花。她一生的遭遇坎坎坷坷,曲曲弯弯,苦难与死亡擦肩而过,天灾人祸,九死一生,又都柳暗花明,绝处逢生。靠的不是天命,不是鬼神;归根结蒂,靠的还是自信、坚强、善良、宽容。……她一生追求美,美的服装、美的化妆、美的形体、美的仪表,她是一位爱美的女性。然而她的美不只是一位天生丽质、事业有成的女性的外在的美,更重要的是追求内涵的美,才智的美、个性的美、自信自爱而有尊严的美,因而造就了她美的心灵、美的气质,美的修养、美的情感。……自传通过个人成长的过程,塑造了一个丰满鲜活的自我形象,她温柔、善良、优雅、智慧;她高贵、典雅、圣洁、端庄;她虔诚、执著、坚韧、顽强;她娇柔、温顺、深情、妩媚。”

五、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的有机融合,力求美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

雷教授在学术研究上和文艺评论中始终把思想性摆在首位,作为一位文艺评论者,他始终站在哲学的高度上,涤荡在历史的长河中,根植于社会的土壤里,不断地锤炼自己的灵魂,从而培养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他写出的文艺评论作品,推动了文艺繁荣与社会进步,成为既有学术价值、又彰显人格魅力的精神食粮。他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时,针对当时文艺界淡泊“深入生活”的呼声,专门撰文《坚持走毛泽东同志指引的革命文艺道路》的纪念文论,发表在1983年12月19日的《新疆日报》上,在文中他严肃地批评了社会上不符合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的现象,他说:“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灯塔,过去曾照亮了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前进的道路,今后仍将指引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健康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观点永远也不会过时,在新的历史阶段,仍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此,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具体说就是为“四化”建设服务。在全国人民意气奋发、精神抖擞地从事“四化”建设的伟大斗争中。我们的现实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的人民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出现了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新人,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如何?文艺工作者对这种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了解吗?熟悉吗?反映了没有?反映得怎样?应当说,有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做得并不好。……这几年,‘深入生活’‘写重大题材’的呼声淡泊了。有人又以写自己熟悉的题材为借口,不去深入火热的斗争生活,不去熟悉自己不熟悉而又应当熟悉的生活,不去写四化建设中的创业者和改革者。而是躲在狭小的天地里专写儿女情长,身边琐事。表现‘永恒的主题’或者顽强地‘表现自我’。他们较多地想的是在艺术技巧上出点新花样(这自然也是应该的),怎样写出能够超越时代局限而流传百世的伟大作品,或者干脆就是为了‘向钱看’,追名逐利。而很少考虑作为一个革命的文艺工作者,自己对人民、对社会主义、对时代生活,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针对当时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文艺思潮,撰写了《必须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一文发表在1990年3月4日的《新疆日报》上,从七个方面批判了反对‘二为’方向的七种表现,可以说针砭时弊,刺谏出血。

2012年,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和自治区提出的“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精神,雷教授撰文《试论中华民族的文化融合》(《天山文艺论丛》第三辑),他旗帜鲜明地亮明了自己的立场:“六中全会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这‘五个坚持’指明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根本性质、根本目的、根本要求和根本动力,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遵循。现代文化是由不断完善和改良人类生存状态的现代知识,现代制度和现代观念组成的有机整体。现代文化要求人们适应现代本质要求的文化,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建设现代价值,形成现代认同,张扬现代精神,从而建设共同信仰的文化。自治区党委要求弘扬的新疆精神,也是为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融合指明了方向,丰富了具体内涵,是加快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强大的思想武器。”

雷教授的摄影理论研究,对新疆的摄影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撰写了一部50多万字的鸿篇巨著《摄影文化与摄影家研究》,在社会上和学术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广泛好评,得到了摄影界的一致赞誉与肯定,大家认为,该著无论从其思想性、学术性和精神价值、美学价值等方面讲都堪称是现代学术的精心之作,对中国摄影理论的发展将起到不容低估的作用,具有承前启后的思想指引作用,是集雷茂奎教授几十年思想、精神、学识、修养、艺术之大成。它既是一部摄影史、文化史,也是雷教授的一部心路史、精神史,忠实地记载着他的理想和追求。中国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现顾问、中国摄影理论研究先驱袁毅平老先生,专为《摄影文化与摄影家研究》写序,他认为:“雷教授毕竟是位文化底蕴深厚、审美经验丰富的文艺评论家,他见多识广,能从哲学、美学、文艺学、民俗学乃至人类学的视角,高屋建瓴地来对摄影现象、摄影作者及其作品进行审视和评论,因此尽管语言平易朴实,但却适度、深刻。这确实是一本很有学术价值的专著,相信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中国著名摄影家吴渝生感触颇深,说他摄影创作的成功要归功于雷教授对他作品的评论,给他的摄影创作指明了方向,提高了品位和艺术价值。雷教授总结出了吴渝生的作品在文化人类学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对他的作品及今后的摄影创作就以“西部人”这个主题来整理和作为自己的拍摄方向,从而使吴渝生确立了艺术与人文相结合的摄影理念,摄影创作有了新的视角,发生了质的变化;摄影作品有了新的内涵,新的品位,新的价值,使他的西部人物摄影一举成功,走向世界。从2010年以来其作品先后入选为“中法文化年”和“中俄文化年”的交流展作品,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雷教授一直秉承好学深思、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求索创新的精神,不仅成就了自己,更为新疆的文化繁荣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学界群英褒奖 授予“文艺大家”

2011年11月6日,新疆经济报社和德汇文化俱乐部联合举办“雷茂奎学术思想主题研讨会”,会上授予他“西部当代著名文艺大家”称号。研讨会由新疆经济报社总编特别助理冯永芳主持。德汇集团党委书记李文杰致辞。

2011年11月6日,新疆经济报社和德汇文化俱乐部举办“雷茂奎学术思想主题研讨会”

著名文艺评论家、新疆文联原副主席陈柏中先生首先发言,对雷教授学术研究的成就和品格,谈了自己的总体印象,他说:“老雷在新疆这个多民族文学艺术以至大文化的研究领域,无疑是一位先行者和开拓者,也是一位传承者和教育者。”

陈柏中先生总结出了雷教授在新疆文艺研究领域中创造的多个第一,他说:“老雷是新疆高校第一个现当代文学正教授,是新疆第一位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培养出著名评论家周政保、夏冠洲等研究人才和剧作家褚远亮等创作人才。他是第一个对新疆汉语文学的第一代作家如刘肖芜、王玉胡等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并提出了独立见解;第一个在全国提出了传统的戏曲艺术是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并作了全面的有说服力地论述,为争取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表演中的地位进行了长期的独立研究;第一个在全国最早对维吾尔族情歌进行全面的美学分析,并与人合作完成了学术专著《丝绸之路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他也是最早支持和倡导‘新边塞诗’流派的理论家之一,并主持召开了‘新边塞诗’学术讨论会,编选了第一部《边塞新诗选》。”

文艺评论家、新疆师范大学夏冠洲教授也深情地说:“在新疆文艺研究界,雷茂奎老师无疑是一位具有标志性的重量级人物,他在古典文学与现当代文学,在诗歌、戏剧、民间文学、影视等诸多文艺领域里纵横驰骋,进行了卓有成效地研究,雷老师完全可以称得上新疆文艺研究中的一位开拓者和领军人物。”

哈孜·艾买提曾和雷茂奎是工作中的搭档,他说:“我们俩一个是书记、一个是院长,一个是汉族,一个是维吾尔族,但工作中相处得非常融洽,因为雷茂奎是个学者,非常懂得尊重人,在工作中尊重我,关心我,我们退休后仍然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被称为“草原文化之父”的孟驰北说:“雷茂奎当了新疆艺术学院的领导后,我担心他一当官就会荒废了他的学术研究,没想到他一直在开拓自己的研究领域,并不断地创新,写出了新观点,新思想。作为朋友,我为他感到骄傲。作为新疆文化人,我也很骄傲。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在认识上有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把生命和生理混为一谈,认为一个人在生理上衰老了,他的生命也就完了。对其他生物来说,是这样的,但对人来说,却恰恰相反,一个人在生理上走向衰老时,他的生命正在走向成熟,生理的衰老不等于生命的衰老。雷茂奎就是这样,作为生理主体的他,的确老了,但作为生命主体的他还没有老,著名画家哈孜·艾买提也是这样。今天,我们要学习雷茂奎,老有所为,老有作为。中国有个成语叫老当益壮,老就是生理上的老,壮就是生命的壮,这不仅仅是个文学语言,也是一个科学语言。”

新疆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主任、新疆人民出版社原党委书记李维青、新疆摄影理论家樊矫健、大众摄影总经理杨文明等人的发言,把雷茂奎那种在事业上兢兢业业,在学术上严谨认真,在生活中平易近人,在工作中心怀大局的精神一幕幕地再现了出来,让与会者肃然起敬。

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新疆摄影家协会理论研究会副会长马秦从雷茂奎出版的《摄影文化与摄影家研究》一书,畅谈了自己的感想,他说:“雷教授是中国摄影的探索者,是新疆摄影的引路人。雷教授第一个提出摄影理论必须站在大文化视野的高度才能不断深入开拓。第一个提出在当今摄影流派不断产生的时代,更应坚守摄影纪实的这一最本质的特征,摄影应回归‘以人为本’的主流位置的鲜明观点。第一个系统阐述了摄影与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不同门类艺术在创作特征,创作规律上的异同与交融,倡导摄影不仅要向姊妹艺术学习和借鉴,还要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魄的优秀摄影作品。”

在大家发言的过程中,雷教授一直认真地聆听着、记录着,只见他两眼含着激动的泪花,内心的感激,千言万语汇成二个字:“谢谢!”在长久的掌声中,他哽咽着讲道:“人还是要有点精神,尤其是学习的精神,在这个信息时代,你不学就会落后。尤其是要向年青人学习,不然脑子就会僵化。如果老天再给我十年时间,我还要写出三本书。”这是雷教授的盼望,也是他的誓言,大家在期待着,也更祝福他身体健康!

几十年来,雷茂奎教授做事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始终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真诚扑在新疆的高等教育事业上;始终以一个求知者的身份上下求索、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地著书立说;始终以一个学者的良知来约束自己,从而培养了他那不骄不躁,热情诚恳,助人为乐,大智若愚的高尚品德,造就了他的文学研究和文艺评论,理论扎实、学识渊博、治学严谨,那混合着诗意与哲思的文字,透射出他那评论家的学者气质和文学魅力。

猜你喜欢

文艺教授新疆
1942,文艺之春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文艺范
新疆多怪
节日畅想曲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