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蒜白腐病防治技术

2016-11-21周保华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18期
关键词:蒜种永胜县菌核

大蒜白腐病防治技术

大蒜白腐病又称大蒜菌核病,是大蒜的主要病害,在永胜县大蒜种植区域时有发生,特别是在9月初~9月中旬种植的早蒜发病较重。

1 发病症状

大蒜白腐病在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发病,大蒜萌发期,带菌蒜种在表皮下形成黑色菌核,严重的直接导致不发芽或生根不良,随后蒜种表面呈水渍状凹陷,软化腐烂,表面形成白色菌丝和球形菌核,大蒜幼苗返青期受侵染的植株叶片发黄,长势极弱,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发展,拔起病株,其根部已软化腐烂,受害严重的植株很快枯死,造成田间缺苗,进入蒜苔生长期,植株抗性增强,不再出现大量死苗,但受侵染植株长势不良,大蒜收获后贮藏期间,带菌蒜瓣上的病原以菌丝形态潜伏,少数在蒜瓣表面形成浅褐色凹斑。

2 病原传播途径及发生规律

大蒜白腐病属真菌性病害,病原在地面越冬,借雨水或灌溉传播,直接从根部或近地面处侵入,引起发病,地温12.5℃左右适合白腐病原菌核的形成和菌丝长生,潜伏于蒜种上的菌丝很快显症,在蒜瓣表面形成黑色球形菌核,在大蒜幼苗返青期,浇水后植株抗病力弱,而5~20 cm土层地温高于7℃~8℃,正适合白腐病萌发侵染和菌丝的生长,土壤中菌核随灌水迅速萌发,随流水不断形成再侵染,为害植株,造成田间大量死苗,立春后随着地温升高以及植株抗病力增强,田间为害减轻,逐渐不再死苗。大蒜白腐病在永胜县10月中旬,小阳春阶段温度不大的条件下扩展缓慢,10月底后当气温低于20℃,湿度大时易发病,早春生长瘦弱的蒜田易发病。

3 综合防治

3.1种子处理。播种前用蒜种重量的0.5%~1%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给蒜拌种,但拌种时应严格控制药量,药量过大,会抑制大蒜根的萌发和生长。

3.2农业防治。实行轮作3~4年以上,或与水田轮作,切忌连作,早春追肥提苗,增强蒜株抗病力,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并集中烧毁或与农家肥堆捂。

3.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灌淋根茎,或喷淋20%甲基立枯磷乳油1 000倍液,隔10 d 1次,连续2次,贮种期也可用50%扑海因喷雾效果好,以防染病。

674200云南省永胜县生物产业技术推广站

周保华

猜你喜欢

蒜种永胜县菌核
双充种室大蒜单粒取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羊肚菌菌核人工栽培实验研究*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连续种植式大蒜立直种植装置性能分析
大蒜苗期农艺性状与青蒜产量的关系
永胜县文创特色工艺品精彩亮相云南文博会
滇西北精品农庄经营模式探索
不同海拔水稻种植区内对穗颈瘟的田间定点调查
一株产菌核曲霉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