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退耦分析
2016-11-21郭存芝
郭存芝,黄 青
江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退耦分析
郭存芝,黄 青
研究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对合理制定节能减排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Tapio退耦指数弹性分析法细化退耦状态,研究江苏2000—2014年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用熵权法整合资源消耗指标(能源、电、水)和环境污染指标(工业废水、烟粉尘、SO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测度资源环境综合压力,深入剖析江苏资源环境整体退耦状态。研究显示:2000—2014年江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呈现逐渐退耦的趋势,而TDI在每个五年规划期中又表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周期现象。用水量、废水排放量、SO2排放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大部分年份已经实现绝对退耦;相反,用电量和工业固体废物的情况不容乐观;此外,能耗和烟粉尘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其对经济增长的压力逐渐缓和。最后有针对性的提供了决策参考。
经济增长;资源环境压力;退耦;江苏
引言
江苏的经济实力一直处于中国前列。2013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高达59 161.8亿元,位列中国省份第二,人均GDP达74 607元,位列中国省份第一,江苏的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腾飞的进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但《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2》中采用“经济质量、社会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管理质量”五大体系计算出中国GDP质量指数的结果显示,江苏排名第四,而《2014中国绿色发展指数报告》中的省区绿色发展指数测度,江苏排名第九。这说明江苏的绿色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其经济“高的增长”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要以环境的承载能力为上限。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江苏资源消耗高、环境恶化等问题凸显。探索如何实现“代价小、效益好、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特别是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退耦(即经济的增长脱离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重污染),是当前一项紧急且重要的任务。
针对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问题,国内外学者已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20。从研究方法上看,有VAR、MFA、EKC4、退耦14等。其中退耦是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的最常用方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02年运用了退耦评价理论,并且将退耦(decoupling)定义为打破环境压力与经济绩效之间的联系过程,后来退耦理论被世界银行引入到资源环境领域。从研究内容来说,在节能领域现有研究以能源消费量6、水资源用量8等指标来分析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减排领域,有以碳排放12为指标来研究,也有探讨工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14之间关系的研究。
可见,目前的退耦研究大多使用单一指标,虽具针对性却略失全局观,不能反映出经济增长与整体资源环境关系的情况。鉴此,本文考虑多种资源消耗和多种污染物的排放,用熵权法得到综合指标来衡量资源环境总体压力,借此探讨江苏2000—2014年间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退耦状态,以期对江苏省两型社会建设提出有益建议。
一、退耦理论和数据说明
(一)退耦理论
退耦是指多个物理量之间原有的关系不复存在,这个概念最初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用于农业政策领域。后来,世界银行将此概念引入到资源环境领域来分析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关系。目前退耦分析指标主要有三种:一是OECD于2000年提出的基于期初值和期末值的退耦因子,实质含义是单位GDP资源环境负荷的年下降率,仅凭这个数值很难准确判定退耦的程度和类别;二是Tapio于2005年提出的弹性系数,即资源环境压力的变化率与经济增长的变化率的比值;三是陆钟武于2011年根据IPAT方程提出的资源退耦指数,即经济增长率与同期内单位GDP的资源消耗的下降率的关系,此公式与国家和地方规划中常涉及的指标相关,故也有学者从这个角度来测算退耦程度。
本文采用Tapio退耦弹性分析法,即:
(1)
其中弹性系数ε为退耦指数,E表示资源环境的消耗量,△E表示资源环境消耗的变化量,G表示地区生产总值,△G表示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量。
根据计算得出的弹性系数值便可以对退耦状态细分,这有效缓解了OECD退耦指数模型期初、期末值选定的高度敏感性或极端性而导致的计算偏差,提高了退耦关系测度和分析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故这种方法近年来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退耦状态根据经济增长幅度(ΔG)、资源环境压力增长幅度(ΔE)以及退耦指数(ε)来定义,有以下几种类别。在经济增长(ΔG>0)的情况下,若资源消耗量减少、环境污染状况减弱(ΔE<0),则实现了经济与资源环境的严格退耦,此时退耦指数ε<0,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最理想的状态,称之为“绝对退耦”;而当资源消耗量、污染排放量增加,其速率小于经济增长的速率,此时0≤ε<1,这是比较理想的发展状态,称之为“相对退耦”;当资源消耗量、污染排放量增加的速率大于经济增长速率时,ε>1,称之为“耦合”,这种情况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而在经济衰退(ΔG<0)的情况下,资源消耗量依然增加、环境持续恶化(ΔE>0),此时退耦指数也是ε<0,这是最消极的发展状态,称之为“强耦合”;此外还有经济衰退速率与资源消耗量、污染排放量减少的速率的快慢不同两种情况下的“弱耦合”和“衰退性退耦”两种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状态,并未出现经济衰退(ΔG<0)的状态,所以本文根据江苏省实际状况对退耦状态评价标准进行调整,结果见表1:
表1 江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退耦状态判别
其中,将相对退耦细分成良性和恶性,因为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当资源环境压力在一定的范围内(ε<0.5)可以接受,此时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较为理想,但是当资源环境压力加快时(0.5≤ε<1),恶性趋向提醒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情况继续恶化出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耦合状态,造成更恶劣的影响。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江苏统计年鉴》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时期是2003—2007年,年增长率依次是15.1%、23.4%、23.7%、10.9%和11.8%,不仅都高于其它任何年份,也是在2002年的8.2%的基础上的一个跳跃,其中2003、2004、2005年的能源消费增长率还远远超过了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择包含能耗最快增长期和近期的2000—2014年为分析期,为“十五”、“十一五”以及“十二五”前四年。
表2 江苏资源环境压力指标体系
本文用地区生产总值衡量经济增长情况。由于资源环境压力的测算,国内外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将资源环境压力指标分成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两大类,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数据的可得性最终确定了能源消费总量、全社会用电量、全年供水量、工业废水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SO2排放量等七项指标为二级指标(见表2)。
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用电量、全年供水总量、能源消费总量、工业废水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SO2排放量等数据来源于2000—2014年各年的《江苏统计年鉴》,个别缺失的数据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本文的地区生产总值使用实际值,以2000年为基期进行了折算。
本文有机结合了熵权法和综合评价两种法,将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两个一级指标按50%权重等分,而二级指标采用变异数法进行客观赋权,根据各指标变异性大小确定客观权重,具体过程如下:
1.用均值化方法对资源环境压力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保留各指标的变异信息,即
(2)
2.确定变异系数,计算指标权重。均值化后,各指标的均值为1,变异系数可以用标准差(Sj)来表示,表示单位均值上的离散程度。变异系数占比越高,贡献程度越大,各资源消耗指标权重(RWj)、环境污染指标权重(EWj)分别为:
(3)
(4)
3.计算各年的资源环境压力总指数(TPi)。
(5)
4.计算各退耦指数。本文各年的资源消耗退耦指数(RDI)、环境污染退耦指数(EDI)、环境压力总退耦指数(TDI)可依次表示为:
(6)
(7)
(8)
二、江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退耦状态分析
(一)江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退耦状态
根据上文的分析与计算,得到退耦指数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江苏2000—2014年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退耦结果
从总体上看2000—2014年江苏经济增长与整体资源环境压力的退耦结果跨度很大,既出现过最消极的耦合状态,也有最理想的绝对退耦,绝对退耦、相对耦合(良性)、相对耦合(恶性)和耦合四种状态分别占35.71%、42.86%、14.29%、7.14%,这说明江苏的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压力总体以良性指向的相对退耦状态与绝对退耦状态为主,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性已逐渐减小但并未消除。2001年时TDI的值为1.02,江苏的经济增速超过10%,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速更高。从2007年开始出现绝对退耦状态,而2008年TDI也达到了样本区间的最小值-0.30,这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有着一定的关系。此后,退耦状态在绝对退耦与良性指向的相对退耦状态中交替。
从图1可看出2006年以前的资源环境综合退耦指数TDI在0.5上下不断波动,这说明江苏的经济增长仍然没有摆脱以环境与资源为代价的粗犷发展模式。2007年以后TDI降低到0上下浮动,资源环境压力明显改善,虽然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压力的影响有缓和趋势,但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
随着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压力会在达到一个峰值之后逐渐降低,从而与经济呈现倒“U”型关系,实质就是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状态好转先发生的是相对退耦,通过人为控制最终转变为绝对退耦。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资源环境压力在下降一段时间后会再次上升,发生反弹。因此,需要最终实现绝对退耦需要一个漫长反复发展的过程。
HP滤波法可以看作是从数据中抽出一条平滑曲线的算法。此处用HP滤波求出TDI的趋势(如图2),是一条随着时间推进而下降的曲线。虽然TDI不断波动,但是还是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也表明了江苏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正逐步缓解。
图1 江苏2000—2014年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退耦状态
图2 江苏2000—2014年TDI滤波图
TDI在2001、2005和2010年是短期内的最高点,这三个时间恰好是“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或收官之年。而2003、2008、2013年都是短期内的最低点。这反映出在规划期初,指标考核的压力小,所以对资源环境的管理较为放松,退耦状态比较差。随后,政府加大管制力度努力达到规划提出的目标,退耦状态又逐渐好转。期末完成规划的指标,稍不重视退耦指数又发生了反弹。所以在五年规划中出现了“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呈现出周期性。由此可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刻不能放松。
资源压力的退耦结果中,绝对退耦、相对耦合(良性)、相对耦合(恶性)和耦合状态分别占14.29%、57.13%、14.29%、14.29%,资源环境压力相对平稳,基本保持在良性指向的相对退耦状态上,但也在2002年和2006年出现过与经济增长耦合的情况。相反,环境压力的退耦指数波动幅度要大得多,绝对退耦、相对耦合(良性)、相对耦合(恶性)和耦合状态分别占57.13%、28.59%、7.14%和7.14%。2001年的EDI高达2.33,此后情况好转,以绝对退耦为主,总体协调度好于经济增长对资源压力的影响。为了便于深入分析所得结果,下文分别对资源压力与环境压力进行比较。
(二)资源压力退耦特点
江苏经设飞速发展,资源需求量不断扩大,这让江苏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压力。2005年之前,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总量的退耦指数不断变大。进入“十一五”时期后,江苏在各领域不断加大节能力度,效果逐步显现。此后能耗增长幅度急速下降,但能源消费总量仍在增加。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复苏,能耗增长有了一定程度的回弹,随后又恢复下降趋势,退耦指数也表现出了同样的趋势。
分析数据显示,全社会用电量平均增速达到13%,其退耦指数一直在耦合状态上下波动。用电量与经济增长几乎保持同步的发展势态,而且经济发展快时的用电量增速更大。相反,经济缓慢发展时,用电量的增速也大大降低,反映在图上就是2008年和2014年这两个波谷的形成。全社会用电量的退耦指数在1上下波动,反应出经济增长对电力的依赖很强,江苏用电量不断刷新历史用电记录,加强用电管理节约用电是非常必要的。
江苏全年供水总量的退耦指数经历了2002、2006年的高峰出现耦合状态,其余基本都实现了绝对退耦或良性指向的相对退耦状态,是资源三个指标中协调度最好的。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实施各种节水措施,多年来厉行节约用水,建立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用水机制,节水意识已经深入人心,用水量的增长缓慢。
由于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江苏省的能源、水、电三个指标在当年都达到相对低谷。随着经济复苏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又有了小幅度提高,2009、2010年各指标迅速增加,到2010年江苏节能形势又严峻起来。全省范围内立即启动节能预警调控,设立能耗预警“控制线”,保证了节能工作的稳定持续开展。但行业的节能空间有限,加之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将带动居民生活用能持续增长,“十三五”期间江苏节能任务依然艰巨。
(三)环境压力退耦特点
“十一五”以来,江苏在经济形势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抓,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生态保护能力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在2001年时工业废水排放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都处于耦合状态,随后各退耦指数波动降低,环境压力缓和。与资源压力相似的是,环境污染指标的退耦指数也分别在2005年、2011年出现高峰。
2001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涨幅10.06%,而工业废水排放量由2000年的20.2亿吨增长到2001年的27.1亿吨,涨幅达34.65%,其与经济增长的退耦指数达到了样本期间内的最高值。此外,当年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指标压力的退耦指数也处在相对最高的水平。数据显示,工业废水排放量、SO2排放量和烟粉尘排放量从2005年开始逐年减少,污水处理能力和废气治理能力持续提高,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等传统产业被限制,第三产业、高新技术工业则快速发展,这些措施都有效地缓解了环境压力。但2014年的烟粉尘排放总量从50万吨激增到76.37万吨,增幅高达52.74%远远高于往年,其中工业源部分增长26.49万吨,导致退耦指数达到样本区间最高值6,这是一个严重的信号。
各污染物排放量巨大,特别是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有增无减,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口规模的扩张,形势仍将非常严峻。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省水污染、大气问题依然存在,环境保护事业任重道远。
图3 江苏2000—2014年经济增长与资源压力的退耦状态
图4 江苏2000—2014年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退耦状态
三、结论和政策建议
根据上文研究,可得如下结论:1)2000—2014年间,江苏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综合退耦指数TDI整体缓慢波动下降,以绝对退耦、相对耦合良性指向状态为主。江苏经济正慢慢摆脱“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性逐渐减小但并未消除。2)TDI、RDI、EDI不停波动,在2001、2006和2010年周围形成局部小高峰,这恰是“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或收官之年,放松对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视,退耦指数便发生反弹,所以在每个五年规划都表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现象。3)用水量、废水排放量、SO2排放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大部分年份已经与经济增长实现绝对退耦;相反,用电量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情况不容乐观,用电量保持与经济同步增长的趋势,而工业固体废弃物波动较大,多次出现耦合状态;此外,能源消耗量和烟粉尘排放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其对经济增长的压力逐渐缓和。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绝对退耦,江苏要依靠科技消除落后技术对资源环境的破坏,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学习和借鉴国外循环经济的经验、实用技术和先进工艺,构建各类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网络体系,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再资源化;完善节能环保机制,继续推进工业废水治理达标、强化垃圾处理等,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加大力度进行执法监督,有效遏制资源环境的无序开发利用;全社会倡导节约用水用电的好作风,行成自觉节能减排的社会风气。总之,走出一条以效率提升为核心、科技创新来引领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赵伟肖.基于VAR模型的河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河南科学,2014,32(11):2403-2406.
平卫英.基于MFA的中国环境压力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统计与决策,2015(19):101-104.
曹光辉,汪锋,张宗益,等.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1):25-29.
丁继红,年艳.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剖析—以江苏省为例.南开经济研究,2010(2):64-79.
王崇梅.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35-37.
郭守前,马珍珍.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关系研究.统计与决策,2012(13):133-135.
吴丹.中国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利用脱钩态势评价与展望.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46-54.
游海霞,岳金桂.江苏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脱钩分析.水利经济,2015,33(6):7-13.
李忠民,姚宇,庆东瑞.产业发展、GDP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关系研究.统计与决策,2012(11):108-111.
盖美,曹桂艳,田成诗,等.辽宁沿海经济带能源消费碳排放与区域经济增长脱钩分析.资源科学,2014,36(6):1267-1277.
齐绍洲,林屾,王班班.中部六省经济增长方式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基于Tapio脱钩模型、面板数据的滞后期工具变量法的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5):59-66.
王虹,王建强,赵涛.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的“脱钩”“复钩”轨迹研究.统计与决策,2009(11):113-115.
龚惠萍,管璇,刘晨明.武汉市工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关系的实证分析.统计与决策,2013(21):105-108.
王君华,李霞.中国工业行业经济增长与CO2排放的脱钩效应.经济地理,2015,35(5):105-110.
尹敬东,穆明娟,周兵.能源消耗、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来自江苏的证据.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2(1):6-11.
李旭光.吉林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制造业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3(4):21-27.
刘长生,郭小东,简玉峰.能源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方法的比较分析.产业经济研究,2009(1):1-9.
VEHMAS J, KAIVO-OJA J, LUUKKANEN J.Global trends of linking environmental stress and economic growth.Turku:Finland Futures Research Centre,2003:1-25.
OECD.Indica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 from economic growth .Paris: OECD, 2001.
TAPIO P.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the c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1.Transport Policy,2005,12(2):137-151.
陆钟武,王鹤鸣,岳强.脱钩指数:资源消耗、废物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定量表达.资源科学,2011,33(1):2-9.
黄和平,彭小琳.南昌市1991年至2010年“两型城市”发展的定量表达及其解析.资源科学,2012,34(10):1972-1979.
【】【】
A Decoupling Analysi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Resources andEnvironment Pressure in Jiangsu Province
Guo Cunzhi,Huang Qing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making reasonable energy-saving policies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apio elastic analysis method for decoupling indexes to refine the decoupling st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ressure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4 is studied. Using entropy weight method to integrate resource consumption indexes (energy, electricity and water) and pollution indexes (industrial wastewater, dust, sulfur dioxide and general industrial solid waste) and to measure comprehensiv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ressure, the decoupling state of Jiangsu is deeply analyzed. It demonstrates that: Jiangsu shows a gradually decoupling trend of economic growth 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2000-2014, and there is a periodical phenomenon of TDI, that is, high in both ends and low in the middle in every five-year plan. Water consumption, wastewater and sulfur dioxide emission are well controlled and absolute decoupling has been achieved in most of the years. On the contrary, the situations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industrial solid waste are not optimistic. In additio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dust have been effectively controlled and their pressure on economic growth is eased gradually. Finally, targeted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is provided.
economic growth;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ressure; decoupling; Jiangsu province
郭存芝,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黄青,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江苏省2015年度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ZZ15_0275)。
F062.2
A
10.3969/j.issn.2095-042X.2016.05.010
2016-07-19;责任编辑: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