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们来了 付费问答何去何从
2016-11-21
王思聪们来了 付费问答何去何从
近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果壳、知乎等网站近期试水在线付费问答产品:知乎live与分答,“虽然上线天数不长,两款产品的变现能力却不弱。”这两款产品推出的背景,是近年来知识分享型社区已经聚集起为数众多的关注者和参与者。
近年来在中国风靡的分享经济产品,分享的都是物质、服务与时间的结合体,例如以Uber为代表的专车应用分享的是车子、驾驶服务和时间,以Airbnb为代表的民宿应用分享的是房子、住宿服务、可能的风土人情交流体验,这些都是有实体承载且可以作一定量化标准的产品,而知识分享是无形的,也是最具个性化和相对更稀缺的。正因如此,对知识分享的个性化需求才更强烈,尤其是在现代人的广泛知识来源百度的竞价排名与人为搜索排序已广为人知的情况下,对专业知识C2C产品的渴求前所未有的强烈。
知乎live,等于将知乎的问答和专栏等文字产品换成了语音互动形式,用户通过审核成为分享者后,听众买票入场问问题而分享者实时回答,这更像是一场一对多的线上讲座。而分答,有别于果壳之前推出的购买行家(各行业专业人士)时间面对面交流的在行,做的是限时60秒的一对一线上问答,行家可以为自己的60秒定价并挑问题回答,这和知乎刚推出的值乎功能很像,不同的是在分答得到答案的人可以将其分享出去,其他人花1元即可偷听,收益回答者和提问者各半。
回答者可以花一点点时间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而提问者可以准确找到在现实世界遥不可及的专人并获取答案,知识传播从未如此便捷而精准。然而,知识分享和其他类型的分享经济一样,都会遭遇一个矛盾,谋生者是否会挤走分享者?职业专车司机已经大大超过兼职司机,甚至在政策变换下可能完全将兼职司机挤走,这与分享经济闲暇资源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而在知识分享产品中,知乎live目前每期都会有主题,从银行年报分析等专业知识到如何选择一家好餐厅的生活技巧,都需要分享者有专业身份背书或从生活工作中吸取养分,不具备职业化特质。分答则不同,分答的非即时互动与偷听机制,只要平台维持强劲势头,很可能养成职业咨询者和职业提问人,毕竟,靠回答日赚上万元、靠提问日赚数千元的情况都已出现。若职业化成为主流,如何保持活力与C2C知识问答的意义,而非沦为职业人刷流量赚钱的工具,是个极具挑战的问题。
而对于知识分享型产品而言,更大的挑战是如何保持知识分享的本质,而不是变成别的什么东西?知乎live暂时没有这个烦恼,因为当前模式下话题是知乎定的,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持续挑选高关注度话题和维持参与者的热情。而分答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倾向。分答最近上新闻是王思聪进驻,依靠3000元一条的问答自爆隐私赚了21万元,随着明星名人的纷纷进驻,排行榜上的专业型大V逐渐被泛娱乐界人士挤出。明星名人为了维持粉丝忠诚度,粉丝出于窥私欲,互动与偷听意愿一定比专业问答者强,在排行榜模式下,分答被明星、鸡汤、网红、段子手和营销号占据,变为语音版微博,似乎是一个可能的路径,可这还是姬十三想做的那个轻量型知识分享产品吗?
知识分享,没有一个实物商品来进行交换,也缺乏量化标准去判断优质与否,边界是模糊和暧昧的。做知识分享型产品必须带着情怀不忘初心,如果只当成一门生意来做,百度生意链就是结局。知识分享变现,不只是一个产品的成败,一段创始人的传奇,更关乎社会知识传播的路径、广度和深度。专业知识能搭上互联网的列车,是时代之幸,而如何维持、如何发展,如何实现“用知识创造价值”而不是让商业化腐蚀知识?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得到一个好的答案。
(文章来源:南都社论)